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圣會
摘要國家責任制度是國際法中一項重要的制度。它通過追究國家國際不法行為的責任,體現(xiàn)了國際法的強制性。它在糾正有關國家的不法行為,促使各國忠實履行其根據(jù)國際法承擔的義務,建立國際關系中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維持正常的國際法律秩序和使受害國的利益得到合理救濟等方面都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國際不法行為 國際法 國家責任
中圖分類號:D920.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0592(2009)11-209-02
一、國家責任的涵義
在國內(nèi)法上,國家享受免于法律責任的自由,或者說享受不受國家法院管轄的豁免。然而在國際法上,國家對于它的違反國際義務的行為承擔責任。這種責任是國家作為國際人格者的地位所附加的。國家主權不能提供否認這種責任的依據(jù)。在國際關系中如同在其他社會關系中一樣,一個法律主體的合法利益如果被另一個主體侵犯,就會產(chǎn)生不同形式的責任。①國際法中的國家責任,是指國家對國際不法行為所承擔的責任,也就是說,如果國家的行為違反國際法義務,以致?lián)p害他國利益,國家必須承擔國際法上的責任。簡而言之,國家責任就是“一國對其國際不法行為承擔的責任”。
根據(jù)國際法,國家是國際社會的平等成員,國家之間的關系是以對等的權利和義務為基礎的,每個國家都享有國際法規(guī)定的權利,同時也承擔尊重其他國家權利的義務。當國家違反了自己應承擔的國際義務,構成國際不法行為時,就要負相應的法律責任。國際不法行為的范圍包括從對條約義務的輕微違反到相當于犯罪行為的嚴重違反特殊國際法的行為?!皣邑熑卧瓌t是國際法的一項基本原則,它源于國家主權原則和國家平等原則,反映了國際法制度的基本性質(zhì)。根據(jù)這一原則,只要一國對另一國實施了不法行為,在它們之間就會產(chǎn)生國際責任。”②
國家責任的基本特征:
(一)國家責任的主體與國際法主體是相同的
國際法主體是國際法權利和義務的承擔者,因此,國際法主體也必然對其作為或不作為違背國際法義務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即國際法律責任的承擔者。在當代國際法主體除基本主體國家外,還有政府間的國際組織和正在爭取獨立的民族。而二后者承擔國際法律責任最終是要組織成員或獨立后的民族承擔,即國際法律責任的最終承擔者都是國家。因此,國家責任的主體就是國際法的主體。自然人不是國際法主體,因而也不是國際法律責任的主體。
(二)國家責任的歸責基礎是國際不法行為或損害行為
引起國家責任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國家違反了自己所承擔的國際法的基本義務,在現(xiàn)代,國際法又確認了國家實施了國際法不加禁止的行為所產(chǎn)生的損害性后果的國際責任。因此,承擔國家責任的前提是國家實施了國際不法行為或損害行為。
(三)國家責任具有法律性
這種法律性就意味著國家責任是一種以國際法原則、規(guī)則和規(guī)章、制度為依據(jù)且具有強制性的法律后果。當然,國際法的強制性不同于國內(nèi)法,在沒有凌駕于國家和其他國際法主體之上的國際社會里,國際法律責任的承擔和執(zhí)行還有賴于國家自身和國際社會的一致行動。因此,現(xiàn)代國際法強調(diào)國際責任,其意義在于強調(diào)遵守國際法,真誠履行國際義務,保證正常的國際交往,發(fā)展統(tǒng)一和諧的國際關系。
國家責任是現(xiàn)代國際法中一個重要的法律制度。它在很大程度上起著國家之間的協(xié)調(diào)作用。它通過追究國家的法律責任以糾正國家的不法行為,確立正確的行為規(guī)范,維持正常的國際關系秩序,使受害國的利益得到合理補償。
二、國家責任的基礎
《奧本海國際法》一書中指出:國家的國際責任的基礎是經(jīng)常討論的題目。有人說這種責任基本上屬于違法的過失,并以過失為基礎。要確定一個國家違反國際義務,首先該國方面要有故意過過失的行為。也有人說這種責任是嚴格責任或客觀責任,單憑行為和結果就可確定違反義務的行為。由此可見,關于國家責任的基礎,國際法理論上存在兩種不同的主張,即“過失責任說”和“客觀責任說”,后者又稱為“嚴格責任說”。過失責任說認為,只有實施了可歸因于自己不法行為的國家具有故意或過失,它才對造成的任何損害承擔責任。客觀責任說則主張,只要違反國際義務的行為是任何國家機關實施的,從違反國際義務的事實本身及其行為的后果即可確定有關國家的國際責任。③
格老秀斯的“過失理論”引入國際法中以后,“無過失即無責任”的過失責任說長期以來在國家責任領域具有重要的影響。但是,鑒于國際法發(fā)展的現(xiàn)狀和國家行為的特點,有時,判斷國家行為的行為人是否有故意或者過失是十分困難的。國家的行為都要通過具體的部門或個人加以實施,行為者個人的主觀狀態(tài)同國際法中所判斷的國家行為的主觀要素不能完全等同,換言之,個人的過失并不當然構成國家的過失行為。為了避免將國家有無過失作為確定國家責任的標準,使有關國家以不存在故意或過失作為規(guī)避責任的借口,在一般情況下,以國家的行為是否違反有效的國際義務作為確定國家責任的基礎是比較合理的。聯(lián)合國國際法委員會在《國家責任條文草案》中也沒有把存在“過失”當作國家承擔責任的條件之一,只是規(guī)定國家的不法行為引起國家責任。④
不過雖然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結果責任說”作為確定國家責任的基礎符合國際社會的實際,但在有些場合,特別是在確定國家是否應對私人的行為承擔國際責任的場合,適用“過失責任說”還是十分必要的。根本國家責任制度,私人的行為不屬于可歸因于國家的行為,但是,對于可能對他為利益造成損害的私人行為,國家有義務采取措施,防止損害行為的發(fā)生;一旦造成損害,國家有責任制止違法行為,懲治肇事者,并對受害方給予賠償。如果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沒有這樣做,即構成國際法上的一種過失行為。這一主觀因素對國家責任是十分重要的,而且直接關系到該國的賠償責任。
三、國家責任的承擔方式和執(zhí)行
(一)國家責任的承擔方式
國家責任是一國實施國際不法行為所引起的法律后果,具體體現(xiàn)為行為國與受害國之間的一種新的權利義務關系。按照《國家責任條文草案》的有關規(guī)定,一國經(jīng)確定實施了國際不法行為以后,應負擔停止其不法行為并對該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提供充分賠償?shù)牧x務,受害國則相應地享有要求或迫使行為國履行上述義務以及在特定情況下對其實施制裁的權利。國家責任的承擔方式包括以下幾種:
1.恢復原狀
恢復原狀是指實施了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采取適當措施使受到損害的有關事物或局部恢復到不法行為實施前的狀況。在實踐中,恢復原狀一般適用于一國的國際不法行為給他國造成物質(zhì)損害的情形。但是,在行為國實際上做不到的情況下,受害國不得要求恢復原狀;如果不恢復原狀不致影響受害國的政治獨立和經(jīng)濟穩(wěn)定,而恢復原狀卻可能嚴重危害行為國的政治獨立和經(jīng)濟穩(wěn)定時,受害國亦不得主張恢復原狀。此外,要求恢復原狀不能違背根據(jù)一般國際法強行規(guī)范產(chǎn)生的義務。
2.賠款
賠款是指實施了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為彌補該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而向受害國支付一定數(shù)量的貨幣。賠款是在行為國對它給受害國造成的損失無法恢復原狀,或者經(jīng)恢復原狀尚不足以彌補受害國遭受的損失時經(jīng)常采用的一種責任承擔方式。在國家責任的諸承擔方式中,賠款是比較常見的一種。至于賠款的范圍,有人認為應大于實際遭受的損失,即賠款具有懲罰的性質(zhì)。也有人認為賠償?shù)臄?shù)額應等于或小于遭受的損失,即賠款具有補償?shù)男再|(zhì)。根據(jù)《國家責任條文草案》第三十六條,賠款應該彌補在經(jīng)濟上可以評估的任何損失,包括利息和適當情況下可得利潤的損失。
3.賠禮道歉
賠禮道歉是指實施了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對該行為給受害國造成的損害,特別是精神損害承擔責任,使受害國獲得滿足的責任承擔方式。根據(jù)《國家責任條文草案》第三十七條,賠禮道歉可以采取承認不法行為,表示遺憾,正式道歉或者其他合適的方式。但是受害國行使要求賠禮道歉的權利時,不得傷害實施了不法行為的國家的尊嚴。
4.保證不再重犯
保證不再重犯是指實施了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向受害國作出不再發(fā)生類似不法行為的承諾。這種保證可以在行為國道歉時作出,也可以在行為國采取了恢復原狀或賠款的措施后作出的。不過與其他國家責任承擔方式不同的是,保證不再重犯并非旨在消除國際不法行為的損害后果,而是為了消除國際不法行為對受害國未來可能再次發(fā)生類似行為的疑慮。對于受害國來講,如果它認為實施了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將來有可能重復類似行為,它就有權要求該行為國作出不再重犯的承諾,對自己今后的利益提供保障。⑤
(二)國家責任的執(zhí)行
國家責任是國際不法行為發(fā)生后,在該國際不法行為國與受害國之間產(chǎn)生的一種權利和義務關系。只有行為國履行了應該承擔的義務,才能夠消除其不法行為所產(chǎn)生的后果,使受害國的權利得以實現(xiàn),達到權利義務的平衡。至于國家責任的執(zhí)行,在國際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四種方式:
1.行為國主動執(zhí)行
這是指國際不法行為發(fā)生后,行為國主動停止其不法行為并采取適當形式對該行為給受害國造成的損害提供賠償。行為國主動執(zhí)行是國家責任理想的執(zhí)行方式,實踐中許多國家責任是行為國主動執(zhí)行的。
2.受害國要求執(zhí)行
在實施國際不法行為的國家不主動承擔其國際責任的情況下,受害國可以采取各種措施要求或迫使行為國履行其應負的義務,這些措施包括談判,協(xié)商,報復,自衛(wèi)等等。這種方式的效果主要取決于行為國履行義務的誠意和受害國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3.國際仲裁或司法機構協(xié)助執(zhí)行
當有關國家對國際不法行為的可歸責性或承擔責任的方式及范圍等問題存在爭議時,國際仲裁或司法機構的協(xié)助對國家責任的確定及執(zhí)行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法院審理的一些案件中,國際法院在國家責任的確定和執(zhí)行方面都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4.第三國或國際組織協(xié)助執(zhí)行
如果行為國不履行其對受害國承擔的義務,其他國家或有關國際組織可以主動或應邀采取各種措施,促使行為國履行其義務。第三國或國際組織采取的措施可以是斡旋、調(diào)停,也可以是經(jīng)濟制裁、封鎖、禁運或其他強制措施,具體應視情況而定。對于某些嚴重的國際不法行為,更需要第三國和國際組織的協(xié)助,以追究行為國的國家責任,消除其不法行為造成的損害后果。
注釋:
①王鐵崖主編.國際法.法律出版社.1981年版.
②梁椒英主編.國際公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③馬呈元.國際犯罪與責任.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1年版.
④馬呈元.國際刑法論.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⑤張旭.國際刑法要論.吉林大學出版社.2000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