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洪茂
荷花亦稱蓮花,又叫芙蓉、芙蕖、菡萏,早在《詩經(jīng)》中就有“彼澤之陂,有蒲與荷”等詩句。荷花除了可供觀賞外,它的種子可以食用。夏秋之際,江南婦女駕小舟出沒于蓮塘,采摘蓮子,漢時文人往往將此情此景攝入詩賦,唐代也有不少詩歌吟詠這一古老而又情趣別具的勞動形式與勞動場面。
采蓮詩和采桑織絲、搗練絮衣等勞動詩歌一樣,主人公是愛美的婦女。
霍總《采蓮女》:“舟中采蓮女,兩兩催妝梳。聞早渡江去,日高來起居。”早上要渡江去采蓮,可日上三竿之時才起來,于是三三兩兩、嘰嘰喳喳地相互吆喝、催促,一“催”字顯出了梳妝打扮的忙亂情景,活脫如畫。
戎昱《采蓮曲》:“涔陽女兒花滿頭,毿毿同泛木蘭舟。秋風(fēng)日暮南湖里,爭唱菱歌不肯休。”頭上插滿鮮花,劃著木蘭舟在湖中歡快地蕩漾,天色已晚,而這群女子仍爭先恐后地一展歌喉,毫無歸意,似乎是珍惜這難得的相聚?!盃幊焙汀安豢闲荨痹佻F(xiàn)了她們活潑歡快和依戀忘返的情態(tài)。
王昌齡《采蓮曲》其二:“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亂入池中看不見,聞歌始覺有人來。”碧裙似葉,笑臉如花,人花難辨,只聞其聲,正是“菱歌唱不徹,知在此塘中”(崔國輔《小長干曲》)。其婉轉(zhuǎn)的筆致如“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王維《山居秋暝》),其人雖不見,而自然美麗之態(tài)引人遐想。
劉方平《采蓮曲》:“落日清江里,荊歌艷楚腰。采蓮從小慣,十五即乘潮。”一個體態(tài)輕盈曼妙的女子,歡快地唱著菱歌,采著蓮子,在落日的映照下顯得格外艷麗,她為什么還不回家呢?原來藝高人膽大:采蓮熟稔,不懼風(fēng)浪。塑造了一個勤勞、勇敢的婦女形象。
張潮《采蓮詞》:“朝出沙頭日正紅,晚來云起半江中。賴逢鄰女曾相識,并著蓮舟不畏風(fēng)?!痹缟锨缈杖f里,沒想到傍晚烏云突起,狂風(fēng)大作,小船搖擺不定,大有顛覆之勢。危急時刻,恰遇相識鄰女,兩舟并排,既可壯膽,又不怕狂風(fēng)惡浪。寫出了采蓮女團(tuán)結(jié)互助、機(jī)智靈巧的心靈。
貌美容麗、頑皮活潑、勤勞善良的采蓮女有著豐富多彩的內(nèi)心世界,她們以獨(dú)有的方式表達(dá)了她們的戀情。
白居易《采蓮曲》:“菱葉縈波荷飐風(fēng),荷花深處小舟通。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毙〈崎e自在地從荷葉荷花深處劃出,遇到了自己心愛的小伙子,欲說還羞,低頭嬉笑時,不想碧玉簪落入了水中。一個含羞帶笑的少女如在目前。
皇甫松《采蓮子》:“船動湖光滟滟秋,貪看少年信船流。無端隔水拋蓮子,遙被人知半日羞?!奔?xì)膩逼真地刻畫了采蓮女子的內(nèi)心獨(dú)白:自己被英俊少年吸引了眼球,忘記了采蓮,忘記了劃船,率直純樸;為表示愛戀和引起對方注意,向他拋擲蓮子,潑辣大膽;被人看見,臉紅了半天,嬌羞可愛。一位多情熱烈而又羞怯的采蓮少女形象躍然紙上。
崔國輔《采蓮曲》:“玉溆花爭發(fā),金塘水亂流。相逢畏相失,并著木蘭舟?!币蝗耗信谒晾锔傊鄄缮?,一對情侶相逢,自然喜出望外,為避“亂流”沖舟,不顧他人取笑而并駕齊驅(qū),緊緊相靠。“畏”道出兩情相悅的心理,“并”繪出兩情相依的情狀,顯示了他們對愛情大膽、熾烈的追求,已無初次相逢時的嬌羞之態(tài)。
王昌齡《采蓮》:“越女作桂舟,還將桂為楫。湖上水彌漫,清江初可涉。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边@位調(diào)皮的女子,欲與蓮花試比美,專門摘了一朵嬌艷無比的荷花,帶回去嬌嗔地問問丈夫:荷花的顏色哪一點(diǎn)能比得上我呢?明人沈野《采蓮曲》也透露了“比美”的消息:“解道芙蓉勝妾容,故來江上采芙蓉。檀郎何事偏無賴,不看芙蓉卻看儂!”
南朝羊侃之妓張靜婉,姿容絕世,其《采蓮曲》吟道:“船頭折藕絲暗牽,藕根蓮子相留連。郎心似月月易缺,十五十六清光圓。”其意不在采蓮,而是用諧音手法表達(dá)自己的相思和怨恨之情:藕斷絲(思)牽,蓮(憐)子情深,可郎心不定,如月光一樣只是短暫的團(tuán)圓。這是別一樣戀情的表達(dá)。
[作者單位:湖北??狄恢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