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是朱西寧口中的唐人,是彭歌心里的沙漠奇葩,是曉風(fēng)眼中落實的花朵,是痖弦夢里穿裙子的尤麗西斯……那么,對我而言它又是什么呢?
實在說不清我對三毛是怎樣一種感覺。“三毛”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紅遍天下的名字,而當(dāng)時我才呱呱墜地;在我牙牙學(xué)語時,她卻已決絕地用一枚絲襪結(jié)束了自己的流浪人生。但在多年之后,盡管有著時間的跨越,盡管這個世界越來越多姿多彩,我卻可以一頁頁地翻閱她的生活,穿越她漂泊的生命,在記憶中一筆筆勾畫出她那長長的裙,長長的發(fā),還有那無法復(fù)制的獨一無二的風(fēng)情。真的很難描述這樣的感覺——是慶幸,是敬仰,是崇拜,是向往?都是,或許又都不全是。
初識三毛,她就將屬于自己的“撒哈拉”別致地在我面前展現(xiàn)開來。我沉醉于那份浪漫,那份癡情,那份直面逆境的灑脫之中。我折服于那份勇敢,那份執(zhí)著,那份對人性惡的一面的鞭撻。在那樣一片沙漠海中,雖然除卻愛情和堅強外別無他物,但她硬是白手起家,讓棺材搖身變成家具,使輪胎改頭換面化為座椅……種種腐朽,都換作了神奇。三毛這個奇女子,憑借不可思議的想象在沙漠荒原中開出了一個春天。即使在今天看來,這仍是千千萬萬女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浪漫,三毛孑然一人,就將它演繹得淋漓盡致。
曾經(jīng)有人出過一本書,內(nèi)容大致是揭發(fā)三毛“撒哈拉”背后的真相。瀏覽過后,最大的感受是不理解。值得嗎,不遠萬里趕去撒哈拉沙漠,只為揭穿一個女子埋下的夢?一個可以用不瘟不火的情緒、不緊不慢的語氣,寫行云流水般文字的女人,她的真相,又有什么緊要的?至少在愛她的人、在我們心中,她從來都是真實的,是感人至深的。否則,也不會在多年以后,仍有人前赴后繼地和她相約“撒哈拉”,將一個個瞬間定格于心里。是的,那樣的對理想的執(zhí)著,對愛情的追求,對生活的充滿希冀,當(dāng)三毛帶著浪漫姍姍走來,讓你在眼淚中體會微笑時,似乎什么都可以拋到一旁。你又怎能去指責(zé)她的作假?所以,了解所謂的“真相”后,我對三毛的愛未曾消減半分。
因為依舊愛,所以對她選擇離開塵世的方式無法視而不見。對于她的死,眾說紛紜。有人說,這是懦弱的表現(xiàn)。我想,在一個所有人“紙上談兵”的年代,毅然選擇背井離鄉(xiāng)、奔赴荒漠的人,不會失之懦弱。有人說,這是敗給了愛。或許吧,三毛,她總是用別人的生命來衡量自己。荷西、父母,是她生存的全部。向來以為人都是為自己而活的,懂事后我卻漸漸明白,有些事情必須承受,沒有退路。三毛,她將這樣的承受表現(xiàn)得那么自然,那么若無其事。從來以為并不一定需要某個人來陪伴自己一生,明理之后我才醒悟,能為一個人而生、為一個人而死,才能讓人生的價值變得不同一般。
不管事實究竟是怎樣的,三毛仍是三毛——我摯愛的三毛。她的死,只是宣告她流浪在外的日子到此而止,但是,駐足在人們心里的旅程不會有句號。
還記得《夢里花落知多少》中新年鐘聲里的故事嗎?今年的新年鐘聲里,我同樣默念了12遍“但愿人長久”,為她清水芙蓉般的文字,為她灑脫不羈的人生,也為所有愛她和將要愛她的人……
評點
湯旖旎同學(xué)以流暢的文筆,著力表現(xiàn)了“我”對偶像的獨特感悟。文章既抒寫自己“沉醉于那份浪漫,那份癡情,那份直面逆境的灑脫之中”“折服于那份勇敢,那份執(zhí)著,那份對人性惡的一面的鞭撻”的真感受,又針對有人揭發(fā)“撒哈拉”背后的真相發(fā)表看法,還論及對于三毛之死的認識,內(nèi)容豐富,層次清晰。
不少語句具有較強的表現(xiàn)力,比如“憑借不可思議的想象在沙漠荒原中開出了一個春天”、“至少在愛她的人、在我們心中,她從來都是真實的,是感人至深的”等,讀來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