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銘
在金基德的《空房間》里,在熙自始至終沒有說一句話,這個幽靈一樣的男人填補了女性心中愛的空白。因為不需要話語,心的感受依然相通,這個男人既可以是韓國人,也可以是中國人。
張震就是這第二個在熙,一個中國囚犯,不需要一句臺詞,也聽不懂一句韓文,可是他卻成了韓國女人的“康復劑”。從很多方面看,《呼吸》都和金基德的前作《空房間》很相似,同樣是一個男人介入家庭,彌補愛情的創(chuàng)口;同樣是一個囚犯徘徊在生死的兩岸,為了拯救別人而犧牲了自己。
相比之下,《空房間》的鏡頭更唯美,結局也更溫暖,而《呼吸》在結構上的工整換來的是命運的沉重。樸智娥扮演的家庭主婦由于丈夫的不忠,喪失了生活的信心,偶然在電視上見到一個中國囚犯張震,于是就把愛情投影到這個陌生人身上,在自己平靜的生活之外,另開一個愛情的牢房。樸智娥不顧丈夫的懷疑和挽留,一次次地前往監(jiān)獄,探望這個“情人”。對于張震來說,這個陌生女人帶來的是生存的希望,重視生命的價值。樸智娥每次探望,都帶著一個主題背景,春、夏、秋、冬,每一季出現的,都是一個女人的不同側面。這種奇特的愛情,也就在這種不可思議的環(huán)境下產生,樸智娥把自己最美好的回憶,由淺到深傳達給中國囚犯張震,直到最后一步以身相許,正好是人生中的一年,也完成了一個愛情的輪回。
許多人不喜歡金基德的影片,也有的人入迷而不可自拔,或許就是源于他劇本中太重的蓄意空想。從第一個場景開始就是不合情理的假設,后面情節(jié)的發(fā)展也都順從這個虛構的體系,如果觀眾不排斥跟著導演走了,看到后面反而又不覺得虛幻無理。這人性都是真實的?!犊辗块g》里從頭到尾就沒有解釋,為什么男孩在熙沒有家,要去睡別人的床?《呼吸》里也一樣,張震為什么坐牢,牢中為什么絕望?樸智娥又為什么會看上他,全都沒有解釋,只待觀眾自己在片中去體會,去想象。
影片極簡主義的舞臺設置,真正重要的只有三個半場景:其一是樸智娥的家中,與丈夫女兒破碎的家庭關系;其二是牢房里,張震和獄友的復雜感情,其三是在探望室,樸智娥和張震的四季愛情;還有半個,也頗為關鍵,典獄長(金基德自己演的)坐在辦公室,監(jiān)控操縱所有這一切。這兩年金基德也有些變化,雖然對白仍然精少,場景分鏡手法上仍然保持大范圍的切跳,但在《呼吸》里,上下鏡的銜接處已經不那么突兀,機位的移動也由于空間的縮小而無甚差別,運動鏡頭明顯增多了。
金基德的作品中常常運用西方的結構模式,這次則又拿起了《春夏秋冬又一春》里的時段演變,但沒有再留下一個輪回的結尾。用一個人的生命換回的愛情已經彌足珍貴,夏正宇扮演的丈夫在妻子這種極端舉動后如果仍不反悔,丟命的可能就是他自己,而不是某個犯人??磥碓谶@種對感情追求的主動權上,金基德還是相信女人那種為愛而不顧一切,超乎常理的“狠勁”。這股“狠勁”在電影《時間》中適得其反,在《呼吸》中卻收到了大團圓的結局,是因為有另一種感情的推動。
張震和獄友的斷臂之情,雖然相比異性的炙熱來,要束縛壓抑得多,但更有一種救贖的意味在里面。金基德在《撒瑪麗女孩》里就曾試圖探討同性之間的“以死相托”,似乎這種感情能夠更加地持久和更徹底地解脫。“呼吸”這個片名,也由此可以理解為兩種不同的命運聯系:智娥與張的關系,女人是呼,男人是吸,愛情先從一邊傳到另一邊,然后又從另一邊傳回來,最終受益的還是女人;而張震與獄友,則是同呼吸共命運,抱在一起微笑地走向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