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 然
八小時以外的人生需要精彩演繹。也許。我們八小時之內(nèi)工作激情的缺乏正是由于八小時之外的生活之薪?jīng)]被點燃。
——題記
“看云不妨人去后,對花只恨酒來遲。”只有擁有了獨享寧靜的美麗心境,擁有了詩酒賞花的情致,才能擁有詩意的人生。也只有擁有這顆善感之心的人。才能時時點燃工作的熱情,享受工作的美麗和快樂。唯有如此,才不至于將喋喋不休的抱怨沖進人生的咖啡之中,心靈的堡壘才不會被職業(yè)的倦怠所籠罩。
既然選擇了做教師,何不換個心情,好好地演繹教師的八小時內(nèi)外的精彩呢?內(nèi)外兼修,相得益彰,生活也就有了核心,幸福充盈的感覺亦會常伴左右。
記得周國平先生說過:“每個人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是自己所熱愛的那項工作,他借此進入世界,在世上立足。有了這項他能夠全身心投入的工作,他的生活就有了一個核心,他的全部生活圍繞這個核心組成了一個整體。沒有這個核心的人,他的生活是碎片。譬如說,會分裂成兩個都令人不快的部分,一部分是折磨人的勞作,另一部分是無所用心的休閑。”為此,我常用心地尋找,尋找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黏合劑,使我不至于總在自困和無度的分裂中消耗我寶貴的生命。
尋尋覓覓中,深深地迷戀上了閱讀和旅游。越親近,越感受到為人師的神圣和使命;越投入,越明了生活的真諦和責任。
深夜獨坐,孤燈下,一杯清茶,一本好書,此情此境是一天中最愜意的時候,是傾聽心語的時刻?!叭粢约仪蟀卜€(wěn),一壺濁酒一盞燈?!碧K州老鄉(xiāng)唐伯虎的話也許消極了一點。然而閱讀足以幫助我在這浮躁和喧囂的社會中,不至于讓自己的靈魂成為隨風的墻頭草:閱讀也足以促使我用省悟來完成對靈魂的梳理和安頓。偶有時,沒有捧上書本,就仿佛這一天的心不曾寧靜過。心靈的塵土不曾撣拭,就會心生不安。而每讀一卷,就覺一枝心樹開花,幸福充實且多有受益。
讀哲學,引發(fā)我對生命本質的思考。有了這些思考,就會讓人產(chǎn)生對生命的敬畏和厚愛。明白應該怎樣對待自己、怎樣對待別人,尋求生活的真實存在。
讀散文,感悟人生之情,成就善感之心。生活美學從根本上講就是對生活的感悟力。只有善感的人才擁有與世間美好的事物相結合的能力。每結合成功一次就多了一份修養(yǎng),累積起來,就是生命的質量了。
和學生一起閱讀也是最美好的享受。午后“咖啡閱讀時間”,是孩子們最快樂輕松的時刻。在執(zhí)教畢業(yè)班的時候,我曾嘗試每周二的中午,邀請孩子和我一起,泡杯清茶或沖杯咖啡,或手捧女孩心儀的檸檬紅茶,一邊品茗一邊賞析學生或我推薦的精彩文章、富有哲理的ppt文字圖片、一首美妙的歌詞、一段幽默的笑話……教室里芳香四溢,更重要的是,孩子的眼神充滿著智者的光芒,話語間洋溢著個性的解讀,他們理解的深度和思維的廣度常令我難以抑制住欣喜和激動而大加賞識。教育在這一刻因閱讀而變得如此的美麗、生動。我和孩子們讀林清玄的散文,品周國平的哲理小文,說《伊索寓言》的小故事,評點《讀者》上的卷首語……我的閱讀不僅豐厚了我,也指引著我的學生漸漸摸索走向精神圣殿。我覺得,作為一名教師,沒有什么比這更有意義的了。
閱讀是心靈的安寧劑。在所有的生命力中。心寧是最具影響力的。而只有閱讀才能讓人產(chǎn)生這種美妙的心境,才能提升人的靈魂的清澈度。作為教師,本身就是從事著用靈魂感染靈魂的事業(yè),就更需要用閱讀來凈化自己,提升自己。擁有美好心境的老師,怎會不喜愛學生?怎會為了自己的功利犧牲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怎會舍得用成堆的作業(yè)來捆綁孩子的靈性。也許,目前我們的教育離教育的初衷走得漸遠,也許,我們一時也改變不了教育的大方向,一味地抱怨徒勞無益。我記得魯迅先生曾說:“太偉大的變動,我們會無力表現(xiàn)的,不過這也無需悲觀,我們即使不能表現(xiàn)他的全盤,我們也可以表現(xiàn)他的一角,巨大的建筑,總是一木一石疊起來的,我們何妨做做這一木一石呢?”我們可以始終保持一份清醒,對待自己身邊的這一批批的學生多一份真切的關懷,多給一些能使他們終生受益的為人、做學問的真知。這就足夠了。我不在意自己是否能成為一名擁有殊榮、桂冠的教師,但我會盡力鉆研好我的教材。上好每一堂家常課,希望學生每天有點收獲。我給自己的工作價值找到了準確的定位。教書的心,變得特別的寧靜。
閱讀,在文字構建的優(yōu)美風景中穿行,常常讓我目醉神迷、流連忘返。而旅行,對于我,也是另一種閱讀。閱讀巧奪天工的自然美景,閱讀怦然心動難以釋懷的人文古今。山還是那座山,水還是那條水,然而有了現(xiàn)場親臨,再回到書本,回到課堂,我的感悟和闡述就別有一番滋味了。每到寒暑假還未來臨,就已經(jīng)著手策劃著出行的方案,令人激動不已。于是,整個假期就在期待、享受、回味中度過。發(fā)展到現(xiàn)在,只要機緣合適,總不放過和大地親密接觸的機會,用我的腳印去親吻每一寸土地。一次次的旅程能讓心靈飛揚,能給寧靜的心田注入新的活力。
泛舟漓江,過景如畫,人間仙境;九寨風光,蒼翠迤邐,幽郁迷人;騎著駿馬舒緩地行走在內(nèi)蒙古的草原上看著夕陽落山,遙想著江南水鄉(xiāng)的蘇城纖細的身影,一副壯美的油畫和一副秀美的水墨畫交相疊印在眼前,無限的美的享受;這一個個“親吻”深深地烙在我的心田,化為最滋潤的養(yǎng)分,在我的心田種植出了最美的植被——快樂之樹。
旅游中享受閱讀的積淀。來到婺源,朱熹的故居是必看的,山路旁那一句句眼熟的箴言再次令人如沐春風,凈化心靈。當年朱熹植下的“二十四孝”樹分明在穿越著千年的風霜后告誡著我們,孝敬長輩是感恩之本。于是,回程途中就在興奮地策劃著給學生講講“二十四孝”的經(jīng)典故事的綜合活動的方案,在家長會上,讓學生給自己的父母寫一封感恩的信,細數(shù)生活中點點來自家庭的感動。家長的驚喜,學生的實踐感知,也許能給一些家庭帶來一份美好的享受和回憶,這是多么有意思的事情啊!
每次旅游回來,我也總是會迫不及待地和我的學生分享我的旅行之樂。暑假過來,我的門生見到我的第一個問題就會是:“親愛的老師,快給我們講講你暑假的快樂之行吧!”在如此的期待中,我哪敢簡單介紹。我認真做好投影,加上精美的語言,設計幾個問題的競賽,猜中的,可以得到我旅游時買的小小紀念品。學生的積極和快樂是可想而知的。在分享中,我回味了旅游的收獲,學生們的神情分明充滿了憧憬和向往。我確定,以后有機會,小家伙們一定也會和他們的老師一樣,愛上旅游,愛上大自然,愛上生活。
旅游游的是心路。在途中,世間的百態(tài)也時常令我心生感懷。在山區(qū),看到樸實的農(nóng)民艱難的生活,我總忍不住心有不舍。每一次的不舍就一次次地增添了我對外來民工子女家庭的理解和支持,面對孩子和父母為了改變命運而苦苦追問的神情,我往往能夠以更好的心態(tài)來做好解釋,做好安排。人間有了苦難的眾生,才有救苦救難的菩薩。雖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在崎嶇的山路上,鶴發(fā)的老人馱著沉重的木材上山以換取微薄的費用,閑談間,他們依然擁有著爽朗的笑聲,達觀、開朗的性格感染著我。我知道了,只要在心里種下快樂的種子,就不會收獲悶悶不樂的苦果。我游,故我在;我游,我快樂;我快樂,我的學生亦會快樂。
人既需要動,也需要靜,在生命的活躍和靈魂的寧靜中形成美好的平衡。作為一名教師,閱讀、旅游成了我八小時之外生活的主旋律,撥彈出一份寧靜、一份飛揚,一靜一動,一張一弛。這份旋律也必然會成為我工作中最美的協(xié)奏曲。
永葆“看云不妨人去后”的美麗心境,我們能一生行走在詩意的人生之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