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先
人不煉,不成器
楊 絳
人有優(yōu)良的品質(zhì),又有許多劣根性雜糅在一起,好比一塊頑鐵得在火里燒、水里淬,一而再、再而三,又燒又淬,再加千錘百煉,才能把頑鐵煉成可鑄寶劍的鋼材。黃金也需經(jīng)過燒煉,去掉雜質(zhì),才成純金。人也一樣,我們從憂患中學(xué)得智慧,從苦痛中煉出美德。孟子說:“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本褪钦f,如要鍛煉一個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稱心,才能養(yǎng)成他堅(jiān)忍的性格。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搗得愈碎,磨得愈細(xì),香得愈濃烈。這是我們從人生經(jīng)驗(yàn)中看得到的實(shí)情。諺語“十磨九難出好人”“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千錘成利器,百煉變純鋼”“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說的都是以上道理。
我們最循循善誘的老師是孔子?!墩撜Z》里孔子的話,都因人而發(fā),從來不用教條。他有一條很重要的教訓(xùn),他的弟子,怕其久而失傳,在《大學(xué)》里記下老師205字的教訓(xùn),其中最根本的一句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毙奚?不就是鍛煉自身嗎?
修身不是為了自己一身,而是為了齊家、治國、平天下。平天下不是稱王稱霸,而是求全世界的和諧和平。有的國家崇尚勇敢,有的國家高唱自由、平等、博愛。中華古國向來崇尚和氣,“致中和”,從和諧中求“止于至善”。
要求世界和諧,首先得治理國家,要治國,先得齊家;要齊家,先得修身;要修身,先得正心;要擺正自己的心,先得有誠意,也就是對自己老老實(shí)實(shí),勿自欺自騙。不自欺,就得切切實(shí)實(shí)了解自己;要了解自己,就得對自己有客觀的認(rèn)識,所謂格物致知。
了解自己,不是容易的事。頭腦里的智力是很狡猾的,會找出種種歪理來支持自身的私欲。得對自己毫無偏愛,像偵探調(diào)查嫌疑犯那樣窺視自己,在自己毫無防備毫無遮掩的時候——例如在夢中、在醉中、在將睡未睡的胡思亂想中,或心滿意足、得意忘形時,捉住自己平時不愿或不敢承認(rèn)的私心雜念。進(jìn)入這種境界,有誠意擺正自己的心而不自欺的,則會憬然警覺:“啊!我自以為沒這種想頭了,原來是我沒有看透自己!”一個人如能看明自己是自欺欺人,就老實(shí)了,就不袒護(hù)自己了,這樣才會認(rèn)真修身。修身就是管制自己的情欲,超脫“小我”,從而順從靈性良心的指導(dǎo)。能這樣,一家子就可以很和洽。家和萬事興,家家和洽,又國泰民安,這就可以謀求國際的和諧共榮、雙贏互利了。在這樣和洽的境界里,人類就可以齊心追求“至善”。這是孔子教育人民的道理,孟子繼承、發(fā)揮并充實(shí)了孔子的理論。我上文所講的,都屬“孔孟之道”。
修身——鍛煉自身,是做人最根本的要求。天生萬物的目的,該是為了堪稱萬物之靈的人。但是天生的人,善惡雜糅,還需鍛煉出純正品色來,才有價值。這個苦惱的人世,恰好是鍛煉人的處所,好比煉鋼的工廠,或訓(xùn)練運(yùn)動員的操場,或教育學(xué)生的教室。這也說明,人生實(shí)苦確是有緣故的。
(選自2009年第3期《散文選刊》)
【欣賞】
作者從人的修身角度著眼,站在時代的制高點(diǎn),分層設(shè)點(diǎn),緊密聯(lián)系社會,從不同角度論證了“人不煉,不成器”的論點(diǎn),不落俗套。
首段,作者通過比喻論證,旗幟鮮明地亮出自己的觀點(diǎn):“一個人經(jīng)過不同程度的鍛煉,就獲得不同程度的修養(yǎng)、不同程度的效益?!别堄腥の?。緊接著,引用孟子、諺語、《論語》、《大學(xué)》進(jìn)行論證,說明人的磨煉還須經(jīng)歷一個艱難而痛苦的過程,使論證不顯得空洞。針對孔子的“教訓(xùn)之語”,自然過渡引入主題。修身,不就是鍛煉自身嗎?這一設(shè)問引出下文。
接著論述了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關(guān)系,并著重論述了如何“了解自我”。最后指出修身即鍛煉自身,既照應(yīng)開篇,又回扣主題,首尾圓和,渾然天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