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素玉
在現(xiàn)代漢語中,虛詞一般只有語法意義,而這種意義又十分抽象,不易把握,加之某些近義虛詞的細微差別,運用時稍不注意就會出錯,所以高考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對虛詞語病的考查,值得大家關注。常見的虛詞語病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誤用虛詞
虛詞的誤用主要表現(xiàn)在一些近義虛詞上。例如:
(1)3月17日,6名委員因受賄丑聞被逐出國際奧委會,第二天,世界各大報紙關于這起震驚國際體壇的事件都作了詳細報道。
(2)張華十分驚訝地問:“難道他到現(xiàn)在還沒拿定主意學文科或者理科?”
“關于”一般用于引進某種行為的關系者,表關聯(lián)、涉及等,而“對”、“對于”用于指出對象,強調主觀對待,所以(1)句中的“關于”應改為“對于”。(2)句中應將“或者”改為“還是”。雖然這兩個連詞都可以表示選擇關系,但“或者”只用于陳述句,“還是”則用于疑問句。
二、濫用虛詞
虛詞的濫用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同義虛詞的重復使用,某些副詞語意的重復,濫用助詞、濫用介詞造成成分殘缺。例如:
(3)參加這次探險活動前他已寫下遺囑,萬一若在探險中遇到不測,四個子女都能從他的巨額遺產(chǎn)中按月領取固定數(shù)額的生活費。
(4)對于部分社會成員之間收入懸殊很大的問題,要采取正確政策,保護合法收入,取締非法收入,調節(jié)過高收入。
(5)本欄目將各地電視臺選送的歌舞曲藝、風情民俗、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等方面的節(jié)目,加以重新編排、組合和潤色,進行的再創(chuàng)作。
(6)從大量的觀察事實中告訴我們,要掌握天氣的連續(xù)變化,最好每小時都進行觀察。
(3)句中的“萬一”與“若”均表示假設,只需保留一個。(4)句中的“懸殊”已包含“很大”之意,故“很大”多余。(5)句中最后一個“的”應改作“了”。(6)句中的介詞結構掩蓋了主語,應將“從”“中”刪去。
還須一提的是,濫用否定副詞容易把意思說反。如:
(7)本縣的腐敗分子一個個地被揪了出來,但誰又能否認以后不會再出現(xiàn)腐敗的問題了呢?
句中的否定詞有“否認”和“不”,另外句中的反問也相當于一個否定詞,這樣句子就含有三重否定,即等于一重否定,恰好把意思說反了。
三、漏用虛詞
虛詞的漏用造成的語病比較隱蔽,不易把握。
(8)大家對護林員揭發(fā)林業(yè)局帶頭偷運木材的問題,普遍感到非常氣憤。
(9)我這個人是有膽量的,就是和自己學術觀點不一樣的同志也能交朋友。
(8)句中“大家”不是對護林員揭發(fā)問題感到氣憤,而是對林業(yè)局帶頭偷運木料的問題感到氣憤,所以要在“揭發(fā)”后加一個“的”字。(9)句中本該有兩個介賓短語,即大介賓短語“和……同志”中套著一個小介賓短語“和自己”,而句中介詞“和”只能與“自己”或者“同志”構成一個介賓短語,所以應在“和”字前再加一個“與”之類的字。
四、搭配錯誤
這主要表現(xiàn)在關聯(lián)詞語的錯配上。
(10)昨天夜里下了一夜的雨,天亮后不但沒有停,而且越下越大。
(11)不管天氣如何變化多端,天池仍是一片沉靜,渺渺湖光,清澈如鏡。
“不但”雖然常和“而且”搭配,但在(10)句中,它只能與“反而”搭配。(11)句中“不管”與“仍是”錯配,應將“仍是”改為“總是”或“都是”。
五、位置不當
虛詞的位置不當,容易造成句子成分殘缺。
(12)經(jīng)過他長達三年的苦心研究,終于在新產(chǎn)品的研制開發(fā)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13)過去,內地產(chǎn)品質量不是比沿海低,就是成本比沿海高。
(12)句由于“經(jīng)過”的位置不當,使得全句缺主語,應將“經(jīng)過”置于“他”之后,讓“他”作主語。(13)句中前一分句的主語為“質量”,后一分句的主語為“成本”。一般來說,兩個分句的主語不同時,關聯(lián)詞語應放在主語前,兩個分句的主語相同時,關聯(lián)詞語則放在主語后,故前一分句中的“不是”應放在“質量”前。
六、表意不明
有的虛詞由于有幾種用法,因而在句中容易產(chǎn)生歧義。
(14)他背著總經(jīng)理和副總理偷偷地把這筆錢分別存入了兩家銀行。
句中的“和”字既可作連詞,又可作介詞,作連詞時,意思是這筆錢是“他”一人所為;作介詞時,意思是這筆錢是“他”和副總理兩人所為。
(作者單位:江西安??h教師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