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熔
他是個率真而充滿夢想的上海老人。為了西藏墨脫的孩子們,他改變了晚年的生活志向,重新開始了一種意氣風發(fā)的日子。因為他的多方奔走,一所耗資86萬元的希望小學在一個落后封閉的原始村落建立起來,可他卻不愿別人張揚他的故事,“我只是想在晚年做一點事情而已,有什么好寫的……”
2009年4月,西藏墨脫縣背崩鄉(xiāng)希望小學的老校長仁青羅布退休了。他與孩子打了33年的交道,但最讓他難忘的卻是一位遠在上海的老人。
墨脫是全國惟一不通公路的縣,一年封山期長達8個月,幾乎與世隔絕。仁青羅布一直盼著公路能盡快修到自己的家鄉(xiāng),可他沒有盼來筑路隊,卻盼來了上海印鈔廠離休干部陳正。那一年,是1998年。那一年,陳正78歲。
背崩鄉(xiāng)希望小學是陳正聯(lián)合單位及同事捐助60萬元修建的。11年過去了,如今的這所學校已經(jīng)成為擁有340名學生,22名老師的完全小學,背崩鄉(xiāng)也因此成了墨脫縣8個鄉(xiāng)中惟一一個完成“普六”教育的鄉(xiāng),也是全縣考入內(nèi)地西藏班學生最多的一所小學。
“沒有陳正老先生和上海印鈔廠的支持,我們學校的變化不會這么快?!比是嗔_布說。
到西藏尋找“好玩的山”
陳正常說,他和西藏有緣。
1982年,陳正從上海印鈔廠副廠長的位置上退下來,成了一名享受局級待遇的離休干部。那時,他剛過六十,精力充沛,想好好安排一下自己晚年的生活。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得到了一本由西安旅游出版社出版的《中國名山100座》,書上的山川風景,讓他心動。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成為陳正晚年最大的心愿,他決定利用退休后的空余時間,去云游祖國的大好河山。他還為自己制訂了一個旅游計劃有生之年,爬100座山,走遍祖國的每一個角落。
從此以后,陳正幾乎每年都要離開上海幾次,去爬幾座山。每一次出行,他總是悄悄的,孤身一人,背起行囊就不見了人影。他不讓家里人為他送行,也不告知歸來的日子。年復一年,家人也都漸漸習慣了他的這種飄忽不定的生活方式。
1993年,已經(jīng)爬過77座山的陳正,決定向西藏挺進。他自己也沒想到,這一次西藏之行,竟改變了他以后的生活軌跡。
第一次進藏,陳正就被當?shù)氐娘L土民情深深吸引,可他不僅想看看拉薩,還想到更多的地方去看看,尋找一般人沒有去過的“好玩的山”。當?shù)乩习傩崭嬖V他,墨脫的山好,而且翻過多雄拉山,還可以看到雅魯藏布江大拐彎和大峽谷呢!陳正決定到墨脫去。
可是,當他來到多雄拉山腳下準備上山時,卻被駐扎在那里的兵站轉(zhuǎn)運站的站長擋住了去路。“山上有野獸,不能去?!闭鹃L說。陳正不死心,說可以找個當?shù)厝伺闼先ァ5鹃L還是一口回絕:“即便不碰到野獸,也會在露宿時凍死,誰會陪你?不行!”
帶著深深的遺憾,陳正踏上了返程的路。途中經(jīng)過離墨脫最近的一個集鎮(zhèn)——林芝縣八一鎮(zhèn)時,陳正找到了墨脫縣駐入一鎮(zhèn)辦事處,想多打聽一點關(guān)于墨脫的情況。辦事處的同志告訴他,對面的小學里就有一個墨脫班,都是從墨脫過來讀書的孩子,他們最清楚那里的情況了。陳正喜出望外,走進了學校。
墨脫班的學生還真不少,有100多人,分別讀不同的年級。雖然他們只是10歲左右的孩子,但看上去都顯得飽經(jīng)風霜。孩子們七嘴八舌地告訴陳正,他們的家鄉(xiāng)墨脫是一個美麗的地方,但因為高山阻隔,那里也很原始,不通公路,貧困落后,連生活物資都十分短缺,上學就更難了。陳正了解到,墨脫縣的孩子一般只能念到小學三年級,要想繼續(xù)“深造”,就必須翻過多雄拉山,來八一鎮(zhèn)住讀。但是,這座山實在難翻,孩子們一旦出來,往往都要在八一鎮(zhèn)住上兩、三年,不能回家,一切都要自理。
在八一鎮(zhèn)的所見所聞,讓陳正感到心里很沉重,他開始想,應該為墨脫的孩子們做點什么。
為了墨脫渴望上學的孩子
回到上海以后,每每看到背著書包上學的孩子們,陳正就會忍不住想到墨脫。當時,孔繁森的事跡正廣泛流傳,孔繁森關(guān)心失學兒童,領(lǐng)養(yǎng)孤兒的故事給了他很大的啟發(fā)?!拔乙部梢匀ノ鞑剞k一所希望小學!哪怕先辦幾個班。以后再慢慢擴大……”他興奮起來,似乎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目標。
“你捐款捐物辦希望小學,我們支持,但進藏辦學是你這個七十多歲的人可以辦的嗎?”家里人沒有一個支持陳正的。然而,倔強的陳正默默開始了自己的準備行動。
1996年5月,陳正第二次進藏。這一次,他走了整整一個月,才來到林芝縣??勺屗麤]有想到的是,與當?shù)厝擞懻摵?,他才發(fā)現(xiàn)要在墨脫籌建學校,困難比原來預料的要大得多。從林芝進墨脫沒有公路,必須花4天時間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多雄拉雪山,還要穿過泥石流多發(fā)的亂石灘和荒無人煙的原始森林。一包水泥,在上海只賣幾十元,而將它背進墨脫,要賣1000元。因此,同樣建一所希望小學,在別處只需幾萬元,而這里的預算是86萬元。
陳正原想一個人悄悄地做一點事情,用自己的兩萬元積蓄先建一個村辦小學,然后再在親友中募集資金逐步擴大建校規(guī)模。這個想法看來是行不通了。于是,他一個電話打到了上海,將這里的情況向上海印鈔廠黨委一一匯報,并希望廠里能幫他解決辦學所需要的資金。
上海印鈔廠黨委書記陸冠華接到電話,心里也不由得沉了一下,因為這實在不是一筆小數(shù)目。但是,想到已經(jīng)先行一步的陳正和墨脫渴望知識的孩子,陸書記還是立即做出了決定:這個希望小學一定要辦!他代表黨委在電話里對陳正說“你大膽簽字吧,廠里全力支持您。”短短幾天時間,全廠2500多名職工捐款35萬元,廠里出資25萬元。與此同時,當?shù)亟涛鲑Y10萬元,墨脫縣以“以工代資”方式出資16萬元。
最終,上海印鈔廠與西藏有關(guān)方面達成了在墨脫捐資助學的協(xié)議。協(xié)議決定將學校建在全縣失學兒童最多的背崩鄉(xiāng)。背崩鄉(xiāng)有2100人,學齡兒童360余人,入學率僅為20%,如果學校建成,就有將近一半的孩子能走進課堂。
1997年2月5日,上海印鈔廠與上海市希望工程辦公室在捐資助學協(xié)議上正式簽字。
在八一鎮(zhèn)度過難忘的冬天
協(xié)議簽訂,資金到位,可陳正深知,要把藍圖變?yōu)楝F(xiàn)實,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他開始為再次赴藏做準備到上?;孛裰袑W插班學藏語,每天早起勤練登山操,晚上甚至支起帳篷睡在天井里……他還預交了一年的黨費,然后去嘉定附近祭掃了父母的墳墓……
1997年9月,陳正出發(fā)了,他決定親自到墨脫去,親眼看著希望小學建造起來。此時的墨脫已經(jīng)大雪封山,但陳正執(zhí)意要試試。林芝地委領(lǐng)導實在沒法阻攔他,只好派出干部和最好的向?qū)樗麕?。但第一次進山還是失敗了。過了10天,陳正一行再次出發(fā)。白雪皚皚,每一步都走得不輕松,幾個人一直走到雪深齊胸,向?qū)浪览×岁愓骸霸僮呦氯?,遇到雪崩,就沒命了?!?/p>
陳正就這樣留在了林芝,留在了八一鎮(zhèn)。要去墨脫,只有等到來年開春了。
上海印鈔廠領(lǐng)導了解情況后,打電話催陳正回滬過年?!百Y金已經(jīng)到位,學校也在建造之中,您可以安心了。”但陳正還是在八一鎮(zhèn)悄悄住下了,因為他已經(jīng)有了新的打算:墨脫人主要講門巴語,在上海學的藏語不管用,這個冬天要留在這里學門巴語。
陳正在八一鎮(zhèn)的墨脫班找到了幾位小老師,跟著他們學門巴語。每到周末,他一走進墨脫班宿舍,孩子們就一起涌到他的身邊,常常是陳正說一個漢語的詞,孩子們就爭著告訴他門巴語怎么講。門巴語只有語言,沒有文字,學起來并不輕松。孩子們重復好幾遍,陳正才能記住。更多的時候,他們就在一起聊天,天南地北,海闊天空,什么都說。那段日子,陳正更多地了解了墨脫的孩子,了解了他們讀書的不易。
墨脫的孩子,有的過了6歲,父母就會將他們放在背簍里,翻山越嶺,背到八一鎮(zhèn)來上學。墨脫的孩子越來越多,八一鎮(zhèn)的學校只得為他們專門開一個班。這些孩子在八一鎮(zhèn)一住就是幾年,到了暑假也回不去,只有少數(shù)父母來八一鎮(zhèn)陪陪孩子。
也有個別大一點兒的孩子一放暑假,就約好一起翻山越嶺趕回墨脫。一次,陳正和一個男孩說到了那條進墨脫的必經(jīng)之路?!安虏挛易邘滋?我一天就趕回家了?!蹦泻⒆院赖卣f。然后他解釋給陳正聽:他們幾個同學白天拼命趕路,晚上也不休息,打著手電走,實在累得走不動了,就在山洞里打個瞌睡,起來再趕路!這樣一天一夜就趕到家了……
墨脫孩子那種與生俱來的誠懇、質(zhì)樸和頑強的性格,深深感染了陳正。他和他們無話不談,成了忘年之交。這種友誼從此便一直陪伴著陳正,即使身在上海,他的心依然留在墨脫。
看著學校一磚一瓦壘砌起來
1998年6月,多雄拉山的冰雪漸漸消融。陳正終于再次等來了出發(fā)的日子。林芝地委領(lǐng)導早已被他的精神所感染,索性不再勸阻,而是找了幾個身強力壯的民工相陪,再加上通訊員和醫(yī)生,護送他進山。
其實,地委領(lǐng)導的擔心不是多余的。墨脫這條路,被稱作是“魔鬼的腸子,妖怪的舌頭”。即便是藏胞,也將這條路視為畏途,可當時已經(jīng)78歲的陳正,要走的就是這條路!
一路艱辛不用多說,陳正抵達墨脫的那天下午的情景,仁青羅布校長至今仍清晰地記得,“那天太陽不是一般的曬。好多人準備背他,他不讓背,自己走路下來?!蹦摽h一位副縣長感嘆著說“在墨脫,很少聽說有60歲以上的人翻越多雄拉山,而陳老是一位內(nèi)地人,又是78歲的高齡,能翻越這座雪山,絕對是空前的,恐怕也是絕后的?!?/p>
由于千山萬水的阻隔,背崩鄉(xiāng)完全像是個原始村落。在一封家書中,陳正記錄了走進背崩的那段旅程:“第四天,過路尼橋,馬尼翁橋和解放大橋,向右一拐,豁然開朗:山頂,背崩瀑布奔騰而下,下面阡陌縱橫,層層梯田,田間小徑很好走,山邊芭蕉掩映?!?/p>
陳正到了背崩鄉(xiāng),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建設中的希望小學。小學建在半山腰,背靠巍巍青山,面朝滾滾的雅魯藏布江。此時三排石頭水泥砌成的校舍,已經(jīng)初具規(guī)模。
此后三個月,陳正開始了整天忙忙碌碌的日子,一有空就要去看看工程的進度,并再三叮囑包工隊長,千萬要講究質(zhì)量,不可偷工減料。他發(fā)現(xiàn)學校的一些附屬設施不完善,立即要求工程負責人改正,并為此徒步入,九個小時去找縣長。到后來,工程負責人看到陳正就心里發(fā)慌,可陳正卻說:“為了孩子們的安全,我們不能有一絲一毫的馬虎?!?/p>
陳正在背崩期間,仁青羅布校長一直陪伴左右。這位門巴漢子,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墨脫,他心里明白,要改變墨脫落后的現(xiàn)狀,就要辦學。墨脫孩子每年使用的課本和練習簿,都是他帶著學生來回八九天從山外背回來?,F(xiàn)在背崩鄉(xiāng)將建起一所像模像樣的學校,仁青羅布心中的喜悅真是難以形容,他言語不多,但對陳正的尊敬溢于言表。陳正離開墨脫的時候,仁青羅布一直將他送到山外。
1998年9月1日,上海印鈔廠援建背崩鄉(xiāng)希望工程竣工典禮隆重舉行。80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容納200多名學生。陳正老人親自為學校揭牌。此時此刻,他離開上海已經(jīng)整整一年了。
一個“有點夢想不服老的普通人”
此后幾年,陳正又幾次進藏。那時,老伴兒還在,他總是想方設法瞞著老伴兒偷偷跑到西藏。“我騙老太婆說去西安,到西安后,向她報了平安,然后直接到新疆,在新疆給她打電話說已經(jīng)到新疆了,她也無可奈何,后來我在西藏給她打電話,她一聽就急了,要到西藏找我,我嚇唬她,有高血壓病的人不能到西藏,要是來就沒命了?!?/p>
2001年,陳正到新疆略納斯湖,為布爾津一所民族小學捐款兩萬元,作為學生學費。然后他輾轉(zhuǎn)從柴達木盆地進藏,再次到達林芝。
在林芝,陳正和騎自行車游歷西部的網(wǎng)友“信天謹游”不期而遇。當時“信天謹游”從墨脫縣城出來時,多雄拉山已經(jīng)大雪封山,他只好坐直升機逃了出來,一身泥土,晚上住在林芝地區(qū)迎賓館,同屋的剛好就是來自上海的旅游者陳正。
在《探險:一位網(wǎng)友的西行筆記》中,“信天謹游”記錄了與陳正巧遇的故事。兩人相見恨晚,分享了很多旅行的經(jīng)歷?!澳鷼q數(shù)大了,出來是很危險的。”信天謹游對陳正說?!斑@我知道,但生命在于運動呀,四處走走好,再說我也這么大歲數(shù)了,也無所謂?!标愓卮稹!拔覀儐挝辉谀摽h背崩鄉(xiāng)建了一所希望小學,我這次來看看。”陳正淡淡地說。
后來,“信天謹游”才知道陳正為墨脫孩子建希望小學的故事,深深敬佩。受到陳正的感染,“信天謹游”也開始了在西部助學的旅程。
2006年,陳正到上海外國語大學學英語,他稱自己是“八十五歲學吹打”,希望在這里學好英語,將來再到墨脫背崩鄉(xiāng)建一所中學,自己就可以給那里的孩子上英語課了。
2008年8月,仁青羅布校長到上海參加背崩鄉(xiāng)希望小學建校10周年慶?;顒樱俅我姷疥愓先恕5弥先?8歲了還在讀大學,仁青羅布又一次表達了自己的敬佩。
2009年9月21日,本刊記者撥通了遠在上海的陳正老人的電話。“我在上學,還沒畢業(yè)。我上的是外國語大學,每個禮拜兩天課?!标愓先嗽陔娫捓锔吲d地對記者講著他的近況,“我告訴你,大前年我還到喜馬拉雅山大本營,我一個人去的。我就考驗一下自己還有多大能耐?!崩先苏f話不緊不慢,口齒清晰,語言低調(diào)而簡潔?!拔沂桥郎脚缿T了的,已經(jīng)爬了99座山,100座快到了。臺灣那個阿里山,我過去沒有可能去爬,現(xiàn)在可能了,我準備去爬阿里山?!?/p>
陳正老人自稱是一個“有點夢想不服老的普通人”,他告訴記者,大學畢業(yè)后還想到南美的委內(nèi)瑞拉去?!斑@是我年輕時的一個想法,去翻譯一本書《綠色的宮殿》——Green mension(陳正老人的英語發(fā)音很準),然后玩一下,就回來?!?/p>
這位89歲的老人依然在享受著被夢想推著跑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