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行俊
摘要近年來,辦學實踐中出現(xiàn)了一系列學生狀告學校侵權的法律糾紛和案件。從劉燕文訴北京大學拒絕頒發(fā)博士畢業(yè)證書、學位證書案,到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拒絕頒發(fā)本科畢業(yè)證書、學士學位證書案,這些典型案件的出現(xiàn)表明“高校無訴”時代的結束,高等學校內部管理行為開始進入司法審查的視野。堅持依法治校,完善高校管理,保護大學生合法權利,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也成為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高校 權力 大學生 權利
中圖分類號:D92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1-094-03
一、前言
打開百度搜索引擎,輸入“學生告學?!钡年P鍵詞,可以在0.002秒的時間內搜索到23400條與之有關的新聞,其中絕大部分發(fā)生在高校與學生之間。一時間,學生與學校仿佛成了“勢不兩立”的天敵。那么,在我國的高校當中,學生與學校到底是怎樣的法律關系,作為高等學府“高高在上”的高校,是否存在著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現(xiàn)象,如果存在的話,該如何改變這樣的現(xiàn)狀,都是值得認真考慮的。
二、案例介紹及分析
本文中,筆者搜集了48個高校與學生之間訴訟的案例,具體情況見下表:
(一)分析
1.在以上48個案例中,從訴訟原、被告身份上看,47個都是學生告學校,占到了總數(shù)的98%,學校起訴學生的僅有一例,原因是學生拖欠學費。
2.從案件發(fā)生原因上看,47個學生告學校的案例中,因學生作弊或違紀被學校開除導致訴訟的有24例,占到了51.1%;因學生在校期間發(fā)生人身傷害而索賠的案例有11例,占23.4%;因在校期間懷孕或生子被學校開除引發(fā)訴訟的有3例,占6.4%;因學生拖欠學費導致無法獲得畢業(yè)證導致訴訟的有2例,占4.2%;其中比較特殊、引起我們關注的,是有3例因為學生不滿意學校而要求學校賠償?shù)陌讣?占到了6.4%;而因其他原因如未修完學分被退學、未通過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無法獲得畢業(yè)證等原因導致訴訟的案件有4例,占8.5%。
3.從發(fā)生時間上區(qū)分,2005年9月1日《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實施前發(fā)生的訴訟有20例,已經審結的11例案件中,學生勝訴的有4例,校方勝訴的有7例;而在2005年9月1日《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實施后發(fā)生的訴訟有28例,已經審結的有22例,其中學生勝訴的有9例,其余13例均為校方勝訴。因此,已經審結的總共33例案件中,學生勝訴的占39.4%,高校勝訴的占60.6%,高校在師生訴訟中,仍然占據了優(yōu)勢。
4.學生勝訴學校的13例案件里,因程序適用不當而被法院撤銷處分的有8例,占到了61.5%,其中5例發(fā)生在2005年9月1日《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頒布實施之后,占到了勝訴案件總數(shù)的38.5%。
三、高校侵權現(xiàn)象的主要表現(xiàn)
從以上案例分析中可以看出,我國高校中存在的侵權現(xiàn)象主要可以歸納為:(一)侵犯受教育權;(二)侵犯人格權;(三)侵犯財產權;(四)侵犯公正評價權;(五)侵犯參與權。
四、高校侵權現(xiàn)象存在的原因
(一)法律關系混亂
從理論上看,學校對學生的管理是一種內部的管理行為還是一種外部的管理行為,學校與學生之間到底是一種什么樣的法律關系,還沒有一個明確的共識。從司法實踐來看,如:在劉燕文訴北京大學、田永訴北京科技大學案中,法院認定高等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行為是外部行政行為,而在六名學生訴湖南外語外貿學院案中,法院卻認定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行為是內部行政管理行為。因此,我們缺乏統(tǒng)一的標準去判斷學校對學生的管理行為到底是內部行政管理行為還是外部行政管理行為,由此導致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管理與被管理者的法律關系模糊。
(二)大學生維權意識有待提高
我國雖然頒布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一系列有關教育的法律法規(guī),但人們的法律觀念還相當?shù)?尤其是當代大學生這個弱勢群體,他們的維權意識亟待提高。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教師對學生的管理具有絕對的權威,在這種社會氛圍下,學生作為被管理者自然缺乏維權和反抗意識。
(三)教育立法嚴重滯后
我國有關高等教育的法律不多,內容單薄,跟不上時代發(fā)展需要。高等教育立法中還有諸多有待加強的薄弱環(huán)節(jié),主要表現(xiàn)為:程序性規(guī)范少,具體操作難,可訴性弱,如《高等教育法》還屬于宣言性立法,條文多為原則性的規(guī)范,沒有多少程序性規(guī)范,致使立法的初衷和精神難以落實;再加上現(xiàn)有規(guī)范漏洞較多,用語不夠嚴謹,以及對已有的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范性文件的清理和修訂不及時造成法律的漏洞得不到及時彌補,致使高校學生管理缺乏健全的管理體系和法制化的依據。
(四)高校管理者法律意識淡薄
在觀念上,我國有“尊師重教”的傳統(tǒng),部分教育管理者有嚴重的師道尊嚴的意識,但其法律意識淡薄,沒有真正樹立法治至上的理念,再加上隨著高校自主辦學權力的不斷落實,高校具有越來越大的管理權與自主權,這些權力勢必會轉移到某些高校管理人員的手中,導致出現(xiàn)權力濫用等高校腐敗行為。
五、解決高校侵權現(xiàn)象的建議
(一)加強法制理念教育
加強法制理念教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要提高高等學校的管理者的法律意識。高等學校的性質、任務和特點決定了維護學生正當合法權益也是法律賦予高等學校的義務。因此,在學校對學生進行管理時既要保障學校的正常教學秩序又要維護學生的正當合法權益。另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法律意識,使其明確學校與學生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高等學校的校紀校規(guī)作為校內管理的規(guī)范性文件是高等學校實施內部行政管理的必要和有效方式,在校紀校規(guī)合法的前提下,可視為法律規(guī)范的延伸,它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是高等學校必不可少的制度規(guī)范。對高等學校制定的這些符合法律精神的各項規(guī)章制度,大學生也是要必須遵守的。
(二)正確把握高校與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
高校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可以從兩方面來把握:一方面,高校提供教育資源,學生付費享受這些資源,因而高校與學生之間是一種民事法律關系;另一方面,高校作為管理組織,依法享有在其職能范圍內自定規(guī)章、自主管理的特權,《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都明確規(guī)定了高?!耙婪ㄗ灾鬓k學”,“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權利。法律也規(guī)定學生作為被管理者應遵守學校的各項管理制度,承擔服從學校管束的義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兩者之間是行政法律關系。
(三)完善教育立法
一是要盡快出臺相關法律,對學生的權利、義務及學校的各項管理權力進行規(guī)定,把《憲法》、《教育法》、《高等教育法》中關于“公民有受教育的權利和義務”的內涵和外延具體化、細化;二是要修改《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學位條例》等與大學生管理有關的教育行政管理法律法規(guī)和規(guī)章,明確高校管理權的職責范圍,確定高校對學生獎勵或處分的權限,對于確需剝奪或限制受教育權的條件、情節(jié)、程序等做出具體規(guī)定;三是對一些理論上不好解決、立法上又有困難、實踐上又有必要的條款用政策的方式及時表現(xiàn)出來,以解決實際問題。
(四)加強對高等學校管理權的監(jiān)督
首先,加強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門對高校的監(jiān)督和指導。高校是一個以知識為核心的學術組織,其職能的實現(xiàn)依賴于自由的學術氛圍和相應的保障制度。因此,政府對高等學校的監(jiān)督管理方式應體現(xiàn)民主,運用非強制的手段,如進行行政指導、鼓勵、建議、說服等。
其次,通過司法的有限審查促使高校管理者審慎行使權力。由于高校的行政權力泛化,其與相對人之間已不是法律上的平等主體之間的關系,在司法審查中應納入行政訴訟的范圍。這點早已被英國、美國、德國等國家所認可。在這些國家里,法院對行政行為的審查被認為是最便捷有效、最重要的監(jiān)督制約機制,法院早已將公立學校紀律處分等決定納入司法審查的范圍。可見,通過司法介入高等教育,抑制高等學校行政權力的濫用,從而保護相對方合法權益的做法值得借鑒。
參考文獻:
[1]張文顯.法理學.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陳新民.中國行政法原理.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2.
[3]勞凱聲.變革社會中的教育權與受教育權:教育法學基本問題研究.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4]史華楠.大力推進高校依法治校之我見.揚州大學學報.2003(1).
[5]李招忠.教育與人權.暨南學報.2000(2).
[6]張正釗.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