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文獻
香港孔雪瑩老師執(zhí)教課文《28個史諾比》,駕馭課堂淡定,與學生溝通自如。風趣活潑,別開生面,令人嘆服。
一、“情到濃時意更濃”
孔老師課后向現(xiàn)場聽課的老師們說:讓學生“輕松、活潑”學語文。從整節(jié)課的教學可以看出,孔老師著力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做得很成功。
首先是建立愉悅的、信任的、和諧的師生關(guān)系。教師親切的教態(tài)、風趣的教學語言、流動的課堂“站位”,一顰一笑、一言一行都那么真誠,與學生心貼心。她像熟識的大朋友走進學生們中間,笑容可掬地向?qū)W生們敞開心扉,娓娓道來,與學生們之間沒有距離感,所以學生們對她的回應(yīng)也同樣積極主動,師生的感情交流也就自然和諧地進行。
其次是創(chuàng)設(shè)富有兒童情趣的教學情境。“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禮物,我們把他請出來好嗎?”“跟史諾比打個招呼吧!”史諾比是孩子們喜歡的玩偶。教師上課伊始把史諾比帶到課堂,讓學生欣賞代表不同地區(qū)的史諾比形象,激發(fā)學生對學習的濃厚興趣?!案星閷毜洹薄盎有那椤钡润w驗活動也都富有童趣,為課堂教學的實施打下了良好的情感基礎(chǔ)。
再次是實現(xiàn)教育公平公正,促進學生均衡發(fā)展。整節(jié)課,教師不斷地游走在學生中間,隨時隨地請身邊的學生回答問題,使學生們參與學習的面很廣。學生思維水平高低不一,回答問題、完成練習的質(zhì)量參差不齊,孔老師一視同仁,給予笑臉,從不同角度、層次給以評價,都立足于鼓勵、肯定、贊揚。這些似乎“針對性不強、”“導向性不明”的評價,產(chǎn)生了實實在在的“激勵”效果。她給予大部分學生,尤其那些經(jīng)常不被關(guān)注的“后進生”昂首挺胸表現(xiàn)自己的勇氣、膽識和沖動。因為孔老師讓他們感受到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就是表現(xiàn)“最棒的”、“最精彩的”,所以學生們參與學習的熱情高漲。教師讓學生設(shè)想自己“看28個史諾比、漢堡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不惜時間,不走過場,把練習和展示的機會公平地給予每一個學生。盡管后面學生的回答顯得有些重復、乏味,教師也滿懷熱情和期待地欣賞所有學生的展示。這需要教師有多大的耐心和勇氣啊!孔老師追求的課堂境界,就是不限制學生的創(chuàng)意空間,讓學生在課堂上放心地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必心存顧忌地學習,在學習面前人人平等。
二、“風吹草低見牛羊”
上海復旦大學附中黃玉峰老師推崇并實踐一種教學方式——“放羊式”,“我把我的學生帶到一個草美水肥的地方,讓我的學生像羊一樣去尋找最好的水、草?!薄皩W生自己在看書,我不去驚擾他?!薄皩W生自己在練習,我不去影響他?!苯膛c學是一對矛盾的統(tǒng)一體,“教”、“學”孰主孰次,不能簡單而論。古人云:“治國之道,有所為,有所不為。”教學也是如此。教師在課堂上什么該“為”,什么不該“為”,取舍的標準就是看其可否促進學生參與,可否促進學生自身的發(fā)展。孔老師在本課教學中正確處理“有所為”和“有所不為”的關(guān)系,體現(xiàn)了當前所倡導的“簡簡單單教語文,扎扎實實學語言”的教學理念。
一是裁剪教材,一課一得。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每篇課文都有許多知識點,教師使用教材不能面面俱到??桌蠋熌苓m當裁剪教材內(nèi)容,在語言訓練上追求一課一得。本節(jié)課的教學訓練點簡明突出,抓住教材中兩個感嘆詞“啊”和“唉”作為切入點,由淺入深,不斷滾動、不斷擴展、不斷強化,多角度、有層次地進行“感嘆詞”的學習、積累和應(yīng)用等,使學生體會了感嘆詞的用法和效果。根據(jù)教材特點和學生發(fā)展的需要,教學切入點雖小,但訓練重點突出,扎實有效,體現(xiàn)了教師“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教學智慧。
二是少講多練,放手實踐。語文教學效果的好壞不完全取決于教師講的多少,而取決于學生是否有足夠的時間扎扎實實地進行語文實踐。語文課堂教學應(yīng)引導學生通過語文實踐來掌握有關(guān)的規(guī)律,形成語文能力。本課教學,孔老師讓學生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自己作配角,擔當學習活動的主持人。
本課語言訓練分為以下幾個層次:一是學習體會通過表情描寫來表達內(nèi)心感受。老師聯(lián)系教材的具體內(nèi)容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先讓學生找出“可愛”“眉開眼笑”的反義詞,再讓學生口頭造句,說說自己覺得什么是可愛的、什么是可惡的,進而體會小作者覺得什么是可愛的、什么是可惡的。二是學習用感嘆詞增強語句的表達效果。老師抓住日記中“啊”“唉”兩個感嘆詞教學,先讓學生體會不同語境中“啊”“唉”所表達的感情不同;再把啊”“唉”兩個嘆詞分別放進日記的情景中進行朗讀練習,體會小作者的內(nèi)心感受;最后進行拓展訓練,積累其他感嘆詞“呀”“哇”“嗨”“咦”等,并且讀出語氣。三是充分利用教材內(nèi)容,讓學生試著運用所總結(jié)出來的“感情寶典”,把自己“看到28個史諾比、漢堡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寫下(或畫下來)。四是補寫教師“意外”丟失的一則日記。從上述訓練可以看出,從找反義詞來理解詞語,到有感情朗讀來感受小作者的內(nèi)心,從感嘆詞拓展到運用“感情寶典”寫句子,直至補寫一則日記,學生有充足時間進行語文實踐能力訓練,訓練形式多樣、層次清晰、扎實有效。語文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讓牛羊在水草豐美的大草原上自由快樂覓食,教師也應(yīng)讓學生在廣闊的實踐天地中自由暢快地學習、運用語文,增長能力。我認為,這應(yīng)是語文教學的理想境界。
這節(jié)課,讓我對香港的中文教學有所了解,獲益良多。香港的中文教學和內(nèi)地的語文教學相比較,在課程標準、年段教學目標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從孔老師執(zhí)教的這節(jié)課看,圍繞感嘆詞的學習活動,對于內(nèi)地四年級學生而言,教學要求則略低了,些。又如,找出“可愛”“眉開眼笑”的反義詞,以及分別用“可愛”“可惡”造句等,這些練習也似乎簡單了一些。從教學策略而言,讓全班學生“看到28個史諾比、漢堡包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寫下來”這個學習活動,可以先讓學生在小組內(nèi)交流,再選代表在全班交流,這樣可以使一些學習水平不高的學生在小組內(nèi)實現(xiàn)合作互助學習,進而利用學生優(yōu)勢資源作為教材補充。
總之,從中文教學而言,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理解和運用漢語言文字,是中國語文教師的共同任務(wù)。我們相信,加強兩岸四地之間的教學交流,可以使中國語文教學呈現(xiàn)萬紫千紅的繁榮景象。
(責編李景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