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 丹 程艷萍 翟雪梅
【關鍵詞】紅霉素;不良反應;護理
紅霉素是從鏈絲菌培養(yǎng)液中分離出來的一種具有14元環(huán)的大環(huán)內(nèi)酯類抗生素,臨床上常作為肺炎支原體感染的首選藥,但在靜脈滴注過程中,胃腸道反應及血管局部反應嚴重。我科對靜脈滴注紅霉素的患兒給予適時的護理,降低了不良反應發(fā)生的程度,減輕了患兒的痛苦,縮短了病程,現(xiàn)總結(jié)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06年8月至2008年8月,因肺炎支原體感染住院患兒652例,靜脈滴注紅霉素645例,男336例,女309例,年齡 8 個月~16歲,平均7.6歲。在靜脈滴注紅霉素的過程中,出現(xiàn)胃腸反應612例,局部刺激性疼痛589例,兩種反應均發(fā)生587例。
1.2 方法 在靜脈滴注紅霉素的過程中,根據(jù)不同患兒出現(xiàn)的各種不良反應的癥狀,采取飲食指導、口服蒙脫石散或靜脈滴注甲氰咪呱藥物配合、局部皮膚護理及關懷護理等措施。
2 不良反應及護理
2.1 胃腸道反應 紅霉素靜脈滴注可使血漿中胃動素水平升高,其與胃腸道平滑肌上的胃動力受體結(jié)合產(chǎn)生強烈收縮引起胃腸道反應,也可能是通過刺激胃腸神經(jīng)叢致乙酰膽堿釋放從而使胃腸道平滑肌產(chǎn)生強烈收縮,引起腹痛、腹瀉、惡心、嘔吐等癥狀,使患兒難以耐受。所以靜脈滴注前鼓勵患兒多進食,指導家長給予清淡、易消化、富含營養(yǎng)飲食,如牛奶、蒸蛋、瘦肉、紅棗豬肚湯、雞湯等,飲食品種多樣化,盡量適合其口味,少量多餐,多食新鮮蔬菜水果,忌食生冷及辛辣刺激食品。紅霉素胃腸反應大,所以輸液時速度不宜太快,宜緩慢滴入,幼兒以10~15滴/min為宜,年長兒以20~30滴/min為宜,尤其是治療的前3 d,一定要控制輸液速度,以減輕胃腸反應。若反應嚴重,采取配合藥物治療,如西咪替丁可抑制組胺等炎癥介質(zhì)釋放,阻止紅霉素引起的腸壁變態(tài)反應,抑制腺體分泌,減輕紅霉素的促胃腸動力作用,思密達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能力,與黏膜糖蛋白結(jié)合,可提高黏膜屏障攻擊因子的防御功能,并作用于阿片受體阻止乙酰膽堿及前列腺素的釋放,抑制胃腸蠕動,解除內(nèi)臟平滑肌的痙攣以緩解紅霉素的胃腸道反應??稍陟o脈滴注紅霉素前半小時,根據(jù)患兒年齡及體重口服思密達或靜脈滴注西咪替丁,可使胃腸反應明顯減輕或消失。
2.2 局部刺激性疼痛、局部靜脈炎 紅霉素靜脈滴注時可出現(xiàn)局部刺激性疼痛、局部靜脈炎的不良反應,因此在靜脈滴注時應做到“兩不”“一定”,即靜脈滴注藥物濃度不大于1 mg/ml,以防因紅霉素濃度過高刺激血管發(fā)生疼痛與靜脈炎;滴速不宜過快,控制在10~15滴/min,不超過30滴/min。一定要使紅霉素充分溶解后再加入到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臨床觀察發(fā)現(xiàn),若直接抽取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溶解紅霉素,紅霉素易結(jié)晶成乳狀,再加至葡萄糖氯化鈉溶液中后,雖溶液外表看不見未溶解的藥物顆粒,但在實際靜脈滴注過程中,易出現(xiàn)輸液外滲、局部靜脈炎等情況,且患兒局部刺激性疼痛癥狀明顯?,F(xiàn)在,筆者改用注射用水先溶解紅霉素,充分搖勻,待紅霉素完全溶解后再加入至5%葡萄糖氯化鈉溶液或0.9%生理鹽水中靜脈滴注,結(jié)果,輸液外滲及靜脈炎的發(fā)生明顯減少,患兒自我感覺局部刺激性疼痛現(xiàn)象明顯減輕。同時在輸液的過程中,要嚴密觀察用藥過程中的反應,注意保護血管,每次滴注后用生理鹽水沖針頭,降低藥物濃度以減少刺激。對局部刺激性疼痛者,可采取局部熱毛巾濕敷的方法,一旦出現(xiàn)血管紅腫,立即給予30%的硫酸鎂或95%酒精濕敷,以防靜脈炎的發(fā)生。
2.3 關懷護理 合理安排病房,靜脈滴注紅霉素的患兒多是支原體感染的患兒,MP感染患兒需規(guī)范地治療及較長時間的休養(yǎng),因此應為患兒提供安靜、整潔、舒適的環(huán)境。我科病房墻面布滿各種動物裝飾畫,走廊墻體的健康宣教板也以畫報的形似展示,天棚布滿彩球、生動活潑的掛件、風鈴等物,同時走廊配有幼兒搖擺機,帶靜脈滴注架的幼兒手推車,病房配有電視機、DVD等設施。進入病區(qū)有如進入兒童樂園,那里有美麗的彩畫及游樂設施供孩子們玩耍,給患兒以輕松愉快的感覺;護士身著粉色著裝,精神飽滿,熱情微笑,迎接患兒的到來,輕聲的入院介紹,給患兒家一樣的感覺;患兒恐懼、害怕醫(yī)院的各種治療、抽血、注射、服藥等,我們盡量保證同病室患兒年齡相仿,并采用多種方法鼓勵患兒,如評選病房最勇敢標兵、病房班長、真正男子漢等稱號,并給予適當獎勵,還組織大家共同講笑話、講故事等多種游樂活動。以上多種方式均可分散患兒的注意力,使其將注意力從靜脈滴注轉(zhuǎn)移到游戲當中,使患兒在最佳心理狀態(tài)下,接受治療及護理,并充分保證休息,利于疾病的恢復。
肺炎支原體(MP)感染是兒科較常見的感染性疾病,切有逐年增多的趨勢,而紅霉素是治療MP的首選藥,因胃腸及血管局部反應大、靜脈滴注時間長、總療程長,常不易被患兒及家長所接受,從而造成病情延誤或反復。而我們在臨床護理工作中,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在靜脈滴注紅霉素前,對有可能出現(xiàn)的不良反應,首先采取積極的干預措施,將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降低至最低、最輕。對靜脈滴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不良反應,通過飲食指導、藥物輔助、局部熱敷、心里護理等措施,降低了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程度,保證臨床規(guī)范、系統(tǒng)的治療,縮短了病程,減少了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促進了肺炎支原體感染患兒順利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