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玉華
ピ諦驢緯談母锏氖匝櫓校我們不可回避地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在眾多的問題中,如何抓住主要矛盾,處理好以下幾種關系,尤其值得我們?nèi)ニ伎肌?/p>
ヒ?、染U握確處理“課程標準”與“實驗教材”的關系
ァ翱緯癱曜肌筆俏頤墻萄行為的唯一標準,是國家對培養(yǎng)人才規(guī)格的要求,具有很強的科學性和法律性,是我們不可改變,并必須嚴格執(zhí)行的教學“憲法”。而在提倡百家爭鳴的今天,“實驗教材”的版本又較多。在一個“課標”多種教材的情況下,我們應該清楚,教材僅僅是為達到“課標”要求的一種工具,是為學生更好地完成“課程標準”所提出的學習任務服務的。為此,我認為,它們之間的關系可以理解為“依課標,不一定靠本”。一切教學行為都必須以“課標”為準則,教材作為一種工具,可以用,可以不用;也可以用其部分;還可以根據(jù)實際(天氣、物產(chǎn)、風俗、環(huán)境等),重新去整合、重組、擴展、開發(fā),靈活地為我所用,充分體現(xiàn)“信奉而不唯是,遵循而有所立”的教材處理原則。
ザ、如何處理好個性(差異)與全體的關系
ピ誚逃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根據(jù)“多元智能”的理論,人的智力是多方面的,而且是有差異的。每個人的智能在發(fā)展的過程中都有其獨特的軌跡,如何在教學上適應學生的各種學習需求和狀態(tài)上的差異,創(chuàng)設盡可能多的學習機會和任務讓學生選擇,就必須正確處理個性與全體的關系。我們應該尊重學生不同的生活經(jīng)驗,允許不同的學生有不同的成長;我們的教育,應以個性為主,全體為個性服務,或者說全體要建立在個性差異盡可能小的基礎上;只有個體都得到了發(fā)展,全體的優(yōu)勢也就可以體現(xiàn)出來了。有了選擇才有了屬于學生自己的起點,有了選擇才有了動力,有了選擇也就有了責任。處理好這種關系的良藥在于“走班選讀”(高中新課程選修課的開設,就有利于“走班選讀”的實施),它是分層教學的具體化,是使我們的教育有可能面向每一位學生的有效途徑。
ト、如何處理好“課程標準”中“三維目標”之間的關系
ァ爸識與技能”就是按“課程標準”的要求,所需要掌握的有關知識,以及相應的操作與運用的能力;是我們一切教學活動的落腳點,最終結果。“過程與方法”就是產(chǎn)生這些結果進程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以及整個過程的思路,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就是原因)。它應包括教的“過程與方法”,也包括學的“過程與方法”;教師應根據(jù)“課程標準”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好課堂的教學過程,選擇相應的教學方法。而對于學生則不但要使他們知其然,更應該知其所以而然;不單要了解結果,更重要的是要懂得出現(xiàn)這種結果的依據(jù)是什么,思路怎樣,為什么會是這樣的?!皟r值觀與情感態(tài)度”,一方面是使學生在了解、感悟到每一學科知識對自身生存的價值,有什么實用性的基礎上,從而產(chǎn)生相應的認知情感,形成一定的學習態(tài)度;另一方面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怎樣去充分挖掘非智力因素,體現(xiàn)那種期望性的、激勵性的、發(fā)展性的人性化教育。一般而言,在三個目標之中,“知識與技能”應起主導作用,“過程與方法”、“價值觀與情感態(tài)度”,是為其服務的,“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是一種歸宿。但要說明,當“知識與技能”的實現(xiàn),和“過程與方法”的實施在時間上(尤其在研究性學習上)有沖突的時候,它們之間的主次關系也就會隨之發(fā)生變化。這時就應把“過程與方法放”在首位,亦即把工具交給學生,以便讓他們在未來的學習中,有能力自己解決問題,并掌握必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
ニ摹⑷綰未理好“課程改革”中三種學習狀況之間的關系
ァ白災餮習”,既是一種學習態(tài)度,又是一種學習的形式。從態(tài)度的角度去看:是自覺學習、自我提高、主動去參與的體現(xiàn);并且要有自己獨立的見解、創(chuàng)建的想法;從形式去看:既包括探究性的自學,也包括在老師指導下的師生共同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有著深刻精神實質、豐富理論內(nèi)涵和廣泛操作技術的教學策略;它具有“積極互賴、同時互動、人人盡責、善用技能和小組自治”的特征。它的形式可以是大班環(huán)境,也可以是走班的環(huán)境,還可以是同桌、分組、競賽、表演等;既有集中,又有分散;既有集體活動,又有獨立分工;既有師生的合作,也有學生之間的合作,只要能體現(xiàn)師生間的互動就可以了。但這并不僅僅是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一種精神的體現(xiàn):應體現(xiàn)出那種和諧的協(xié)作精神、同心的團隊精神;從中要學會分工負責、學會與不同的人共同學習,學會傾聽、寬容、理解、互助,相互尊重,虛心請教。“探究學習”,是要求學生通過探索、研究,去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并從中掌握新的知識,開拓視野;在這一過程中學會搜索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運用信息;要善于觀察、敢于質疑、大膽創(chuàng)新,是精神與方法的統(tǒng)一(一般高年級傾向于分工共享,低年級傾向于集體討論研究;高年級傾向于終結性評價,低年級傾向于形成性評價)。以上三種學習狀況,應以“自主學習”為主導,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則是“自主學習”的延伸,沒有這種主動的學習態(tài)度,就根本談不上“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所以,關鍵是我們?nèi)绾瓮ㄟ^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形成科學的價值觀,從而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狀態(tài)的實現(xiàn)。
ノ?、染U未理好課堂上教師講與不講的關系
ノ了讓教師更好地把握在新課程改革中課堂教學的要求,我們明確提出了“三不講”的原則,即什么東西該講,什么東西不該講。學生已經(jīng)懂得的知識,老師不講;學生暫時不懂的知識,但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經(jīng)過自己的實踐、感悟完全可以自己學會的,老師不講;學生目前不懂的知識,而且鑒于學生已有的知識積累、閱歷、能力、學習心理狀況,不論教師怎樣講、學生都絕不可能學會的,老師堅決不講;那么剩下的什么該講,也就一目了然了(當出現(xiàn)第二種情況時,從旁稍加點撥、啟發(fā))。
チ、如何正確處理現(xiàn)代教學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關系
ゴ統(tǒng)的教學方法,有著它不可取代的長處,它們都經(jīng)過時代的磨練,極具生命力,并已培養(yǎng)出一代又一代的人才。而現(xiàn)代教學手段也有其生動、直觀、靈活、容量大的優(yōu)勢。他們之間各自的缺點不足,正好是對方的優(yōu)勢長處,兩者彼此之間有很強的兼容互補性。所以既不能矯枉過正、全盤否定、一刀切,也不能固步自封、滴水不進。兩者的關系,應以傳統(tǒng)為主,現(xiàn)代為輔,取長補短,決不能喧賓奪主;傳統(tǒng)教學媒體效果好的,就不用現(xiàn)代教學媒體;兩種教學媒體效果相差不大的,優(yōu)先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媒體,在現(xiàn)有的教學條件下,盡可能讓各種傳統(tǒng)教學媒體發(fā)揮更大的作用。如果處理不好,很容易會造就新一代的只會按鼠標的現(xiàn)代北京猿人。
ィㄗ髡叩ノ唬漢穎貝畔亟淌進修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