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賁
8月6日,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專題采訪中,當代著名作家王蒙講了一個故事。在他的大孫子14歲的時候,他對孫子進行教育,說:“我14歲的時候已經是一個革命者,而你現在只知道玩電腦游戲?!睂O子立刻就給他一個回答,說:“那是因為你當時沒有玩具,你連玩具都沒有,你不去革命,你還能干什么?”王蒙覺得有點道理,表示“希望全世界所有的國家,注意給兒童和少年提供足夠的玩具。一個不能夠給兒童和少年提供足夠的玩具的國家,那么這個國家的年輕人就有權利選擇革命?!?/p>
王蒙的說法很有意思,但還需要補充一下,因為對孩子來說,重要的不只是玩具,而更是游戲。我上初中的時候,正趕上“三年自然災害”,班上有一位家境寬裕的學生,自己有一個籃球。在當時,那是一件很貴重、很了不起的玩具。許多想玩籃球的同學都討好他,誰能玩、怎么玩都由他說了算。占有玩具的人,霸占了游戲規(guī)則,雖然有玩具,但沒有好的游戲。
在我現在住家的不遠處,有一片小小的公共綠地,叫“科比公園”,是一個小孩子們玩耍、游戲的地方。安置在那里的有沙坑、滑梯、轉椅,還有許多來自小朋友自家的玩具,像城堡、車輛、小籃球架、玩偶,等等。玩具放在公園里,從來沒有見小朋友把它們據為己有,更沒有往家里拿。漸漸地,玩具越來越多,管理公園的就貼出告示,請居民們暫時不要再把玩具“贈予”公園了。
把自家的玩具拿出來,放到公園里讓別的孩子愛怎么玩就怎么玩??瓷先ナ峭嫱患婢?,但卻不是同一種游戲。許多父母都知道,玩具會強化孩子的占有和獨占欲望,在給孩子買新玩具的時候,他們會叮嚀一聲:“和小朋友一起玩。”
過去的孩子也許不如現在的孩子有這么多玩具,但他們未必就沒有好的游戲。他們在地上畫上格子,就能玩跳格子的游戲,跳橡皮筋和抓沙包的游戲也都只需要簡陋的“玩具”。在游戲中,孩子們學會遵守公正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常常是他們自己一起制定的。更重要的是,由于玩具簡陋,他們才更需要彼此,更需要聚在一塊兒才玩得有趣。
在美國,大學前(K-12)教育很強調學生的“團隊精神”和“領導能力”,也就是和別人合作、聚在一塊兒玩的游戲能力。參加各種體育或音樂團隊、拉拉隊、義工活動,是升學的一項重要考量。一個人在家里打電腦游戲,玩得再好,也不符合這項考量。
剛發(fā)明電報、電話的時候,只是個別人的玩具。后來有了公共的用途,因此必須建立公共的游戲規(guī)則。先是“自由通訊”的規(guī)則,誰到郵電局去打電報或打電話,只要付費就行,至于說什么話,那是他的自由。后來,在有的地方,郵電局的人說,電訊歸我把管,哪些話該說,哪些話不該說,都得聽我的,不聽的話,不給服務。電報、電話沒變,但游戲規(guī)則變了,游戲的性質也就變了。
所以,重要的恐怕不只是給兒童、青少年足夠的玩具,更要教他們如何游戲,按什么規(guī)則游戲。游戲者從小要學會一個道理,那就是,游戲者必須服從所有游戲者同意遵守的規(guī)則。民主法治就是公共生活的這樣一種游戲規(guī)則。
物質社會造就消費者,但不會自動造就堅持民主法治規(guī)則的公民。光給孩子們玩具,不教他們游戲規(guī)則,很容易讓他們只滿足于自己想要的東西,只關心自己的滿足。過分專注于物質消費的人,有時反會對當公民不感興趣。青少年在成為消費者的時候,也應當同時努力成為對公共生活的公正規(guī)則有所堅持的自覺公民。
(選自《南方都市報》)
編輯評
對于玩具來說,孩子是玩具的主人,有充分的支配占有權力;對于游戲來說,每一個孩子都是游戲的參與者,都必須遵守游戲規(guī)則,游戲才好玩。中國孩子體育達標的幾項內容都是個人項目,而美國孩子從小的體育運動都是集體項目,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仔細體會劃線的句子,結合自己平時的觀察和知識,提出問題,思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