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莉
黃色與帝王
我國上古即有“黃為帝王之色”的認識,《漢書》中說:“黃者,中之色,君之服也?!睋?jù)宋代《野客叢書》記載,唐高祖李淵襲用隋制,以黃袍為常服,并禁止官員、百姓服黃,此為禁止民間用黃之始。后來的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也是以黃袍加身來標志已登皇位。這些都說明黃色與帝王的重要性。黃色還與方位有關?!吨芤住だへ浴分姓f:“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也就是說“黃取王者覆四方”之意。古人把五行與五色和五方聯(lián)系在一起即木火土金水與青赤白黑和東南中西北相對應,黃居中位,故以之象征帝王所重的“中正”、“中庸”、“中和”之意;同時也象征帝王擁有天下、位居中央的地位。
中國風水的由來
唐朝安史之亂時,官至金紫光祿大夫,掌管靈臺地理的楊筠松,偶得《禁中玉函秘術》逃到江西贛州。從此在贛州傳宗結(jié)派,門生很多。他主張選取天地生成的山川形勢,定向位,強調(diào)龍、穴、砂水的配合,因為子孫的形體是父母及祖上所遺傳的一部分。父母的骸骨如果能得到天地生成的山川之生氣(龍氣)的養(yǎng)護,后代子孫便能得到蔭護。這是現(xiàn)代科學都能解釋的一種血緣關系的反饋。自此之后,風水才在民間廣泛流傳,中國風水發(fā)源于江西贛州,因此,全世界各地的風水師都以“贛州地理”或“江西地理”而著稱。也稱江西形勢風水,也稱江西楊派風水。
“爸爸”是古人類最早的詞匯
法國語言學和史前人類學研究聯(lián)合會的科學家對“爸爸”一詞進行了考察。他們發(fā)現(xiàn),在人類的14個主要語系中,基本上都存在這個詞,而在71%的被研究的語言中,“爸爸”一詞的意思都是父親或者是父親一方的男性親屬。負責此項研究的科學家認為,對于“爸爸”在各種語言中的統(tǒng)一性可能只有一個解釋:即“爸爸”是人類祖先最先會說的一個詞。此外,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位語言學家說,因為嬰兒很可能將自己會發(fā)的第一個音與他們首先認識的人——父母聯(lián)系起來,所以,在各種語言中,“爸爸”一詞的含義基本相同。
“冠冕堂皇”溯源
“冠冕堂皇”是一個成語,比喻外表很,體面然而實際并不如此。但在古代,“冠”和“冕”二者的詞義所指并不太一樣。帽子古代稱首服,“冠”在古漢語里第一個意思就是首服的通稱。古時,人的社會身份不一樣,“冠”也就不一樣;庶人戴的為“緇布冠”。緇為深黑色,“緇布冠”就是深黑色的布所制的帽子,而大夫和士戴的“玄冠”,用黑繒制成。“冠”的第二個意思是冠禮。冠禮是男子的成人禮,士二十而冠。與“冠”相比,“冕”為首服之最尊者,“冕”的大致規(guī)格如下:上面是木板,木板外包麻布,上面是黑色,下面是紅色。一般來說,只有天子、諸侯、卿大夫才有資格戴“冕”。
古人如何劃分年齡
始于戰(zhàn)國,成書于秦漢的《禮記·禮上第一》記載:“人生十年日幼,學。二十日弱,冠。三十日壯,有室。四十日強,而仕。五十日艾,服官政。六十日耆,指使。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日?!倌耆掌?,頤?!贝笠馐钦f:男子十歲稱幼,開始入學讀書,二十歲稱弱,舉冠禮后,就是成年了。三十歲稱壯,可以娶妻生子,成家立業(yè)了。四十歲稱強,即可踏入社會工作了。五十歲稱艾,能入仕做官。六十歲稱耆,可發(fā)號施令,指揮別人。七十歲稱老,此時年歲已高,應把經(jīng)驗傳給世人,將家業(yè)交付子孫管理了。八十歲、九十歲稱?!贇q稱期,到了這個年齡,就該有人侍奉,頤養(yǎng)天年了。
內(nèi)蒙古文字巖畫將文字史推前2000年
第三屆紅山文化高峰論壇近日在內(nèi)蒙古赤峰市舉行,赤峰市翁牛特旗人文歷史研究員吳甲才向與會者展示了一幅發(fā)現(xiàn)于翁牛特旗高日蘇大黑山繪有初始文字符號的巖畫,為中華文字史可能向前推移2000年至5000年提供了例證。據(jù)介紹,吳甲才歷時9年多在紅山文化區(qū)域內(nèi)搜尋,在百余座山上發(fā)現(xiàn)了40處共數(shù)千幅巖畫,其中12幅附有上下連貫的初始文字符號,373幅附有獨立體初始文字符號。這些文字符號年代久遠,數(shù)量之多在全國少見。此次向與會者展示的這幅大黑山文字符號巖畫,經(jīng)過測考屬于紅山文化晚期至小河沿文化時期,距今已有5500至4200年的歷史,在2平方米的巖面上有各類文字符號30個,是國內(nèi)迄今為止史前陶石遺存文字符號數(shù)量最多的一幅。這30個可辨的文字符號是由17個基本符號元素組成的,按照文字符號的形態(tài)、排列位置及其所示方向,這可能是一幅祈福圖,此圖與在大黑山半山腰發(fā)現(xiàn)的一幅人面魚紋像和兩幅小河沿文化時期的巫字巖圖有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都與史前活動有關。吳甲才認為,它的出現(xiàn)證明了中華古文字應該有5000多年的歷史。
4300年前世界最古老鐵劍可能用隕鐵鑄成
日本東京理科大學等機構(gòu)的研究人員對在土耳其出土的一柄世界最古老的鐵劍分析后認為,一這柄鐵劍很可能是用隕鐵鑄成。這柄鐵劍1938年在距土耳其安卡拉以東200千米的一處古墓中被發(fā)現(xiàn),已有約4300年歷史。一般認為當時人類冶煉鐵的技術還達不到那么高的水平,有人因此認為它是用隕鐵鑄成,但一直沒有確鑿的科學根據(jù),而鐵劍作為土耳其的珍貴文物,難以被借出進行科學研究。日本科學家研制出一種精密的熒光x射線分析裝置,能夠確定所照射物體中含有的化學元素。這種小型儀器可以被帶進世界各地的博物館或考古現(xiàn)場使用。研究人員于是利用這種儀器在安卡拉的小亞細亞半島文明博物館中對鐵劍進行了分析。結(jié)果顯示,劍身除鐵外,還含有約7%的鎳,這符合隕鐵的典型特征,鐵劍所含其他一些微量元素也與隕鐵所含極為相似,研究人員據(jù)此判斷這柄鐵劍系用隕鐵鑄成。
薪水的由來
薪水本指打柴汲水。東漢以前,一般俸祿都發(fā)放實物(糧食、布帛),唐以后一直到明清,主要以貨幣形式為俸祿發(fā)給朝廷官員。古代官員俸祿的名稱不止一種,如:“月給”、“月薪”、“月錢”等,而明代曾將俸祿稱“月費”,后又改稱為“柴薪銀”,意思是幫助官員解決柴米油鹽這些日常開支的費用。而在魏晉六朝時,“薪水”一詞除了指砍柴汲水外,也逐漸發(fā)展成日常開支費用的意思,如《魏書·盧昶偉》中記載:“如薪水少急,即可量計?!边@里的“薪水”就是指日常費用?,F(xiàn)代一般人按月支取的工資近乎古代的“月俸”、“月費”,主要也是用來應付日常生活開支。因此,人們常把工資稱為“薪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