王松泉
這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時刻:由茅盾題寫刊名的《中學語文》創(chuàng)刊50周年之際,正值葉圣陶為《中學語文》題詞30周年!
作為一名老讀者,我與《中學語文》有著十分深厚的感情。這家創(chuàng)辦于1958年、由著名現(xiàn)代文學先驅(qū)茅盾題寫刊名的語文期刊,在1978年元月復(fù)刊號上,發(fā)表了語文教育大師葉圣陶的經(jīng)典題詞。從此,“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成了廣大教師矢志追求的目標,也成了我從教治學的信條。
葉老說得多好:“我想,教任何功課,最終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而學生所以要學要練,就為要進入這樣的境界。給指點,給講說,卻隨時準備少指點,少講說,最后做到不指點,不講說。這好比牽著手走,卻隨時準備放手。在這上頭,教者可以下好多功夫?!?/p>
其實,“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這是葉老一貫的教育思想。早在上一世紀40年代,葉老在和朱自清合著的《略讀指導(dǎo)舉隅》“前言”中就說:“學生從精讀到略讀,譬如孩子學走路,起初由大人扶著牽著,漸漸的大人把手放了,只在旁邊遮攔著,替他規(guī)定路向,防他偶或跌交。大人在旁邊遮攔著,正與扶著牽著一樣的需要當心;其目的惟在孩子步履純熟,能夠自由走路?!痹谶@一“導(dǎo)兒學步”理念的基礎(chǔ)上,60年代初,葉老又在一封教育書簡中提出:“學生須能看書,須能作文,故設(shè)語文課以訓(xùn)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xùn)練必作到此兩點,乃教學之成功?!贝撕螅~老又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凡為教,目的在達到不需要教。”70年代,他又強調(diào):“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為了達到用不著‘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為了用不著‘教?!?/p>
50年來,《中學語文》為我國的中學語文教學作出了杰出的貢獻。尤其是30年來,《中學語文》在葉圣陶經(jīng)典題詞的輝映下,通過“教學大參考”、“讀寫新空間”等平臺,為我們展示了“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千姿百態(tài)的精彩畫面。在當前的課程改革中,《中學語文》高舉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這面導(dǎo)引所有教師正確前行的旗幟,更成為廣大教師從教治學的科學理念和指導(dǎo)思想。
在葉圣陶經(jīng)典題詞的輝映下,幾十年來,圍繞“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曾興起過一波又一波的學習交流浪潮,可謂“前人之述備矣”。但我認為最需要深刻領(lǐng)會的是,葉老所言的“不需要教”,不光是“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更是“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的本領(lǐng),這就是我們平時常說的“點石成金”的功夫,是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方法,是受用終身的發(fā)展能力。由此,我們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不僅僅是語文教學的不朽理念,而且是所有學科教學,乃至一切教育工作的指導(dǎo)思想。教學,教育,教養(yǎng),教化,無不絕非為了永遠能教下去,恰恰相反,都應(yīng)是為了達到不待再教的境界。
在葉圣陶經(jīng)典題詞的輝映下,我努力追求著。我深知,“一個老師最大的悲哀,是教出來的學生超不過自己”。老師們只有讓學生漸漸做到“不需要教”,讓學生具備“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的受用終身的發(fā)展能力,才能讓學生最終超過老師自己。為此,我反對食而不化的死記硬背,反對言不由衷的人云亦云,尤其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來表述自己個性化的理解。例如我規(guī)定,對于主觀型的論題,凡是一字不差地按照老師課堂所講、老師教材所言來回答,都要扣分,因為這樣的學生多是死記硬背。如果能用自己的話語來回答,言之成理,表述清楚,就可以得滿分。假如能彌補老師的不足、糾正老師的錯訛,不但可以得滿分,而且還可以另外加分。令人欣喜的是,這種能指出老師不足并具有創(chuàng)見的學生越來越多。這使我想起了國外的一位教授。據(jù)說這位教授在教學中遇到了一名與他學術(shù)觀點不同的學生,他找到這名學生,表示一定要把這名學生培養(yǎng)成他的研究生,鼓勵這名學生完善理論、推翻老師的學說。這位教授說:假如結(jié)果證明,我老師的觀點是正確的,你學生的觀點是錯誤的,我當然應(yīng)該高興。假如結(jié)果我老師的觀點是正確的,你學生的觀點同樣是可以成立的,我將會更高興。然而,假如結(jié)果恰恰相反,我老師的觀點是錯誤的,而你學生的觀點卻是正確的,你將想象不到,我會有多高興,因為只有這樣,世界才能前進!你說這位教授在“教”嗎?顯然,他在“教”,但他更是邁步在“達到不需要教”甚至讓學生超越老師的神圣征程中。
在葉圣陶經(jīng)典題詞的輝映下,每一位教師都可以導(dǎo)演出教書育人的五彩繽紛的活劇。在《中學語文》創(chuàng)刊50周年、葉圣陶題詞30周年之際,我愿廣大教師進一步努力實踐葉圣陶“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這一科學理念,為造就高素質(zhì)的民族后代奉獻我們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