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教育體制有其獨特性,外人常常不太清楚。英國大學主要負責人不像美國等國一樣用President這樣一目了然的詞。不僅如此,英國各校還采用不同的詞匯,比如director、principal、rector,但是人們最容易搞混的是vice-chancellor。Vice在英語中是“副”的意思,vice-president是副總統(tǒng),vice-chairman是副主席,所以vice-chancellor自然而然地被理解為是副校長,而chancellor則按字面意思被翻譯成校長。也難怪2001年,中國前復旦大學校長楊福家院士被英國諾丁漢大學任命為chancellor時,國人著實激動了一回。2003年3月,香港最后一任總督彭定康被牛津大學任命為chancellor,也讓國人疑惑了一陣子。
其實,vice-chancellor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校長,chancellor并不是學校員工,僅僅是個象征性的人物,傳統(tǒng)上由知名人士擔任。按規(guī)定,任何人都可擔任chancellor。在牛津大學,獲得校友會提名的人均有機會擔任chancellor。人選不必是英國人,也不必是牛津大學畢業(yè)生,甚至在校學生也可以擔任chancellor。這一職位是終身的,但無職權(quán)范圍,大學不支付薪水,也不為其配備助手。因此,chancellor沒有實權(quán),主要職責是學生畢業(yè)時為學生頒發(fā)畢業(yè)證書、主持校董事會、為學校募集資金等。由此可見,chancellor一詞不應翻譯為校長,而應翻譯為名譽校長。香港等地的翻譯應該更容易被人接受:校監(jiān)。一所大學只能有一個校長,但是一個人可以同時兼任數(shù)所大學的chancellor,比如英國女王的丈夫菲利蒲親王就同時擔任愛丁堡大學和劍橋大學的校監(jiān)。彭定康除了擔任牛津大學的校監(jiān)外,還是紐卡斯爾大學的校監(jiān)。
由于其他國家不理解chancellor與vice-chancellor之間的區(qū)別,常常引起誤會,有時甚至讓英國高校惱怒。許多大學的vice-chancellor為了彰顯自己是主要負責人,常常在vice-chancellor后再加上principal或president。中蘭開夏大學的一把手甚至決定讓員工改稱他為president。
既然自中世紀開始的chancellor這一職位顯得如此無足輕重,英國至今為什么還要保留它呢?
其實,chancellor還是可以發(fā)揮相應作用的。以前,大學chancellor的人選主要來自皇室和貴族,目的是為了給學校提供庇護?,F(xiàn)在,學校chancellor除了參加重大活動儀式外,最主要的職責是募集資金。這成為近年來英國高校選擇chancellor的主要標準之一。如楊福家擔任諾丁漢大學校監(jiān)就極大地提升了該校在中國的影響,目前在該校學習的中國學生已超過1 000名,為學校帶來巨額收益。
最近,申請哈德斯菲爾德大學本科學位課程的人數(shù)上升25%,這主要歸功于現(xiàn)任校監(jiān)帕特里克·斯圖爾特(Patrick Stewart),他曾在《星際旅行》電影中擔任主角。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任命皇家吉他手布雷恩·梅(Brian May)為校監(jiān),其他大學的校監(jiān)則包括流行作家比爾·布賴森(Bill Bryson)(杜倫大學)、著名主持人約翰·斯諾(Jon Snow)(牛津布魯克斯大學)和前板球手伊姆蘭·克漢(Imran Khan)(布來德福德大學)。
校監(jiān)這一職位越來越有吸引力。對外,他們作為學校大使,拓展學校形象,成功募集更多資金,這對越來越多的捉襟見肘、面臨資金短缺的大學尤其顯得重要。對內(nèi),他們?yōu)閷W生樹立榜樣,其成功的經(jīng)歷可以激勵在校學生發(fā)奮努力,幫助年輕人追求成功。因此,英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不會取消chancellor這一職位。
參考資料
1 “Why Chancellors are a very good thing”Guardian,2008-03-25
2 “UCLan v-c aspires to be called president”Times Higher Education Supplement 2007-12-21
3 “How to become chancellor of Oxford University” Guardian,2003-01-17
?。ㄗ髡邌挝唬褐袊v英國大使館教育處)
責任編輯 張 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