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回放】
題目:動力來自
要求:(1)將題目補充完整,構成你的作文題目,并抄寫在作文紙上。(2)不限文體,詩歌除外。(3)不少于600字。(4)作文中不要出現(xiàn)所在學校的校名和師生姓名。
【滿分作文】
動力來自你的愁緒
一考生
李清照,你作詞的動力來自你的愁緒。
素月寄孤舟,只影隨水流。家國破,一壺殘酒。酒淡怎敵晚風疾,梧桐雨,點點愁。晚來獨登樓,恨字鎖眉頭,黃花瘦。雁聲斷秋,一溪落花浸汀州。流離苦,幾時休。
這樣的一首詞,道出你李易安生活的艱辛,何易何安啊。于是我去尋找那清約婉麗的身影,那才智過人的背影,那晚境凄涼的紅顏。
我流連在露濃花瘦的塘邊,看盡塘中的綠肥紅瘦,只見一女子泛舟湖上,槳聲冷冷,驚起一灘鷗鷺。我目送,目送她向蓮花的更深處漫溯;我遠眺,藕荷連天,江月滿星輝。
我佇立在煙波浩淼的江邊,望江樓上,見那冬日凝眸,腸斷愁結的思婦,還是易安,花自飄零水自流的黯然神傷,有誰會知,才下眉頭,卻上心頭的兩處閑愁。有誰體會,載不動的許多愁,有誰分擔,如今物是人非事事休。怎能不欲語淚先流,縱有橫世才情,卻更希望與丈夫,比翼雙飛,朝夕相對。無奈世事難料,愁緒變成動力,釋懷在詞中。
你在一個又一個梧桐夜雨之時,無法安息。你看著吹簫人已去,玉樓已成空,你腸斷無人可倚,折得一枝梅花,你卻天上人間,無人堪寄。多想陪你焚一炷香,斟一壺酒,陪你南山采菊,三月踏青,九月登高。
我站在滿地黃花堆積的庭院中,看你吟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失落在人比黃花瘦的傷感中,風中的梧桐抖著深深的寒意,低泣著歲月的滄桑,我似乎看見晚來風急中,易安斟上三兩杯淡酒獨酌。哎,我能拂去匍匐枝桿上的落葉,拂不去你心中蕩起的塵埃;我能撫平黃土上朔風奔過的痕跡,撫不平人世變遷,韶華飛逝在你額頭上留下的印跡啊。
易安,你作千古名篇的動力來源于你的愁緒,是嗎?
【點評】
一、在讀者心中“愁”是李清照的代名詞,換言之李清照是“愁”的代言人。每每憶起,不禁為這個才女的命運多舛而嘆惋。而這位考生卻把她寫的昂奮向上,詩與人連在一起,人與社會連在一起,社會與情感連在一起。愁緒與動力連在一起,頑強與成就連在一起,歷史與眼前連在一起。你怎樣去推測,會想到愁緒與成就會有關聯(lián)嗎?僅此一點,不難看出考生的創(chuàng)意。
二、文中引用的大量詩句,或說文中詩的語言,誰不嘆服考生的傳統(tǒng)文化的積累,在考場上的短時間內(nèi),他把詞人與詞整合得渾然一體,說是一篇散文詩不為過吧?作者豈止是易安的粉絲,你不覺得它也是陶淵明、柳詠等的追星族嗎?
結構上的嚴整、縝密,我們也能讀出作者的用心。讀書、積累、交流,對寫作有多么重要的意義,讀過此文,一切都明白了吧。
(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