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拴
當記者29年來,寫了大量的人物通訊,有機電部和省市號召學習的勇斗歹徒犧牲的一拖東關分廠廠長楊振北,有從事山區(qū)改土治水工作30多年、身患癌癥仍堅持工作的汝陽縣十八盤鄉(xiāng)水利站站長鐵峰,有我國煉油催化裂化的奠基人——中科院院士陳俊武,有被中組部和省市樹為典型的欒川縣冷水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岳,等等。其中,對“農(nóng)村黨支部書記的榜樣”楊岳的采訪特別值得回味。
反映省人大代表、“全省農(nóng)村學習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基層干部標兵”、欒川縣冷水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岳的通訊《情暖冷水溝》,是我2003年7月4日發(fā)表在《洛陽日報》一版上辟欄的長篇通訊,全文7800字,刊發(fā)時還配發(fā)了評論員文章,隨后,中共洛陽市委作出向楊岳同志學習的決定;8月10日《人民日報》在一版頭條位置刊發(fā)了通訊《小康路上領路人》;中央電視臺等中央、省市新聞媒體,也紛紛跟進,派記者來采訪楊岳。多年來,全國各地許多黨組織、公務員、商人乃至普通工人、農(nóng)民,紛紛到冷水溝參觀、學習。
我們最先采寫的典型人物楊岳之所以能引起省市領導部門的重視,受到上級媒體的關注,成為省、市的先進典型,并且能夠經(jīng)得起歷史的檢驗,我認為是與我的采訪人物報道的指導思想和立足點密不可分的。
我寫人物最擔心的不是能不能把人物寫生動,而是寫出來的人物真實不真實,能不能經(jīng)得起先進人物周圍群眾的檢驗,能不能經(jīng)得起歷史的考驗,特別是涉及先進人物清正廉潔方面時,更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因為你今天說這個人如何如何廉潔,保不準明天這個人就會因為不廉潔而被雙規(guī)了,那豈不是自打嘴巴?有些人物通訊寫得洋洋灑灑,讀起來生動感人,但很多人、特別是對先進人物知根知底的熟人讀后卻大撇其嘴——“瞎吹”!記者個人名聲不佳事小,損害報紙聲譽事大。
2003年6月下旬我?guī)е粋€文字記者、一個攝影記者到冷水溝采訪楊岳前,已從有關材料上大致了解了楊岳的情況。說實話,若想偷懶,找當事人聊聊,依照手頭掌握的材料寫篇幾千字的通訊根本不成問題,但是,我們沒有這樣做。我們到欒川縣城后就直奔目的地,當即就投入工作。為了“認識”楊岳、感受楊岳、正確地把握楊岳,我們拋開材料,投入了連續(xù)4天的采訪。我們這樣做并不是不相信基層提供的材料,而是我采訪有個習慣:不是經(jīng)過自己采訪得來的素材不用;不是自己耳聞目睹的材料不用;不是當事人親自介紹的材料不用;未經(jīng)證實的材料不用。
通過采訪,我們收集到了楊岳大量的先進事跡,還有一些關于楊岳同志拒收汽車、現(xiàn)金、黃金首飾的事例。盡管收集到的材料不少,但當時我還是有些不放心:與他一起工作的村干部介紹的情況真實嗎?他自己親口說的會不會言過其實?他拒收汽車、現(xiàn)金、黃金首飾會不會是為了“作秀”,而在“作秀”的背后另有受賄?縣、鄉(xiāng)、村安排的采訪者都說楊岳好,那些沒有被安排接受采訪的村民是不是也認同楊岳?我當時的想法是,如果這一系列疑問得不到回答,這個材料不敢寫;如果不能證明楊岳同志真的是一個深受絕大多數(shù)村民喜愛的好“村官”,我也不能寫;如果有群眾反映楊岳并不清正廉潔,即使楊岳這個人物我們不寫不行,但有關他廉潔方面的內(nèi)容我絕不會涉及!
為了解開我心中的疑團,我在公路上采訪了謝老漢,在村頭和一位婦女閑聊起楊岳,得出的結果都是對他的褒獎。通過隨機采訪,我對楊岳有了幾分好感,但還是不太放心。
在采訪安排上,我提出要到村里找一些群眾聊聊??h和鎮(zhèn)里的同志聽后讓村干部安排,并要給我們帶路。我當即說,各位都比較忙,不勞各位,我們想隨便找些群眾聊聊,再說了,有你們跟著,說話不方便。說白了,我是想甩開他們,收集一些楊岳的缺點、錯誤、意見,以便把握一個真實的楊岳。
擺脫了陪同,我與另外一個記者進了村。我們倆在街上轉(zhuǎn),見誰家的大門開著就進去拉家常;見地邊有人干活就上前采訪,了解他們對楊岳的看法,問得最多的是對楊岳有什么意見,他干村委會主任和黨支部書記這些年有沒有為自己撈好處,有沒有吃“黑錢”。
冷水溝是一個大村,村民居住在一條溝里,很分散,從溝口到溝里有好幾里地。我們走東家串西家,訪問了很多農(nóng)戶,聽的大都是楊岳這個人如何把村帶富了,什么時間幫誰家誰家解決了啥難事,這個人如何公道、沒私心,很豪爽……
最令我們“失望”的是,原本認為一定能聽到反面意見的一個“重點戶”,卻以失敗而告終。這戶的主人是前任村委會主任,楊岳上任他下臺,對楊岳意見比較大。后來,因為一些個人問題發(fā)生矛盾,見面都不搭理楊岳。我們不想讓縣、鄉(xiāng)、村人陪同,很大程度上就是為了想從這個“重點戶”口中聽到一些別處聽不到的情況。我們通過向路人打聽后假裝無意識地隨便摸到了這一家,不巧的是“當事人”做生意不在家,我們只好與他老伴“隨便”聊了起來。我們的話題也涉及她當家的過去當過村干部一事,但她始終沒有揭發(fā)出楊岳有什么問題,反而從頭到尾夸楊岳。
經(jīng)此明察暗訪后,我的心里才算塌實了,我被楊岳征服了,所以在后來的寫作過程中,可以說我是帶著一種敬佩之情,一氣呵成地完成了這篇長篇通訊的寫作。
文章是寫給讀者看的,而讀者特別是生活在先進人物周圍的群眾最有發(fā)言權。所以,我們采寫先進人物時,一定要深入、深入、再深入,求實、求實、再求實。成績是成績,缺點是缺點,千萬不能為了追求生動,為了樹立先進人物高、大、全的形象,而不下大力氣去搞清楚事實真相,僅憑熟人介紹、領導介紹或道聽途說,就往稿子里邊塞。作為一個黨報記者,要時刻牢記自己的職責,寫出來的報道才能對先進人物負責,對人民群眾負責,對歷史負責,同時也是對自己負責。
編校張紅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