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會才
古人行文,一句之中詞語往往兩兩對稱,上下幾個文句中又多作對偶并列。那些處在相同地位的詞,它們一般同義或同類,或同類反義。根據(jù)古人的這一行文特點進行解題,不妨叫做“對稱法”。
利用對稱法可以判斷詞語中是否有錯別字。如“山清水秀”,“清”與“秀”相對,“清秀”為一詞語。這里的“清”如果寫作了表顏色的“青”,我們知道沒有“青秀”這一詞語,由此可以判斷寫作“青”是錯誤的。再如“惹是生非”,“是”與“非”相對,“是非”為一詞語。這里的“是”如果寫作了事情的“事”,自然也就錯了。根據(jù)以上的規(guī)律,用對稱法可選出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組。
①A.怨天猶人爾愚我詐
憚精竭慮奴顏婢膝
B.清山綠水涂脂摸粉
貌和神離經(jīng)文緯武
C.以柔克剛聚精會神
提心吊膽計日程功
D.前倨后恭千年萬栽
天誅地滅紋過飾非
利用對稱法可以判斷文言語句中相關(guān)詞語的意思。如“信而見疑,忠而被謗”,我們知道了“見”與“被”處在對稱的位置上,自然也就能夠推斷出這里的“見”也表被動。再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這里“空”的意思是“白白地”,“自”與“空”處在對稱的位置上,“自”當(dāng)也是這個意思。根據(jù)以上的規(guī)律,用對稱法可以選出下面句子中對加點字解釋錯誤的一項。
②A.忠不必用兮,賢不必以。(任用)
B.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思考)
C.奉之彌繁,侵之愈急。(更加)
D.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叫)
【參考答案】①C(A“猶”應(yīng)為“尤”,和處在對稱位置上的“怨”一樣,都是“埋怨、責(zé)備”的意思。同理,“愚”應(yīng)為“虞”,和“詐”一樣,都是“欺騙”的意思;“憚”應(yīng)為“殫”,和“竭”一樣,都是“盡”的意思;B“清”應(yīng)為“青”,和“綠”一樣,都是表顏色;“摸”應(yīng)為“抹”,和“涂”一樣,都是“涂抹”的意思;“和”應(yīng)為“合”,“合”與“離”是反義詞。D“栽”應(yīng)為“載”,和“年”一樣,都是“年”的意思;“紋”應(yīng)為“文”,和“飾”一樣,都是“掩飾”的意思。)
②B(句子中與“思”處在對稱位置上的是“矣”,這里的“思”應(yīng)該是和“矣”一樣,都是語氣詞。)
(作者單位:山東青州市第五中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