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凱 徐江烽
股指期貨推出后是否會像權證一樣形成過度投機呢?我們認為,股指期貨推出后需要投機行為,但不會形成過度投機。
第一,股指期貨推出后,要使其順利實現(xiàn)基本功能,就需要容許投機行為的存在。推出股指期貨以后,參與者包括了套期保值者、套利者和投機者三種類型。在這三種類型中,套利和套保者主要由機構投資者組成,而投機者主要由中小投資者組成。套利或套保者通過操作股指期貨和現(xiàn)貨來達到控制風險、鎖定收益的目的,需要在市場上找到相應的交易對手。而這個交易對手,主要由投機者來充當。如果在期貨市場沒有投機者與套利或套保的機構作對手,這些機構也可能因為市場流動性不足而無法達到目的。所以,政府一方面要設立合適的入市門檻,使得投機者有參與的熱情,另外一方面也要加強風險教育,防止市場成為投機的熱土。
第二,股指期貨推出后,不會形成過度投機。首先,股指期貨與權證有很大的不同,它的期貨特性賦予它促使買賣均衡的先天優(yōu)勢。滬深300股指期貨與權證的區(qū)別:一是在交易制度方面,滬深300股指期貨有強行平倉制度和大戶報告制度等,權證則無;二是在摘牌之后持有者的盈虧計算、行權與交割上存在一定差異;三是在漲停板制度方面,權證的最大漲跌幅有具體的計算公式,股指期貨則存在10%的漲跌停板制度與“熔斷”制度;四是股指期貨和權證杠桿效應的原理及效果并不相同,股指期貨的杠桿效應通過保證金交易實現(xiàn),權證的杠桿效應取決于權證價格對正股價格變動的敏感性。滬深300股指期貨與權證的差別將使投資者在交易股指期貨時采取與權證完全不同的方式。股指期貨使用保證金交易,在做空的時候只要提交保證金即可,不需要像權證創(chuàng)設那樣,必須提交足額的股票或者行權給付用現(xiàn)金。在這種情況下,做空幾乎沒有限制。也就是說,股指期貨具有促使買賣均衡的先天因素,股指期貨的價格偏離價值的幅度和頻率,很可能都會小于目前的權證。
其次,股指期貨參與者中,機構投資者的比重將占主導。機構投資者由于規(guī)避風險的需要,參與投機活動的可能性很小。而投機者主要由中小投資者組成,從統(tǒng)計情況看,雖然現(xiàn)在內地市場的股票賬戶數(shù)量大,但是真正拿得出一定規(guī)模資金的個人投資者只有一小部分。事實上,按照現(xiàn)在的滬深300點數(shù)(5100)以及每點300元的合約乘數(shù),如果交易保證金為10%,則每張合約所需保證金為15.3萬元,按照成熟期貨市場實際操作經(jīng)驗,本著合理配置資金和防范風險的原則,實際交易時合約占用的保證金一般不應超過賬戶資金總額的1/3。就是說,按照本例,投資者大概需要45萬元來做一手合約。可見,普通中小投資者無法介入。可以預料,股指期貨推出后,機構投資者將占主導地位。機構投資者由于知識全面,能很好的消化利好利空消息對股市期市帶來的風險放大效應,從而有效地抑制投機行為的過熱。
再次,隨著金融市場的發(fā)展和對投資者教育的深入,股市期市風險已經(jīng)為廣大投資者所認識。在經(jīng)歷了“5·30”的大跌和最近上漲下跌1000多點的劇烈震蕩,廣大投資者對“股市有風險,入市須謹慎”有了切身的體會,股市的財富效應已經(jīng)不那么明顯。本著對投資者負責和理性發(fā)展我國金融市場的需要,管理層全面開展對投資者的風險教育,并已取得了一定成效。股指期貨的高門檻和高風險,也必然會把一部分厭惡風險的投資者拒之門外;而參與股指期貨的個人投資者,也將會在專家的指導下謹慎操作,規(guī)避風險。
由此可見,滬深300股指期貨的推出,并不會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帶來新一輪投機狂潮;相反,它推出初始很有可能是機構唱獨角戲而散戶觀望,然后隨著時間推移,散戶再慢慢入場,最后形成成熟穩(wěn)定的市場。(摘自2007年12月13日《證券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