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蔚樺
在中國革命史上,王若飛是一位廣為群眾熟悉和熱愛的革命先烈,他的事跡充滿了共產(chǎn)黨人的高風亮節(jié)和傳奇色彩。
王若飛原名王運笙,由于喜愛《木蘭辭》中“萬里赴戎機,關(guān)山度若飛”詩句的雄奇與豪放,故改名王度,字若飛。
十多年前,為了創(chuàng)作長篇電視連續(xù)劇《黃齊生與王若飛》,采訪了一些尚健在的知情人,獲得了一些第一手的有關(guān)王若飛的信息,這些信息多為現(xiàn)行書刊中缺少或語焉不詳者,特列其中數(shù)例供讀者參考。
王若飛雖然后來名揚海內(nèi),但少時卻與聰明好學相去甚遠,他在安順老家,繼祖母和叔父對他非打即罵,黃齊生在《王若飛引述》中寫道:“甥生貴州安順,八歲不識字,余往攜至貴陽人小學。狀類白癡?!痹邳S齊生的精心栽培下,這個“狀類白癡”的少年,逐漸品學兼優(yōu),最后考取貴州只有八個名額的官費留日學生,齊生領(lǐng)隊隨行赴日。
王若飛在青年時代,也犯過錯誤,1918年3月,在上海經(jīng)貴州革命黨人張百麟的介紹,孫中山得知黃齊生即將率黔中弟子赴日留學,急欲一見。當黃齊生去拜會孫中山時,若飛和幾個同學竟然在旅館打起麻將來。那天,孫中山對齊生的行跡十分贊賞,說道:“黃先生,你率領(lǐng)的弟子中,焉知沒有明日救中國于水火之中的棟梁之材?”當黃齊生回到旅館時,卻發(fā)現(xiàn)他期待的“棟梁之材”們在聚精會神地打麻將,若飛等人回頭看到齊生震怒的神色,全都愣住了,齊生搖搖晃晃地走到牌桌前,突然咆哮起來:“哼!要救國救民,要革命斗爭,說得多好聽呀,滾,統(tǒng)統(tǒng)滾回貴州去吸大煙,去賭錢,去貪贓枉法,從今以后我們大路朝天,各走半邊!”
學生們雖然都跪下認錯,但齊生并沒有寬恕,他踉踉蹌蹌進入自己的臥室,心如刀剜。半夜,他聽到自己的房門外有抽泣聲,他打開房門一看,若飛和眾弟子都齊刷刷地跪在門外,若飛放聲痛哭:“阿舅,我們錯了!”
齊生一見此狀,心腸軟了下來,他長嘆一聲:“唉,你們都起來吧,人非圣賢,孰能無過,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我也有錯,沒有把你們帶好,對不起你們的父母,更對不起貴州父老鄉(xiāng)親對我的重托!”
多少年后,王若飛都牢記著在上海這難忘的一夜。從此,他對自己的自律也更加嚴格。
1919年,由黃齊生到處籌集路費,帶領(lǐng)王若飛等幾名貴州學生赴法勤工儉學。在巴黎,若飛結(jié)識了周恩來、陳毅、蔡和森、趙世炎等革命志士。關(guān)于王若飛的入黨問題有兩種說法,一說是1921年中共正式成立后,趙世炎、王若飛等人到處奔走,成立了以趙世炎、周恩來、李維漢負責的“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得到中共批準,次年王若飛等人轉(zhuǎn)為中共正式黨員。另一說是當時越南勞動黨創(chuàng)始人阮愛國(胡志明)是法共建黨(1920年)時的黨員,其父阮生色是越南著名漢學家,阮愛國受其父影響,不但能說漢語而且會做漢詩,他在巴黎主編法共屬下的《窮苦人報》和王若飛等人交往甚密,而且志趣相投,遂于1921年底介紹王若飛、趙世炎、陳延年、陳喬年、肖三等五人加入法共,次年獲中共批準,轉(zhuǎn)為中共黨員。我認為兩說并行不悖,均可征信。
在留法勤工儉學群體中,有兩位“老學生”,一位是放著湖南省參議長不當?shù)男焯亓?,另一位是放著貴州大漢軍政府交通部長不當?shù)狞S齊生,兩位“老學生”因若飛的關(guān)系,成了至交,黃齊生還熟稔烹調(diào)之術(shù),故若飛的朋友,還不時來齊生處打一次牙祭。1922年6月9日,王若飛和舅父黃齊生來到巴黎以南的哈金森工廠做工,和鄧希賢(鄧小平)同住一個工棚,舅甥兩同時和這個川籍小青年結(jié)為摯友。兩個多月后的8月24日是鄧希賢18歲的生日,那天一大早若飛就大叫“西關(guān)男兒年十八,跨馬橫刀走天涯,我們的小希賢滿十八歲了,應(yīng)該慶賀慶賀!”
隨即若飛和舅父分頭去打酒買肉,邀約友人在異國他鄉(xiāng)為鄧希賢辦了一個簡約而又濃情的生日“宴會”。
回國以后,雖然王鄧二人先后擔任過中共中央秘書長,但由于分工不同始終未能見面,直到1939年王若飛出獄后擔任八路軍副總參謀長,而鄧希賢已改名鄧小平擔任八路軍129師政委時,作為我軍高級將領(lǐng)的兩位老戰(zhàn)友,才得以重新聚首。鄧王二人隋深誼厚,沿及兩家的子孫,毛毛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寫道:“若飛其人聰明好學,思想敏銳,性格開朗,待人隨和,在敵人獄中堅強不屈,大義凜然……他和父親相交甚篤,戰(zhàn)爭年代還互贈照片留念。王若飛只有一子,小名也叫毛毛,雖然王毛毛大我許多,但父輩既為戰(zhàn)友,我們也自然成為好友?!?/p>
王毛毛大名王興,1993年11月我在北京采訪他時,他正擔任兵器工業(yè)部人事總局局長,住在北京南河沿的一座樓房里,客廳墻上,赫然掛著王興夫婦和鄧小平的照片以及王興的兒子著軍裝與鄧小平的合影。王興的夫人張延生是原最高人民檢察長張鼎丞的女兒,文革中當鄧小平被軟禁在南昌新建縣時,她冒著極大風險潛入新建縣去看望“鄧叔叔”,給小平全家?guī)O大的欣慰,之后,她又把鄧家的情況帶回北京,并即時地向胡子伯伯(王震)作了匯報。為王震同志后來呈請中央準許小平復(fù)出工作提供了一些資料。
王若飛的夫人李培之,是大革命時期入黨的老革命,1925年和若飛在鄭州結(jié)婚,建國后擔任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1993年11月6日,我和貴州電視劇制作中心的閆正蘭同志去拜訪她。那天,李老興致很高,話語幽默風趣,她說作為貴州人的媳婦她有點不合格,就是一直不能吃辣椒。引得我和正蘭哈哈大笑。李老還說,若飛十分喜歡孩子,每次從前線回來,就把毛毛馱在肩上,到毛主席或周副主席的窯洞去串門、聊天、匯報工作,哪里有飯就在哪里吃。1945年和國民黨在重慶談判,蔣介石舉行酒宴,并布置任務(wù),一定要把毛主席“放翻”,來敬酒的人排成隊,形勢十分嚴峻。這時周副主席提出要代飲,于是左邊來敬的周副主席代了,右邊來敬的若飛代了,幾十杯下肚后,周王二人依舊談笑自如,國民黨想在酒宴上“放翻”毛主席的計劃終于破滅。
王若飛在黨內(nèi)是一位具有多種才能的高級干部,它知曉日語、法語和俄語,在歸綏獄中又自學英語,他是黨內(nèi)著名的外交家、軍事家、理論家,他撰寫的《華北游擊戰(zhàn)爭的展開》和《八路軍與抗日根據(jù)地》等數(shù)十篇文章,反響強烈,受到毛主席的稱贊。1944年5月,王若飛與林伯渠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談判,并兼任中共華南局副書記。中共云南地下黨省委書記鄭伯克來重慶向若飛匯報工作,當時日寇已占領(lǐng)云南怒江以西的地區(qū),一部份日寇占領(lǐng)廣西后又向貴州荔波、獨山等地進犯,抗戰(zhàn)形勢十分危急,王若飛便指示鄭伯克,如果云南、貴州淪陷,云南地下黨應(yīng)組織游擊隊在滇桂黔邊區(qū)與敵周旋,進而擴大力量,利用三省邊區(qū)優(yōu)勢打擊敵人。后來因為抗戰(zhàn)形勢逆轉(zhuǎn),日寇投降,這套方案未曾使用。1945年若飛同志遭遇空難全黨痛惜。1947年夏,國民黨在各大戰(zhàn)場節(jié)節(jié)敗退,于是對西南地區(qū)控制日嚴,云南地下黨和鄭伯克等同志搬出王若飛同志當年設(shè)計的“滇桂黔邊區(qū)游擊方案”,在黨中央指導(dǎo)下,建立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滇桂黔邊縱隊”,在短短兩年半時間內(nèi),邊縱主力和縣區(qū)游擊隊發(fā)展到17萬人,解放了91座縣城,殲敵61000余人,鉗制了近15萬國民黨軍隊,為配合南下野戰(zhàn)軍解放滇桂黔三省,建立了歷史功勛。
1993年11月6日,時任中央組織部老干局局長的鄭伯克同志,給筆者介紹了王若飛同志生前的這一戰(zhàn)略設(shè)計,我迅速將這一情節(jié)寫進電視連續(xù)劇《黃齊生與王若飛》中。該劇完成后,中央電視臺曾三度播放,并榮獲中共中央宣傳部第四屆“五個一工程獎”。
(作者單位:貴陽學院)
責任編輯:李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