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 亮
摘要:2008年與2009年的全國卷高考語文考試大綱中規(guī)定:作文“每錯一個字扣一分,重復不計”。這一“指揮棒”既反映了平時對語文字詞學習的不重視,又反映了當今社會電腦普及情況下忽視漢字書寫的普遍性和嚴重性。作為一種母語,我們必須要重視學校的語文字詞學習。本文在學習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借鑒一些先進的教學理念,討論了在高中階段如何開展字詞學習的方法,采用“書寫規(guī)范訓練法”、“模塊集中識字法”、“替代法”、 “作文錯字互改法”、“錯字集歸納法”, 掌握語文基礎知識,提高使用母語的水平。
關鍵詞:錯一字扣一分;高中語文;字詞學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2851(2009)12-0115-01
“高中語文教師,還需要進行字詞教學嗎?”回答是肯定的。近年來,高考作文的錯別字幾乎是一年多于一年,一篇800字的作文,錯四五個字的已經(jīng)算是比較好的了,錯十幾個字的是普遍情況,極端的則要錯二三十個字。學生從小學就開始學寫字,若到高中畢業(yè)了卻連常見的字都不會寫,的確值得深思。其實,這是忽視字詞學習所帶來的嚴重后果。很多的高中教師覺得識字教學應該是小學、初中教師的任務,很多的高中學生也覺得沒必要再去學習字詞了,于是,高中階段的字詞學習普遍流于應付。寫作中有錯別字要扣分,歷年高考評卷都會作出要求,很多地方在錯別字扣分上都實行了封頂。而2008年和2009年的全國卷高考語文考試大綱,在寫作的“基礎等級”中都加了這樣一個注解---- “每錯一個字扣一分,重復不計”??鄯植]有封頂,那些習慣寫錯別字的學生可能會因此而改變命運。
可是,字詞學習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好的,它要靠我們平時的點滴積累,更重要的是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
一、書寫規(guī)范訓練法
華東師大曾經(jīng)受國家教委委托組織實施了全國初中三年級識字教學抽樣調查。發(fā)現(xiàn)學生漢字的通過率為55%,測20個次常用字,識別12個,書寫8個。從這兩個數(shù)據(jù)對比中可見,學生的書寫能力非常低。這樣的學生進入高中仍然是不合格的,因此,在高中字詞學習中凡是要求學生必須會寫的字,就必須充分重視“寫”的訓練,而不能用“認”的訓練來代替。這樣才能糾正學生提筆忘字,能認不能寫的通病。通過規(guī)范的書寫訓練而內化成為嚴謹認真的學習態(tài)度,持之以恒的毅力,尊重他人的品格和做事專一的精神,這也是素質教育所追求的一種境界。
學生易寫錯的字詞,到了高中階段仍然會寫錯,除了一些同音字用錯了地方,還有不少是多寫一點或少寫一撇這種似是而非的錯誤,也就是說知道什么地方該用什么字,但因為寫得不規(guī)范而扣分。例如:冷(少一點),琴(易加點),矜持(喜歡少寫一撇),畢竟(寫成必竟),平心而論(寫成憑心而論),震撼(寫成振撼),金榜題名(寫成金榜提名),提綱(寫成題綱),部署(寫成布署),戛然而止(寫成嘎然而止),唉聲嘆氣(寫成哀聲嘆氣)。
二、模塊集中識字法
集中識字法源于1958年遼寧省黑山縣北關學校的教學實踐。集中識字法可以說是歸類識字。高中語文(蘇教版)教材是由一個個模塊組成的,每個模塊中出現(xiàn)的生字、生詞,我們要根據(jù)閱讀的需要,圍繞閱讀的要求,來確定這個模塊需要集中識字的數(shù)量和形式,并加入適當?shù)男伦?按同音字、會意字、形聲字、基本字帶字等多種方式,進行同類相聚的歸類組合。
采用模塊集中識字法,通過歸類,盡量將音、形、義相近的或有一定邏輯聯(lián)系的字放在一起集中學習,它能有效地防止字音、字形和字義的混淆,具體做法有:第一,抓住字義。有些字的偏旁相似,可根據(jù)字義區(qū)別字的形旁,幫助記憶。如“晴”與“睛”旁易混淆,凡是“日”旁字,大多與太陽有關系;凡是“目”旁字,大多與眼睛有關。字詞的意思理解了,就不容易出錯了。第二,抓住字音。有些字的字形易混淆,我們可以根據(jù)它們發(fā)音的不同加以區(qū)別。
三、替代法
寫字過程中有時會遇到拿不準的詞,那就不要貿然采用這個詞,可以換一個表意相近的詞來代替。中國的詞語之妙,在于它內涵復雜,難以窮盡,而且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的詞來表達,這個詞即近義詞,近義詞就是詞匯意義相同或相近的詞。如:“枯萎”的“萎”字不會寫,就要考慮用它的近義詞“干枯”來代替了。
注意點:替代的同義詞必須是準確的,詞在感情色彩上是一致的,如果弄巧成拙,那就會貽笑大方。例如:“纂改”與“竄改”,同樣有改動的意思,但兩詞在感情色彩上是不一樣的,“纂改”屬貶義詞,“竄改”無貶義,因此,此處不能用“替代法”。
以上這幾種提高書寫準確率的字詞學習方法,必須從高一抓起,高二繼續(xù),不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適當加重字詞的學習,而且在平時的模擬測試中也要加重錯別字考核的比例,到了高三他們的識字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如果漠視文字,等到高三才抓,收效肯定是甚微,因為高三學生學習時間實在太緊了,會無暇顧此。
這條“每錯一個字扣一分,重復不計”的規(guī)定應時而生,實際上是對整個社會的要求,只是通過考生來體現(xiàn)而已,因為只有通過這個途徑,才能引起全社會對漢字的書寫和規(guī)范化的重視。英國有位叫帕默爾的語言學家,說過一句振聾發(fā)聵的話:漢字是“中國的脊梁”。沒有漢字,就不會有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漢字是我們中華民族團結在一起的精神紐帶。我們完全有理由說,中華文化的根在漢字。因此,我們應該支持高考作文“錯一字扣一分”這樣的嚴格規(guī)定,與錯別字分道揚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