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 豫
舊上海赫赫有名的青幫頭子,流氓“三大亨”之首黃金榮是浙江余姚人。黃金榮一生廣收門徒,最得意的事情也莫過于蔣介石拜在他的門下!
1916年5月,陳其美在上海被刺死,蔣介石在政界上失去了靠山,經濟上也開始拮據起來。他另辟門路,開始與張人杰、戴季陶、陳果夫建立密切關系,隨他們參加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活動。不久,投機失敗,蔣介石背了一身債,處境十分狼狽。蔣介石為了避債,決定離開上海,到廣州去投奔孫中山先生。
為了籌措路費,蔣介石去找虞洽卿老板商量辦法。虞洽卿當時在上海商界雖有地位,卻是一個買空賣空的“空殼老板、負債大王”,不肯做這種賠本的買賣,就給蔣介石出主意,介紹他去投帖拜黃金榮為老頭子。兩人商量停當,虞洽卿與黃金榮談妥,約好日期,陪同蔣介石前去舉行拜帖儀式。
按照安青幫投師拜祖的常規(guī),普通一般的壓帖贄敬自幾十元至幾百元,最起碼的亦需5元至10元。若照當時黃金榮、杜月笙的身價,壓帖贄敬,至少是幾百元,甚至有幾千元的。贄敬越多,越受老頭子的看重。
拜師之前,要經黃金榮允準,方可填具門帖。這門帖是黃金榮賬房間印的,約6寸長4.5寸寬,淡黃色雙層摺子,里層印著姓名、年齡、籍貫、住址、介紹人等,左角上還要貼上2寸的照片。舉行儀式的時候,所堂里點起香蠟燭,黃金榮坐在中堂,地上鋪著紅條,門生跪在紅條上叩三個頭,算是行禮如儀。
門帖由黃金榮秘書駱振忠管理,駱振忠是上海人,經常辦公的地方在賬房間里,門帖也保管在賬房間櫥內,還備有一本名冊,經??梢圆榭?。這是一般規(guī)矩。蔣介石拜黃金榮為師,卻是另外一種情況。
虞洽卿到八仙橋鈞培里黃公館后,向黃金榮說明情由,要求錄收蔣介石為門生。黃金榮因為虞洽卿在當時商界地位高,勢力大,亦很想結交,所以對他提出的要求都無條件答應下來。
因為虞洽卿不熟悉投拜老頭子的手續(xù),第二天陪同蔣介石到黃金榮處時,只投遞了一張寫著“黃老夫子臺前,受業(yè)門生蔣志清”的大紅帖子,既沒有拜師應有的蠟燭、香,更沒有致送壓帖的贄敬。因為黃金榮事先從虞洽卿處知道蔣介石的困境和拜師目的,為了討好虞洽卿,非但不計較壓帖贄敬,還“慷慨”地贈送蔣介石旅費大洋200元,鼓勵他去廣州。分別以后,因互不通訊,日久也就事過境遷,淡然若忘了。
1927年,北伐軍從廣州出發(fā),蔣介石隨軍回到上海,成為名震中國的北伐軍總司令。一天,唐嘉鵬陪了北伐軍某路司令王柏齡去拜會黃金榮,黃金榮才知道蔣介石就是當年的蔣志清。即是自己的門徒,自己又曾有恩于他,黃金榮不由飄飄然引為自得,以為這下可以光耀黃家門楣了。
唐、王兩人向黃金榮提醒說,蔣介石是北伐軍總司令,中國第一號大人物,這件事情于他面子有關,如果傳開一定會觸怒于他,倒不如順水推舟,即以蔣介石過去用的是蔣志清名字,未曾舉行過儀式,又未曾“拉過場”(幫會收新門生或徒弟時,設宴請同門師兄弟及有地位的幫會中人,互相介紹關系,稱為“拉場”),外面無人知道,叫黃金榮隱沒這段師徒關系,將門生帖子親自送還,并說明過去只憑虞洽卿一人自說自話,并未接受過拜師收徒之儀,只是以朋友看待,希望今后蔣介石承認黃金榮是朋友,這樣定會使蔣感激,將來可以受用不盡。黃金榮聽之有理,就依計而行。
當時黃金榮就托王柏齡代向蔣介石請示,要求約定時間,前去晉見,一面關照賬房老駱(即黃金榮秘書駱振忠的父親,大家叫他老駱)將當初蔣志清的門生帖子揀出來備用。王柏齡辭行后,當日下午即打電話給黃金榮,說是已與蔣總司令約好,準定次日上午11點鐘恭候大駕。
第二天上午9點左右,王柏齡即到黃金榮家里,賓主在鴉片煙鋪上共吸上等煙土達兩小時,將近11點鐘方才由王柏齡陪同黃金榮去拜會蔣介石。黃金榮把門生帖子送還給蔣介石,并說了昨天唐王兩人教唆他的一番話,希望蔣總司令原諒海涵。
蔣介石對黃金榮的表示十分感激,口口聲聲稱他黃老先生,并留他便飯。
黃金榮把蔣介石熱情招待視為是畢生第一光榮,而蔣介石對黃金榮也別有用心,企圖利用黃金榮的幫會勢力為他效勞。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蔣介石一面勾結英、法殖民主義勢力,一面策動封建幫會分子充作打手,配合嫡系部隊進行反革命大屠殺。他派楊虎、陳群去找黃金榮,由黃金榮再召集杜月笙、張嘯林等定計設謀,以“中華共進會”名義,在上海各大報上刊登反共啟事,隨即召集大批流氓手持武器,襲擊工人糾察隊。
黃金榮和杜月笙、張嘯林因為充當了蔣介石反共反革命的急先鋒,事后得到了北伐軍總司令部不少勛章和各種獎勵,成為上海“三大亨”,受到蔣介石的格外青睞。杜月笙爬上了政治舞臺,成為流氓政客,又與戴笠結為生死之交,黃金榮坐地分贓,成為老太爺。
從此,上海封建幫會與國民黨的反動勢力打成一片。每逢黃金榮、杜月笙家有婚喪祭祀,除各路軍政官員都前來拜謁外,總有蔣介石的軸幛懸掛在中堂來裝點門楣。在黃家花園(今桂林公園)四教廳前面,還豎立著一塊高六七尺的石碑,上刻“文行忠信”四個大字,上首記“中華民國十九年”,下面題“蔣中正贈”。
1937年,黃金榮到奉化拜訪蔣介石后回到上海,他得意洋洋地對手下說:“蔣委員長對我特別客氣,留我同桌吃飯,問我在上海的一些人是否對我和從前一樣的尊敬。還說我年紀大了,外事可以少管管,保重自己身體最要緊。”
上海解放前夕,蔣介石勸黃金榮離開上海,82歲的黃金榮面臨人生的最后一次抉擇。最終,黃金榮留了下來。“以不變應萬變”是他的處世信條,反正來日無多,聽天由命吧。但黃金榮心里明白,自己已是80多歲的人,死在臺灣倒不要緊,只怕死在途中,那就糟糕了。他對人說:“我已經是快進棺材的人了,我一生在上海,尸骨不想拋在外鄉(xiāng),死在外地。”解放后,黃金榮在上海病逝。
(責編 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