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光磊
讓學生學會讀書,學會表達(口頭與書面),學會寫字,提高文化品味和審美情趣,掌握現(xiàn)代人應掌握的語言文化知識的能力,能適應今后工作及生活中的一般需要,這就是教語文、學語文的主要目的。
但是語文教學的現(xiàn)狀如何?時至今日,滿意的人仍是寥寥無幾。語文究竟如何教,確實讓人費思量,困擾了語文界幾十年,至今仍是一團麻,理不出頭緒。
古人采用的方法好像簡單得多,就是讀與背。用梁實秋先生的話說就是“讀、背、打”三個字。先讀熟,再背熟,背不熟就挨板子,也就是逼著學生讀熟、背熟,也就是讓學生熟讀成誦。我們的語文是感悟式的,這種感悟來自大量的讀,大量的積累。試想,書讀多了,腦子里積累了材料,逐漸有了語感,也就是逐漸掌握了語文。
學語文應多讀書,讀課內(nèi)書,讀課外書,多背多寫,這一點誰也沒有異議。但時代不同了,逼是不行了,打更不行。平心而論,語文的教與學不完全是語文老師的事。比如說部分文章,是否適合作教材,多數(shù)學生是否喜歡?
又如學校是否為學語文創(chuàng)造了一定的環(huán)境,如圖書室,閱覽室;是否重視開展一些切實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語文無處不在。但現(xiàn)在有關出版社是否專門為學生、青少年編寫了什么書?適合他們閱讀的文質(zhì)兼美的書又有多少?把“語文”含義擴大一點說,適合青少年唱的歌曲,看的影視是否也少了些?
語文教學中,有教“讀”的問題?!白x”這里主要指朗讀。至今,輕誦讀仍是普遍現(xiàn)象,部分老師本身忽視“讀”這一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草草讀過課文(朗讀或默讀)之后,便迫不及待提出這樣那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力圖用所謂的“啟發(fā)”、“學生活動”代替學生理解。教一篇課文應掃清文字障礙,先讀順口,讀流利,進而讀懂。
古人說的好,“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特別重視“朗讀”這一環(huán)節(jié)?,F(xiàn)在學生朗讀的能力很差。課文中一些精彩片段到了他們嘴里,竟被讀得結(jié)結(jié)巴巴,平淡無味,有的干脆站著不肯開口,能夠基本讀流利已算不錯,哪談得上語調(diào)、語速、節(jié)奏、感情。語言的美感、情感的熏陶已蕩然無存。朗讀這一按理說很平常的語文活動,但在現(xiàn)今的課堂已成了個別同學的“專利”。
語文教學中還包括教寫作。讀是寫的基礎。曾經(jīng)看過一篇《我的“長生果”》文章,作家葉文玲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真切談了讀書與寫作相輔相成的道理。她在文末寫道:“假如不是讀過幾百部真正的小說,我決不可能寫出那800字?!边M一步突出了閱讀對寫作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是獲取寫作材料的主要途徑。書讀多了,有了扎實的功底,有了較高的文字能力和欣賞水平,也從中學到、領悟了寫作技巧,便能厚積而薄發(fā)。從教學實踐看,一個較有閱讀的學生其寫作通常也是較好的。因此要寫好作文還是應先過好“讀”關,這一點不多談。
寫,還應包括寫字。有一手較工整漂亮的字,也是學生應具備的語文能力之一,這也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種體現(xiàn)。但現(xiàn)在一個班級里字寫得較好的學生有幾個?甚至十有八九連筆都拿不正確。
小學低年級是學生認字的開始,老師應一開始予認真指導嚴格要求,否則一旦形成壞習慣,以后再改變是很難的。最主要提如何教的問題?,F(xiàn)在有一種傾向,那就是對傳統(tǒng)的教法否定的比較多。我認為,只要老師不胡說八道,講得精彩,能啟迪學生,學生愛聽,有所得,多講一點又何妨,只要不節(jié)節(jié)如此,課課如此。
當學生對語言的感受尚稚嫩、理解力較低時,適當?shù)闹v解很有必要,有時尚須咬文嚼字分析、品評。不要過于絕對否定老師的講,一味提倡學生的活動。學生沒掌握好必要的基礎知識,怎能動起來。當然老師的講要有一個度,一定把握好講的分寸,不宜講得太多太雜,太深奧,使學生茫茫然,昏昏然。
語文教學應求真求實,就是先扎扎實實抓讀書,讀課內(nèi)書,讀課外書,抓朗讀、背誦、寫作、寫字這些基本能力,然后才談得上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yǎng)審美情趣等。根據(jù)現(xiàn)在多數(shù)小學生的語文能力現(xiàn)狀,本人認為不要把目標定得太高、太多。太高、太多的目標如懸掛在半空中的彩虹,雖好看卻可望而不可及。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法應予重視。語文畢竟是幾千年來漢語言文化的積累與延續(xù),有它自身的特點規(guī)律,這一點不因時代的改變而改變。你不見現(xiàn)在許多產(chǎn)品說明書上都還特地標明“采用傳統(tǒng)工藝制作”來吸引消費者的嗎?
講了以上那些,并非是說語文教學都還應因循守舊,按部就班,若仍一味只是老師講,或都還是背景、段意、中心、文體……千篇一律,不思改變,日復一日重復進行,則勢必抑制了教學藝術的創(chuàng)造,使課堂缺乏生氣,沉悶壓抑,使學生失去新鮮感,產(chǎn)生厭煩,削減了學語文的興趣。
因此在新形勢下,積極探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努力調(diào)動學生學語文的積極性,努力提高語文教學效率,是很有必要的。但不能把素質(zhì)教育當作一個大籮筐,什么都往里面裝,擺花架子,搞一些時髦的這招那式,看起來轟轟烈烈,熱氣騰騰,實際上浮光掠影,華而不實,而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實際效用的時髦招式是萬萬要不得的。
總之,應因材施教。對語文的教法,不要有過多條條框框的限制或指責,不要輕易否定什么或推銷什么,應讓語文教學環(huán)境寬松些。扎扎實實教語文,讓學生切切實實掌握基本語文能力,我認為這才是根本,才是真實。
(山東省高密市周戈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