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tǒng)教育提倡“嚴師出高徒”,教師處于“傳道、授業(yè)、解惑”的主體,是主宰、是權威,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師生關系必然體現(xiàn)著“師道尊嚴”?,F(xiàn)代教育思想更注重“以人為本”,更注重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開發(fā)學生的智力,教育的過程是雙方互動、共同促進和提高的過程。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國長期以來形成的傳統(tǒng)的教師角色也越來越顯示出它的局限性。教師在課程改革中必然要轉換自身的角色。那么,新形勢下教師
“舞臺”的角色應該是怎樣的?
一.應是學生人格的守護者
尊重學生、愛護學生是教育的靈魂。新型師生關系應該是教師和學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互活動中是民主的、在相處的氛圍上是和諧的。它的核心是師生的心理相容,心靈的互相接納,形成師生至愛的、真摯的情感關系。它的宗旨是本著學生的自主性精神,使他們的人格得到充分發(fā)展。它應該體現(xiàn)在:一方面,學生在與教師相互尊重、合作、信任中全面發(fā)展自己,獲得成就感與生命價值的體驗,獲得人際關系的積極實踐,逐步完成自由個性和健康人格的確立;另一方面,教師通過教育教學活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自主的尊嚴,感受到心靈成長的愉悅。尊重比熱愛更為重要,因為給學生以尊重,學生才能感受師生的平等,才能感受自尊的存在。一旦他們認為失去自尊他們就會失去向上的動力、精神的支柱,由此導致消沉。反之,他們就會獲得向上的動力源泉。我們要尊重學生的人格、隱私等等,采用一切的方式肯定學生。
二.也是學生行為的賞識者
任何人都希望得到別人的肯定和賞識。學生最大的愉悅莫過于得到心目中教師的賞識,這賞識使學生感到眼前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能使學生克服學習中的一切困難,是教學中不可忽視的力量。然而,賞識教育需要我們具備闊大的胸懷,客觀而理性地對待學生的優(yōu)點和缺點。德國教育學家第多斯惠說過:教育藝術的全部真諦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讓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自信的微笑。我們可以適度地放大學生的優(yōu)點,讓這些優(yōu)點散發(fā)的光芒照亮學生的心靈。同時教會學生“認識你自己”,引導他們直面自身的缺點,并憑借堅定的意志進行改良。
其實,欣賞別人也是一種境界和美德,是一種給予,是一種快樂,是一盞明燈,不僅照亮別人,也照亮自己。培根說得好:“欣賞者心中有朝霞、露珠和常年盛開的花朵;漠視者冰結心城,四??萁?叢山荒蕪?!币虼?教師不應吝惜自己的真誠贊美。只要我們對學生多一些欣賞、多一些激勵,收獲的定是滿園芬芳。
三.同時是學生情感的交流者
心理學家稱,中學生的青春期為“心理斷乳期”和“疾風怒濤期”。隨著生理的變化,心理平衡被打亂,其思想、情緒表現(xiàn)為不穩(wěn)定,既敏感好奇、憧憬未來,又感情脆弱、容易消沉;同時孩童般的坦率少了,不肯輕易向人敞開心扉,內心深處潛藏著被尊重、信任和理解的愿望,常常處在自我矛盾之中。因此,教師與學生應建立亦師亦友的觀念,甚至與學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覺得教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卸掉他們對教師權威的防線后,學生便會和教師無話不說、無事不談,達到師生關系的最佳狀態(tài)。因此,教師要不惜精力,通過形式多樣的方法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交流,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的快樂、生活的樂趣,給學生以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探索熱情更加高漲,從而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四.更是教學舞臺的導演者
新課改要求教師要由演員轉換為導演。優(yōu)秀的課堂并不是因為教師講課生動,而是因為教師引導得法。成功的教育是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在教師的感染下學生知識的自覺探求,能力的自發(fā)鍛煉過程。在教育過程中,學生永遠是教育的主體,教師應該是個導演,教育過程也就是在教師這個導演的指導下學生充分發(fā)揮、充分表演的過程。葉圣陶老先生曾說過“教是為了不教”。所謂“授人魚,供一餐之用,授人漁,享用不盡”,教師應當給予學生獲取知識、自我完善的金鑰匙,使其有信心、有能力在新世紀縱橫馳騁,大顯身手。學生只有掌握了進入知識殿堂的金鑰匙,才能登堂入室,向深處發(fā)展,才能游弋于知識的海洋,獵取知識的寶藏,才能提高駕馭知識技巧的能力。
王明珠,教師,現(xiàn)居甘肅秦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