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楠
數學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單一傳授得到的,而是學生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師和同學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的。因此,情境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教學情境,是學生參與學習的具體的現實環(huán)境。知識具體情境性,是在情境中通過活動而產生的。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是激勵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重要保證,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一個好的教學情境可以溝通教師與學生的心靈,充分調動學生的已有經驗,使之在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質的情境是上好一堂課的重要前提。
一、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興趣盎然
數學來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滿數學。著名數學家華羅庚說過:“人們對數學早就產生了枯燥乏味、神秘、難懂的印象,原因之一便是脫離了實際。”教師要善于從學生熟悉的實際生活中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數學走進生活,讓學生在生活中看到數學,接觸數學,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在教《按比分配》時,一上課,我就把學生帶入了幫體育老師分球的情境中?!绑w育老師想請你們幫助他,給三年級的學生分籃球,王老師有12個球,要分給男、女兩組同學進行練習,你們看怎么分?”學生紛紛議論起來,交流后,基本上都同意男、女各分6個。這時,我說:“你們這種分法王老師試過,可三年級的男同學非常不滿,說這樣不合理。他們說,我們16個人,怎么和她們8個人分的一樣多呢?老師太偏心了。那你們覺得怎樣分才算公平呢?”學生們又陷入了沉思,經過討論,有學生提出建議:按男、女學生人數的多少來分,多的多分點,少的少分點。有的學生起來爭議:那到底多分多少呢?我及時抓住時機:“對,多的要多分,少的要少分,那么有沒有一定的依據呢?”又經過一番思考后,學生們自己總結出“應按人數的比來分配,就比較合理了”??梢姡@種與學生密切相連的生活事例,對學生而言,有著一種多么強烈的親和力,一下子就拉近了學生與數學的距離。
二、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讓學生自主探究
創(chuàng)設質疑情境,就是在教師講授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搭建一座“橋梁”,將學生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中。問題是數學的心臟,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思維的動力。學生在上課時,對老師提出的質疑情境有好奇心和求知欲,根據這一特點,鼓勵學生自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欲望,啟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圓柱體體積計算》時,我設計了如下一系列矛盾沖突:要求圓柱體容器里水的體積該怎么辦?(生:把水倒入長方體容器中,再測量計算。)要求圓柱體橡皮泥的體積呢,該怎么辦?(生:把它捏成長方體再求。)要求圓柱體鐵塊的體積呢?(生:把它浸入水中,求出排出水的體積。)要求商場門口圓柱體柱子的體積呢? (生面面相覷,不知所措)。這樣由淺入深不斷施問的情境,誘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問題解決的過程,激發(fā)了學生產生探求圓柱體體積計算公式的強烈愿望。
三、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讓學生多感官參與
蘇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倦。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沒有學習興趣,學習也就成了負擔?!毙W生都喜歡做游戲,創(chuàng)設一個與學生知識背景密切相關,又是學生感興趣的游戲情境,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讓學生自主調動已有的知識、經驗、策略去體驗和理解知識,激活學生的思維,引發(fā)學生探索,使學習活動生動有效、事半功倍。
如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利用游戲開場:一上課,便對學生說:“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數字游戲,看誰能考倒老師。你們隨便說出一個數,老師不用計算立即說出它能不能被3整除,你們可以用手中的計算器去驗證?!庇螒蜷_始了,學生們爭先恐后,有的想難倒老師,說的數比較火,但我卻對答如流。學生們都震驚了:“為什么老師比計算器還快呢?”驚嘆之余,便產生了這樣的疑問:“究竟這些數有什么特征呢?老師又有什么絕招呢?”學生們都急于想知道老師快速判斷的絕招,于是帶著追求知識的渴望和疑問,在老師的引領下進入新知的探求過程創(chuàng)設以游戲情境為主線。對學生而言,他們沒有等待知識的傳遞,主動建構了知識,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對老師而言,沒有去“填鴨”,只是為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設多種學習條件,營造了一個人性化的課堂氛圍,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參與者、促進者。教學過程中老師帶領學生玩得巧妙、玩得高明,不是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在玩中生疑,讓學生在玩中質疑,讓學生在玩中釋疑,獲取知識,提高了學生的數學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