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寅松
一千多年前,當宋太祖趙匡胤結(jié)束了唐末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建立大宋王朝,定都汴梁(今開封)的時候,以蒼洱為中心建立起來的大理國已經(jīng)歷了23年的歷史風雨。盡管宋王朝因當時錯綜復雜的民族關系,忙于應對崛起在西北和北方的遼、夏、金不斷南下侵擾。對大理國推行兩不相擾的友好政策,但早在南詔期間就已“人知禮樂,本唐風化”。與中原文化高度認同的大理國。不僅多次主動派出使節(jié)向宋王朝示好,而且不斷加強與中原文化的親和力。據(jù)《南詔野史》記載:“(嘉泰二年),入宋,取大藏經(jīng)置五華樓,千四百六十五部?!泵耖g對漢文化的主動學習也史不絕書?!豆鸷S莺庵尽ぶ拘U》就有:“乾道癸巳冬。忽有大理人李觀音得、董六斤黑、張般若師等,率以三字為名,凡二十三人,至橫山議市馬。出一文書,字畫略有法,大略所需《文選五臣注》、《五經(jīng)廣注》、《春秋后語》、《三史加注》、《都大本草廣注》、《五藏論》、《大般若十六會序》及《初學記》、《張孟押韻》、《切韻》、《玉篇》、《集圣歷》、《百家書》之類……”。正是這種文化上的同氣連枝,使元朝以后,云南最終融入祖國大家庭中,成為祖國疆域的西南邊陲。
開封,簡稱汴,與大理同為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戰(zhàn)國時期的魏國。五代時期的后梁、后晉、后漢、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個王朝曾先后建國都于開封,故稱“七朝故都”。
應中國民協(xié)邀請,大理州白族文化研究所參加了在河南省開封市舉辦的“中國木版年畫搶救保護發(fā)展國際高峰論壇”和“中國木版年畫全國聯(lián)展”活動。2008年元月13-21號。我們帶著由中華書局出版發(fā)行的。中國民間文化遺產(chǎn)搶救工程之一的《中國木版年畫集成·云南甲馬卷》的豐碩成果,以及云南甲馬的展品出席盛會。要說千年前,白族先民走出云貴高原,以海納百川的廣闊胸襟去學習漢文化的話。千年后的今天,我們是主動將云南民族民間文化、白族文化推介到古都開封,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學者共謀民族民間文化的搶救保護發(fā)展大計。同時在開封博物館向開封人民展示云南大理白族文化的迷人魅力,為建設中華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園書寫著屬于自己的篇章。
開封博物館坐落在聞名遐邇的包公湖、包公祠旁邊,作為全國唯一參展的少數(shù)民族民間藝術。我們將云南甲馬依次裝裱成“甲馬大觀”、“祈祥納福”、“三教共融”、“本主崇拜”、“呵護自然”、“驅(qū)邪鎮(zhèn)鬼”、“珍愛生命”、“倡導和諧”八軸在第一展廳展出。獨具特色的甲馬造型,參展人員艷麗的金花服飾,甲馬制作的現(xiàn)場演示使來自邊疆的大理展臺吸引了不少觀眾駐足觀看。中國民協(xié)主席馮驥才與參觀的專家學者還不時詢問有關甲馬、白族文化的問題。當參觀者了解了甲馬不光是與巫術、宗教信仰相聯(lián)系。更主要的是甲馬作為一種民俗、民族信仰,追求的是人際和諧,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表達的是中華民族,同時也是白族所祈盼的和諧,團結(jié)、祥和、富裕,代表著人生的最高境界和人類的終極追求時,參展人員所帶去的數(shù)百張甲馬被參觀者一“搶”而空,這也算是白族人民在鼠年到來之際帶給中原人民的美好祝福。
如果說,開封博物館的展出讓人們感受到民族民間文化無窮魅力的話,在中洲國際大酒店舉行的“中國木版年畫搶救保護發(fā)展高峰論壇”更多的是理性的思考。來自俄羅斯、日本、韓國以及臺灣、國內(nèi)各位專家學者紛紛登臺,闡述各自對中國木版年畫,乃至中國民族民間藝術搶救、保護、發(fā)展的真知灼見。中國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主席馮驥才的精彩演講更是將論壇推向高潮。馮主席說,2002年10月28日,在開封召開了中國木版年畫第一次國際研討會,當時,我們憂慮的了解到與湖北漢口鎮(zhèn)、廣東佛山鎮(zhèn)、江西景德鎮(zhèn)并稱為中國歷史上四大名鎮(zhèn)之一的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已近乎消亡,但開會時據(jù)說有7萬多群眾聚集在廣場內(nèi)外,這種對自己文化的熱愛令人感動。盡管天氣很冷,但這片土地因文化的滋潤而溫暖,從此啟動了中國木版年畫搶救工程。河南不愧為中原文化的腹地,它的文化自覺影響深遠。今天舉辦的《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特種郵票首發(fā)式和朱仙鎮(zhèn)木版年畫展覽,證明朱仙鎮(zhèn)不愧為中國木版年畫的源頭,僅僅幾年,古老的民間藝術煥發(fā)出勃勃生機。一個地區(qū),如果缺乏文化自覺,那么哪怕它歷史上如何輝煌,也只能算失落的文明。在談到文化保護時,馮主席認為要建立保護體系,包括檔案保護,傳承人保護,教育保護,博物館保護,法律保護,政府保護,專家保護,最后達到全民保護。馮主席說,博物館珍藏的是文物的價值,古董商炒作的是文物的價格,它們不是一回事。文物因不可再生,不可復制而具有價值。然而,古董市場的瘋狂發(fā)展,各種鑒寶會的推波助浪,讓文物面臨著嚴峻的形勢,更增強了博物館珍藏文物的歷史責任。有一位法國人在貴州收集少數(shù)民族服飾。揚言十五年后到法國看貴州的少數(shù)民族服飾。如果一個民族服飾,語言都消失了,民族缺乏自己的記憶,這個民族還能存續(xù)嗎?聽了馮主席的聯(lián)珠妙語,對同樣素有文獻名邦之稱“大理”的文博事業(yè)如何健康發(fā)展。也不無啟迪。
離開封僅22公里的朱仙鎮(zhèn),因《東京夢華錄》中第一次有木版年畫的記載,而被學者們公認為中國木版年畫的源頭。今天,她又擔當起將中國木版年畫捆綁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的領軍重任。馮驥才主席滿懷深情地說。朱仙鎮(zhèn)有一千年迷人的歷史,希望它有一千年驕人的未來?!八街?,可以攻玉”。面對先輩們留給我們大理的碧水藍天,古韻悠遠,我們能否也可以自豪地說,大理已經(jīng)有五千年迷人的歷史,希望大理擁有永不衰退的驕人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