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翠英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與“三生教育”在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形式上有很多共同特點和相通之處,正確把握二者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目標與“三生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
生命教育是幫助學生認識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促進學生主動、健康、積極地發(fā)展生命,提升生命質(zhì)量,實現(xiàn)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教育。生存教育是幫助學生了解生存知識,掌握生存技能,提升生存意志,增強生存本領(lǐng),確立正確生存意識,掌握生存規(guī)律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幫助學生獲得生活常識,掌握生活技能,確立生活目標,實踐生活過程,獲得生活體驗,樹立正確生活觀念,追求幸福生活的教育。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在小學1~2年級開設(shè)的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chǔ),以培養(yǎng)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樂于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為目標的一門活動型綜合課程。這門課程的核心是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shè)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chǔ),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fā)展的綜合課程。這門課程的核心是幫助學生參與社會、學習做人,兒童的生活是課程的基礎(chǔ)。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目標與“三生教育”目標都是幫助、指導兒童珍視生命、學習做人、學會參與社會、學習生存技能,以獲得更好的生活的教育,二者教育目標具有一致性,所以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的教育能促進“三生教育”的有效開展。
二、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與“三生教育”在內(nèi)容上有相通性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內(nèi)容與“三生教育”內(nèi)容有許多的相通之處。如,人教版《品德與生活》一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我上學了”中的《新朋友新伙伴》、二年級上冊《我棒你也棒》,《品德與社會》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在愛的陽光下”主題中的《家人的愛》、《讀懂爸爸媽媽的心》、《來自社會的愛》;三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中“我們共歡樂”主題中的《不一樣的你我他》、《換個角度想一想》、《分享的快樂》;三年級下冊中第三單元主題“生活不能沒有他們”中的《我們的生活需要誰》、《阿姨叔叔辛苦了》、《說聲“謝謝”》;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主題“你我同行”中的《男生和女生》、《朋友之間》、《學會和諧相處》等,這些品德與生活(社會)的教學內(nèi)容都是教育學生如何與家人、同伴、社會中的人和睦相處,與“三生教育”中“學會生活”內(nèi)容是相通的。
再如,人教育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中的《和鐘姐姐交朋友》、《我會好好吃》、《看我多精神》、《我會自己整理》;二年級上冊中的《讓我們的教室更清潔》;三年級上冊中的《我愛我的家》、《我們的學校》、《我生活的社區(qū)》;三年級下冊第四單元主題“尋路和行路”中的《學看平面圖》、《出行的學問》;四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花錢的學問”中的《家庭小帳本》、《錢該怎樣花》、《購物場所我知道》、《做個聰明的消費者》等,都是從小的細節(jié)、不同的層面教會學生如何生存,以獲得更好的生活,與“三生教育”中“學會生存”是相通的。
一年級上冊一單元主題“我上學了”中的《平安回家》;一年級下冊中的《我換牙了》、《小苗快快長》、《小心,別傷著》、《夏天,我們注意什么》;三年級下冊中的《馬路不是游戲場》;二年級下冊中的《我和動物交朋友》;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主題“珍愛生命”中的《美麗的生命》、《我們的生命》、《呵護我們的身體》;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主題“安全地生活”中的《今天,你安全嗎》、《公共場所拒絕危險》、《當危險發(fā)生的時候》等,都是教育學生珍視生命、尊重生命、愛惜生命的內(nèi)容,與“三生教育”中生命教育的內(nèi)容有相通之處。從內(nèi)容和活動上可以進一步看出品德與生活(社會)能有效落實“三生教育”。
三、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整合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資源,可以有效促進“三生教育”的實施
實施“三生教育”的基本途徑和方法除了學科課程教育以外,還有學生主體實踐教育、校園文化教育、家庭行為教育、社會環(huán)境教育等方面。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整合了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的資源,將這些資源與“三生教育”相結(jié)合,可以有效促進“三生教育”的實施。
品德與生活(社會)課程具有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和綜合性的特點,課程遵循兒童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xiàn)實生活為課程內(nèi)容,以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或游戲為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fā)展,在發(fā)展中生活。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chuàng)造性。課程內(nèi)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qū),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課程目標主要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在教育活動的過程中,有許多活動都需要師生走出學校、走進家庭、深入社會,得到家長、社會各界人士的幫助,這些活動形式與“三生教育”形成合力,可以更有實效地促進“三生教育”的實施。
作者單位
玉溪市第一小學
◇責任編輯:徐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