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娟
有效的練習課是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和解決問題能力的過程。練習課要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獲,學有所樂”,實現“學在練中,樂在習中”的練習目標。下面,以“圓的周長”練習課為例,談談自己的一些做法。
一、基礎練習,為回顧知識備一把梯子
練習課經常會看到兩種模式,即“先講后練”和“先練后講”。前者是先回顧、復習新課內容,再進行練習;后者則相反,先呈現與原有知識經驗相關聯的學習材料,在實際解決問題中,自然而然地從認知結構中提取相關知識,經歷回顧的過程。
如“圓的周長”一課,可以安排以下基礎練習:
1.一個圓的直徑是2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2.一個圓的半徑是1.5厘米,它的周長是多少厘米?
3.一個圓的周長是15.7厘米,它的直徑是多少厘米?
4.一個圓的周長是18.84厘米,它的半徑多少厘米?
學生在獨立解決這些問題時,需要應用新課的知識,所以這把“梯子”可以幫助他們在記憶中提取“圓周長的概念”“圓的直徑與半徑的關系”“圓周長的計算方法”等知識模塊。計算方法的整理放在練習之后,既起到查漏補缺的作用,又可以加深學生對方法的理解,有針對性地加強練習。
二、比較練習,為數學建模備一把梯子
在學生經歷練習、理解方法的基礎上,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比較,抓住縱向聯系,探尋知識的生長點,加強橫向比較,突出知識的聯結點,并構建相應的數學模型。教學時可以采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主要圍繞的問題是:“這些問題以及它們的解題方法之間有什么聯系和區(qū)別?”最后得出以下結論:
第1題和第2題都是求周長,但前者是已知直徑求周長,周長是直徑的π倍,根據C=πd便可求得;后者是已知半徑求周長,根據直徑是半徑的兩倍,先求直徑,再求周長,即C=2πr。
第3題和第4題都是已知周長,前者要求直徑,根據d=C÷π求得;后者要求半徑,運用r=C÷π÷2的方法解決。
可見,各種解題方法只有在學生自主比較、多元感悟和充分交流的過程中,才能自然形成數學模型。所以,“比較”這把“梯子”幫助學生牢固地建立了已知直徑求周長、已知半徑求周長、已知周長求直徑、已知周長求半徑的數學結構,并且把有關圓的周長的各種數學模型引向“思維具體”,在“思維具體”中主動進行對“圓的周長”的意義認知與方法建構。
三、應用練習,為問題解決備一把梯子
“問題解決”是一種能力,是應用數學知識解釋數學模型的過程,是數學學習的目的。它不同于傳統(tǒng)的應用題教學,強調的是尋求解決問題方式方法的過程。所以本節(jié)課上,可以圍繞“實際應用”為問題解決準備一把“梯子”。首先,選擇學習內容時,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入手,選取生活中處處可見的素材。如:
1.某汽車輪胎的半徑是0.54米。
2.體育教師要畫一個周長是50.24米的圓形游戲場地。
3.給一個直徑為5米的圓形木桶箍一圈鋼絲,接頭處需要20厘米。
4.一只小鬧鐘分針長15厘米,經過1小時,分針尖端所走過的路程是多少?
……
針對這些具體的真實情境,學生要從數學角度去提出問題、理解問題,從而產生各種疑問:這個汽車輪胎滾動1圈前進多少米?滾動100圈呢?體育老師應該用怎樣的方法畫?半徑怎么求?箍這個木桶需要準備多長的鋼絲?小鬧鐘的分針經過30分鐘,針尖走過的路程是多少厘米?15分鐘呢……面對學生自己提出的各種問題,要強調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獲得某一結論的同時,讓學生充分交流,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形成一些解決問題的基本策略。
四、拓展練習,為思維發(fā)展備一把梯子
各人都有各自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教學時,教師應該創(chuàng)造機會,讓學生靈活應用所學的知識,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即使某些學生解決問題的道路比較“彎曲”,但適當走一走彎路又何妨?本節(jié)課上,安排了這樣的拓展練習:
烏龜和兔子賽跑,從A點到C點,烏龜跑外道,兔子跑內道。它們所跑的兩條路的長度相同嗎?
求圓周長的一半時,有的學生先根據C=2πr求出周長,再除以2求圓周長的一半。而有些學生在求圓周長的一半時,考慮到C÷2=2πr÷2=πr,直接用圓周率×半徑求得。
比較兩條路的長度時,有的學生分別算出各部分的長度再相加,而有的學生僅僅觀察直徑,便可知周長相等。
以上兩種情況都應給予充分的肯定,后者是靈活運用所學知識簡潔、巧妙地解題;前者則有利于理解周長的概念,鞏固計算方法。而且,學生也會慢慢地對這種策略發(fā)生質疑,產生尋找更佳策略的需要,思維上會有一個頓悟的過程。所以,讓這把“梯子”適當“彎曲”一點,可以幫助學生真正到達理解數學、發(fā)展思維的高峰。
五、綜合練習,為知識建構備一把梯子
布魯納說過:“不論我們選教什么學科,務必使學生理解該學科的基本結構?!薄敖虒W”與其說是掌握知識和技巧,不如說是教授與學習知識結構。所以,知識結構的整理不僅是復習課的教學內容,更是日常教學中時刻培養(yǎng)的一種習慣,一種將相互聯系的知識,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的學習習慣。本節(jié)課中,可以設計這樣的綜合練習:
三只螞蟻分別沿正方形、圓形、等邊三角形(如下圖)走一圈,誰走的路程長?
面對這樣的問題,學生需要運用正方形、圓形、三角形周長的知識進行研究、思考,得出結論。之后,可以安排一個環(huán)節(jié),大家一起整理關于“平面圖形周長”的知識結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