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為民
綿綿細雨下了好幾天。小巷子里的菜市場到處都是淤泥。
那天,我陪老媽買菜,在市場的入口處看到一個中年男子。他一只手著地,一只手托著一個舊瓷碗,如手指一樣細的彎曲變形的腳桿一半裸露在外,還有一半被一塊舊輪胎包裹著。拖著這樣的殘疾,那男子半跪半爬,在爛泥中艱難地行進。
小鎮(zhèn)里的人純樸,許多人都往那只破碗里丟錢,1毛、5毛、1塊……男子一邊向施舍者點頭稱謝,一邊慢慢地前行,一道新泥的溝痕在市場里慢慢地延伸著。
我也豪不猶豫地往那只破瓷盆里投入了1元硬幣。老媽見我如此“慷慨”,嗔道:“不是早就告訴你這是騙人的嗎?你呀,就是不信!”
“不就是1塊錢嗎?”我有些不悅。
“1塊錢也是錢嘛!”老媽繼續(xù)嗔道。
其實,老媽的話不無道理?,F(xiàn)在有許多人以殘疾的身體為資本賺取善良人的同情心,有些人甚至連“殘疾的身體”都是經(jīng)過精心“包裝”的。但是,我沒有半點后悔,畢竟做了件善事。
1元錢,也許就給予了別人“站”的機會。細想,這樣的天氣,滿身泥漿地爬著行進,即使是虛假的表演,也是需要一份勇氣的。如果這個男子真的有殘疾,他可以用乞討來的錢醫(yī)治殘疾的腿,讓自己能夠“站”起來;如果他的腿無法醫(yī)治,他也可以用辛苦乞討賺來的錢為親人做點什么,而不再是家庭的累贅。那么,假若這個男子是“包裝”出來的殘疾,那他無論怎樣瀟灑快活,1元錢的人格蟄伏在淤泥里,也是永遠都“站”不起來的。
1元錢的善,可以闡釋出一份同情心。憐憫之心是人類最真的情感,世界也因此而有了友情和關(guān)愛。一個人要博得陌生人的同情不容易,特別是在一些作秀的乞討者游戲了人們的同情心之后,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不愿相信也不敢相信這種光天化日的“貧窮”了。在城市的街道上,我們就經(jīng)常能夠看到長跪著乞討生活費或?qū)W費、博取他人同情的“病人”,跪了半天也不見分文。
“假若真時真亦假”,人們的同情心被無數(shù)次的褻瀆后,善良的心也變得越來越麻木了。不過,我還是固執(zhí)地相信,許多乞討者都是生活中一顆卑微的棋子,或被金錢驅(qū)使,或被殘疾病痛逼迫,使他們無法主宰自己的命運,那么以“殘缺不全”的人生來換取別人的同情就沒有錯。
所以,每每遇到乞討者,我都會投入1元錢,就如買彩票一樣,心里充滿一份期待和希望。其實,1元錢的善在“拯救”別人的同時,也可以“拯救”自己的心靈,使自己能夠保持寬闊的胸懷,更能收獲一份感知他人冷暖的善良。
出于對誠信品格的價值判斷的不同,“我”和“老媽”在是否施舍乞丐的事情上產(chǎn)生了分歧,由此引發(fā)了“我”關(guān)于誠信的一段思考。文章由生活中的一件小事拓展開來,以小見大,層層遞進,步步深入,折射出一種社會現(xiàn)象,衍生出深刻的人生道理,發(fā)人深思:如果一個人沒有誠信,沒有道德上的“慎獨”自律,也就失去了人性的美。
(指導教師/侯守斌)
編輯/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