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金林
各位老師,各位前輩:
今天我們在這里隆重紀(jì)念葉圣陶先生誕辰110周年。追思圣陶先生的業(yè)績和人格,攝取圣陶先生的人文精神,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圣陶先生感人的事跡很多。1912年3月,他才過18歲,就當(dāng)了小學(xué)教員。第一次領(lǐng)薪水時,他心里很不安。在散文《薪工》中,他寫到當(dāng)時的心情:“校長先生把解開的紙包授給我,說:‘這里是先生的薪水,二十塊,請點一點。我接在手里,重重的。白亮的銀片(銀元)連成一段,似乎很長,仿佛一時間難以數(shù)清片數(shù)?!@該是我收受的嗎?我收受這許多不太僭越嗎?……一種模糊的感覺通過我的全身,使我無所措地瞪視手里的銀元,……‘一切的享受都貨真價實,是大眾給我的,而我給大眾的也能貨真價實,不同于肥皂泡兒嗎?”
打這之后,圣陶先生每月收到薪水時總有一種“僭越之感”。那一年6月3日,他在日記中說:“余家貧,所入茍倍此數(shù),亦未嫌其多。然利之生由于有裨益之勞動行為,而余之為教師,學(xué)生果受其益乎?一慮及此,更將惶愧無地?!?月8日他在日記中又說:“今日又為領(lǐng)薪金之期,一度得錢又惹余一度浩嘆”。
“我給大眾的也能貨真價實”,這是圣陶先生在18歲時給自己立下的行為準(zhǔn)則。這種樸素的情感,伴隨著圣陶先生度過漫長的一生。
1949年圣陶先生來到解放后的北平,年底前搬了一回家,從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委會在東四二條的辦公室,被安排到東四八條居住。圣陶先生心里很不安,在日記中寫道:“余家居北屋,三間,為全屋之精華。與其他房屋均不能比。因而顯見其特殊。余往日之不欲居此,即以是故。地板,前后玻窗,有洗浴室,蓋上等之家屋也?!?/p>
圣陶先生住了三間北屋就心中“不安”,都源自“大眾”給了我“太多”的樸素情感,都出于“我給大眾的也能貨真價實”的切實反思。話很平易,卻出自肺腑。正是這種樸素的情感和切實的反思,使圣陶先生養(yǎng)成了終生為人民大眾服務(wù)的實實在在的人生觀?!拔医o大眾的也能貨真價實”的自我要求,決定了圣陶先生必須跟著時代走,決不能落在別人后面;也規(guī)定了圣陶先生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開拓進取,潔身自愛,有所為,有所不為;同時也規(guī)定了圣陶先生必須融合在人民大眾之中,做一個注重創(chuàng)新的“實干家”。
1949年春,圣陶先生在從香港北上的輪船上寫的那兩句詩“簣土為山寧肯后,涓泉歸海復(fù)何求”,傾瀉了他當(dāng)時奔向新生活的熱情,誠懇地和盤托出把自己融入人民大眾的決心。圣陶先生沒有違背自己的誓言,一直努力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對圣陶先生,無論怎樣說都無法表達我的敬仰,今天在老師和前輩面前,我不敢妄作評論,就說這一點,敬請諸位老師和前輩指教。謝謝大家。
(本文有刪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