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
古書上曾有這樣一個小故事。
一位名叫黃喜的相國,微服出訪,路過一片農(nóng)田,坐下來休息,瞧見農(nóng)夫駕著兩頭牛正在耕地,便問農(nóng)夫,你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呢?農(nóng)夫看著他,一言不發(fā)。等耕到了地頭,牛到一旁吃草。農(nóng)夫附在黃喜的耳朵邊,低聲細(xì)氣地說,告訴你吧,邊上那頭牛更好一些。黃喜很奇怪,問,你干嘛用這么小的聲音說話?農(nóng)夫答道,牛雖是畜類,但心和人是一樣的。我要是大聲地說這頭牛好那頭牛不好,它們能從我的眼神手勢和聲音里分辨出我的評論,那頭雖然盡了力,但仍不夠優(yōu)秀的牛,心里會很難過……
由此想到人,想到孩子。我想,對于孩子來說,凡是隸屬天分的那一部分,無論是表揚還是批評,都不必過多地拘泥于此。就像玫瑰花的艷麗和小草的柔弱,都有濃重的不可抵擋的天意蘊藏其中,無論其個體如何努力,可改變的幅度不會很大,甚至絲毫無補。玫瑰花絕不會變成綠色,小草也永無芬芳。
人也一樣。我們有許多與生俱來的特質(zhì),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比如相貌,比如身高,比如氣力的大小,比如智商的高低……在這一范疇里,都大可不必過多地表揚或批評??洫勥@個小孩子是如何美麗,那個又是如何聰明,不但無助于他人有的放矢地學(xué)習(xí),把別人的優(yōu)點化為自己的長處,反倒會使沒有受表揚的孩子滋生出滿腔的怨恨,使那受表揚的孩子繁殖出莫名的優(yōu)越。批評也是一樣,奚落這個孩子笨,嘲笑那個孩子傻,他們自己無法選擇換一副大腦或是神經(jīng),只會悲觀喪氣,也許從此自暴自棄。旁的孩子在這種批評中無端地得到了傲視他人的資本,便可能沾沾自喜起來,松懈了努力。
不宜的批評和表揚,如同太冷的冰水和太熱的蒸氣,都會對我們的精神造成破壞。孩子的皮膚與心靈,更為精巧細(xì)膩。他們自我修復(fù)的能力還不夠頑強,如果傷害太深,會留下終生難復(fù)的印跡,常常隱隱作痛。遺下的疤痕,侵犯了人生的光彩與美麗。
山野中的一個農(nóng)夫,對他的牛,都傾注了那樣淳厚的愛心。人比牛更加敏感,因此無論表揚還是批評,讓我們學(xué)會附在耳邊,輕輕地說……
(選自《少年先鋒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