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語言學習要在一定的文化語境中進行,語言學習也是一種跨文化學習。本文從跨文化交際的角度入手,針對我國目前大學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強調了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改進外語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英語教學;文化差異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沒有語言,就沒有文化。反過來,語言又受文化的影響,反映文化。語言和文化互為依存,不可分割。學習語言的目的是為了能在社會實踐中成功地交際。因此,在進行外語教學的同時,必須研究這種語言的文化,使學生能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掌握其文化,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注意兩種語言的文化差異,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避免在交際中出現(xiàn)誤區(qū)。
1 跨文化交際及其主要因素
跨文化交際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從事交流的過程。它的兩個主要因素就是文化和交際。在這里分別談一下語言與文化、文化與交際的關系。
1.1 語言與文化:
文化就是居住在特定的地理位置的人們所共有的信仰、習慣、生活方式和行為的總和。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文化可以劃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大寫字母“C”文化,它包括文學、藝術、哲學、歷史、地理、教育、建筑和科學技術等;一類是小寫字母“c”文化,即人們的風俗習慣、生活方式、宗教信仰、社團組織等。對語言學習產生直接影響的是小寫字母“c”文化。不同民族、不同國家有著各自不同的文化,而語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不可能脫離文化而存在。而在第二語言習得時,學習者由于受自身文化的干擾,會不自覺地把母語的文化模式強加到目的語的文化上,產生對輸入的語言信息在理解上出現(xiàn)偏差或錯誤,導致交際失敗。
1.2 文化與交際:
交際即人與人之間的交流與交往。它包括語言交際和非語言交際。交際并不是只限于講話,還可以通過表情、姿勢甚至所占有的空間、時間、周圍環(huán)境等進行交際。對時間觀念和空間的觀念,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理解,交際場合中的“遲到”或“準時”、談話或講演中的“停頓”在不同的文化中其概念不同,這是“時間語言”;在同他人接觸時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距離,這被稱為“空間語言”;一個微笑或嘲笑、搖頭或點頭、聳肩或皺眉都在傳遞著信息,我們稱之為“身勢語言”,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身勢語言”。 “時間語言”、“空間語言”、“身勢語言”等都屬于非語言交際的范疇,不同的文化對非語言交際手段有著不同的依賴程度。因此,我們在學習某種語言的同時,必須注意各種交際手段在不同文化中的意義,以便于在交際中能夠正確理解并正確使用與母語所不同的交際手段,確保交際成功。
2 我國大學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
長期以來,我國外語教學一直只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純語言能力”,而對于社會文化因素在語言教學中地位和作用卻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學生盡管對所學語言知識達到了會聽、會說、會讀、會寫,但仍不足以保證在實際情景中能進行有效的交際。在語言學習中,純語言固然重要,但還應包括文化的學習,二者不可偏廢。忽視了這一點,語言學習就不是一個完整的過程。例如,中國人見面打招呼時習慣說“你到哪兒去?”所以有些學生和歐美國家的人打招呼時也同樣使用這句話,結果卻適得其反,人們認為這不是在打招呼,而是在刺探自己的隱私,他們會認為“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 .”(這不關你的事)。所以學習一種語言,僅僅學會其發(fā)音、詞匯和語法是不夠的,若想真正做到學會并且得體地使用一種語言,還應該熟悉和了解目標語言的文化知識。
3 大學英語教學中導入文化因素的內容
3.1 習俗文化
語言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理解為一個民族的習俗文化的一面鏡子。作為交際工具,語言的使用無不受到這些習俗的約束。如稱呼、問候、詢問、道謝、告別等場合,不同的語言群體都會有自己不同的專門用語和習慣表達方式。這些都是交際文化的外在表現(xiàn),也叫表層文化。它包括行為規(guī)范與交際準則方面的內容,以禮貌用語和禮貌行為為主,比較適合引入到大學英語課堂的口語教學中去。
3.2 思維文化
語言是一種廣泛的心理現(xiàn)象,除交際之外,它的另一個主要功能就是思維。作為思維工具,語言的運用受到交際者思維文化的制約。思維文化的差異廣泛反映在語言結構上。漢語表現(xiàn)的是一種綜合歸納的思維方式,而英語表現(xiàn)的是一種分析演繹的思維方式。語言結構中隱含著一個民族的思維方式,而思維方式對語言的詞語、句子結構也有著內在的支配作用。習得一門外語的同時必須學習其思維文化。
3.3 心態(tài)文化(包括宗教文化和社會意識文化)
古往今來,人類的生活無不受到宗教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如西方人在祈求愿望的實現(xiàn)和表示驚訝時常說:“May God bless me !”“My God !”之類的話,這是因為在《圣經·舊約》第一卷《創(chuàng)世紀》第一章第三節(jié)中有這么一句話:“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意為:只要上帝發(fā)話,天地萬物立即如愿出現(xiàn)。有機會和美國人相處的人不難發(fā)現(xiàn),美國人比較喜歡獨來獨往。和他們交談后便可以了解到,他們這樣做一是表現(xiàn)他們的自信心,二是為了保證自己的自由。他們認為,一個人如果相信憑自己的力量可以辦好一件事情,就不需要別人的幫助。其實在他們的日常言行舉止中處處都表現(xiàn)出比中國人更強的自信心和獨立性。這與兩個民族的歷史和社會意識形態(tài)有著很深的淵源。在高度體現(xiàn)美利堅民族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tài)的《獨立宣言》的開頭有這么一句話:“人人生而平等,……有追求自由和幸福的權利?!?/p>
思維文化和心態(tài)文化也叫深層文化,是語言交際文化的內隱模式,更隱蔽地深藏在語言系統(tǒng)和非語言交際行為之中,包括支配這些文化現(xiàn)象和規(guī)則的價值觀念、倫理道德和思想感情等,應該引入大學英語教學中。
4 在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4.1 課堂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結合課文介紹相關文化知識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文介紹相關背景文化知識,這是提高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關鍵所在。英語教師應當具備兩種不同文化的理解能力(即對目的語文化和本族語文化的理解能力),并能成為兩種不同文化的中介者和解釋者,設法幫助學生理解不同文化差異,使他們盡快獲得一種跨文化交際意識。
4.2 設置相關選修課程
學校可開設“英美概況”、“英美文學作品賞析”“英語電影賞析”等選修課,或針對相關專題進行講座,使學生了解所學語言國家的民族特性、價值觀念、歷史傳統(tǒng)、風俗習慣等。
4.3 讓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
在進行文化教學的同時,教師還應當讓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使其更多地了解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關系以及該民族的心理狀態(tài)、氣質等方面的內容,讓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接觸西方社會文化。
4.4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充分利用多媒體,使教學更加生動形象。如利用圖片、幻燈片、英文電影等使學生真實接觸地道英語,了解英美國家的民風民俗。
4.5 充分發(fā)揮外教優(yōu)勢
社會文化知識所涉及的內容非常廣,很多東西中國教師沒有接觸過,也就沒辦法傳授給學生??烧埻饧處熤v一些他們國家的民俗風情,讓學生直接地感受文化差異。
總之,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在英語教學中是非常重要的。教師在語言教學中滲透文化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了解掌握其文化,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學生成為跨文化交際的成功者。
參考文獻
[1]王福祥,吳漢櫻.文化與語言[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7.
[2]林大津.跨文化交際研究[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6.
[3]熊文莉,吳琳娜.中英文化比較的運用與英語教學[M].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8.
[4]徐行言.中西文化比較[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作者簡介:王新靈(1980-),女,河南周口人,河南經貿職業(yè)學院外語旅游系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