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康琪
富商們總是夢想把自己的家園打造得像宮殿般奢華,許多古村落就是歷代巨商用財富堆積營建的聚落。以富庶和精致聞名的陜西韓城黨家村,被稱為“東方人類居住村寨的活化石”。誰也不知道,近400年來,黨家村的黨、賈兩巨族源源不斷地從外地馱回了多少銀兩,才鑄就了這個曾經(jīng)的繁華大夢。
“怎么都住在爺爺廟里?”
黨家村保留下來的規(guī)模僅為原貌的1/2,但在文物大省的陜西,它與西安古城墻并列,榮登世界文化遺產(chǎn)預備名單。那么,黨家村到底是什么樣子呢?
黨家村位于陜西韓城東北方向,西南距市治9公里,東距黃河3.5公里,坐落在雖然很小、卻是黃河一級支流的泌水河谷,所處地段呈葫蘆形狀,俗稱“黨圪土勞”。
站在河谷南邊塬上看去,村莊位于泌水北岸,背依高崗。河北岸數(shù)丈高的石壁,兼有河堤、屋基、保安功用。綠水東流,小橋碧柳,果園菜畦,秀色可餐。村東北崖上的寨堡,城樓高聳,雉堞如畫。若站在北塬塬畔俯瞰,青瓦千間,高塔樓閣,巷道幽深曲折,古木點綴其間,一派蒼翠,緊湊中透露出一種疏朗。
108國道從黨家村北塬上穿過。從北塬入村,有3條坡道,為東坡、西坡和居中的小坡。三道坡下的村口,都筑有哨門。黨家村的主巷道稱上巷,上巷兩端即東、西坡下的東、西哨門。上巷以寬窄變化構成曲折,上巷兩側(cè)均開有數(shù)條南北走向的支巷,支巷巷口絕不相對,只分別與主巷構成“丁”字形狀,次支巷也是如此。穿過上巷南邊的支巷,是下巷,下巷經(jīng)過幾個90度轉(zhuǎn)向,向東南延伸,通往下廟和文星閣。如此布局,都在追求一種曲折,意在讓視線透不過去。風水先生解釋說:這才聚氣,能聚集財氣、文氣、喜氣、生氣等等。
在這大小巷道的兩側(cè),坐落著一百來座四合院,還建有祭獻祖宗的11座祠堂,為崇拜神靈的文圣賢廟(俗稱上廟)、武圣賢廟(俗稱下廟),瞻仰文昌星和孔圣人、被稱為村標的文星閣。建有看家樓,大小巷口25座哨門,這是躲避兵荒馬亂之用的保安設施。還用被水流磨去棱角的河石鋪成巷道、坡道,砌就數(shù)丈高的石壁,這樣便形成了罕見的古建筑群。
來黨家村考查觀光的,較多關注這里的四合院。確實,與北京四合院、山西各大院相比,這里的四合院有明顯的不同:這里的房屋多為兩層;院落小,挨得緊,簡直擠在一起;門道多為走馬樣式:上首房屋不住人,只用來祭祖待客。
京晉四合院多是一層,面積大得多,布局也不同。例如北京,總有一個前院,多帶偏院,穿過垂花門才能進入正院,正院又是甬道又是花樹,要寬敞豁亮得多,除過臨街一面,還有專門修筑的界墻。黨家村四合院院基一般不足四分,一個獨立院落,雖有二進式、前院、后院、偏院的,但數(shù)量很少。上首的廳房和下首的門房都將地基橫向占盡,兩側(cè)廂房嵌在二者之間。廳房、門房向院一面的大部分檐水,先要流入廂房山墻上用磚懸砌的、緊承屋檐的水槽——俗稱筒槽,再流瀉下來。四面房子的背墻與廳房門房的山墻一起,構成院落界墻。這樣一來,留下的院子就很小了,有的還能擺下兩個乒乓球案子,有的只能放下一個。即使有人得到一塊較大的房基地,也多遵循這一格局,只是兩院三院并排修建而已。為節(jié)約地基,相鄰院落間兩家?guī)亢笃麻芩乃纼H僅一尺來寬,有的甚而把兩院廂房背墻筑得挨在一起,竟將水道修到墻頂上,廂房后坡檐水由墻頂水道先匯入筒槽后,再分別下瀉到自家院中。日本朋友將這小而擠的特點稱為“緊湊”。
“日進白銀成千兩”
黨家村主要有黨、賈兩族。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年),黨族始祖黨恕軒由本省原朝邑縣逃荒播遷至此定居,綿延至今,已傳25世。元末明初,賈氏由山西洪洞遷居韓城,后以郎舅之親定居黨家村,至今已傳24世。從輩分說,賈姓第六世相當黨姓第七世,相互兄弟相稱,直到現(xiàn)在保持不亂。
明朝的黨家村人以農(nóng)為主。在周圍土地已耕種罄盡時,有的勞力就進入本縣深山謀求發(fā)展:租地耕種、開荒、育林、畜牧,有了一定規(guī)模后被稱為“山莊子”。村中有關資料記載,黨家村人先后在韓城西北的冶戶川、盤道川、小麥川等地區(qū)都有過山莊子,黨族各門以及賈族都有子弟進山墾荒勞動過。到了明朝嘉靖末年,黨家村就出現(xiàn)了一次可以拿出200石糧食、300兩紋銀周濟鄉(xiāng)里,人稱“義翁”的黨氏掌門人。
只是,在韓城這個地方,由于地理環(huán)境制約,從農(nóng)業(yè)發(fā)家致富,是很有限的。韓城位于關中平原東北角與陜北黃土丘陵地區(qū)相接的過渡地帶,“七山一水二分田”。 明清幾百年中,可耕地大體穩(wěn)定在不足40萬畝的數(shù)量上。自古以來,韓城人為改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條件做過不懈努力。但直到民國時期,韓城水田總共也就萬畝多點而已。所以,韓城自然環(huán)境雖然近黃河,有低地,利于人口數(shù)量極少的先民生產(chǎn)生活,但在人口數(shù)量發(fā)展到一定規(guī)模時,要從農(nóng)業(yè)走出一條繁榮富足的道路就脫離客觀實際了。
韓城明朝或以前便有經(jīng)商的風尚和傳統(tǒng)。明朝末年,著名的文天祥式的民族英雄左懋第來韓出任縣令,他在《常平倉議》中說:“韓民好商賈,棄本務(農(nóng)業(yè))。余由汴雒來韓,途所至,華衣裳而迎道左(路邊)者,皆韓人也?!鄙陨苑啴?shù)乩稀犊h志》便可知道,明清幾百年間,比起農(nóng)業(yè),商業(yè)對韓城經(jīng)濟發(fā)展的作用要大得多。
黨家村的生意主要在河南南陽一帶,其興衰大致與清王朝的興衰同步。清初順治年間,黨德佩下南陽闖江湖,康熙初年,就在瀕臨白河的南陽重鎮(zhèn)瓦店創(chuàng)立了“恒興桂”商號??滴跏辏瑩肀灾?、割據(jù)云南的吳三桂發(fā)動叛亂,一度攻占四川、湖南,使湖北成了前線。南陽毗鄰湖北,擁有中原通過白河、唐河至漢江至武昌的黃金水路,于是,成了清軍的總補給站。至康熙十九年戰(zhàn)亂平息,長達八年的戰(zhàn)爭,給恒興桂帶來巨大的商機,使其成為瓦店第一大商號。乾隆年間,又有賈翼堂與黨玉書聯(lián)手,在瀕臨唐河的南陽重鎮(zhèn)賒旗(今為社旗)創(chuàng)設了“合興法”商號。咸豐年間,太平軍占據(jù)江浙一帶,截斷大運河這一南北運輸大通道。云南、貴州、四川北上的稅銀、商旅改由武昌上溯漢江、唐白河至南陽,再上陸路通過山西或者河北到達北京,給南陽地區(qū)帶來第二次巨大商機,從而使恒興桂、合興法兩大商號又得以長足發(fā)展。黨家村的生意,直到清末京漢鐵路修成,奪走南陽府南北運輸水陸碼頭的優(yōu)勢才告結(jié)束,延續(xù)達兩個半世紀之久。僅“合興法”興盛時期,就“獨有一條太平街,自筑碼頭自建倉。店員上千船編隊,分號遍布豫、鄂疆”。兩號鼎盛時,運回村里的,號稱“日進白銀成千兩”。相傳隔幾天就有鏢馱回村,隨后就會聽到吆喝號里有股份的人家去分銀子的鑼聲響起,就見到巷道里提著小斗、端著簸箕的人們來來往往。村中原來專供分配銀兩的“分銀院”至今完好。
韓城與山西一河相隔,渡過百米之寬的龍門古渡便是山西,又有昝村古渡、芝川古渡與山西聯(lián)系,而山西商人馳名天下。黨家村在南陽的生意就與山西商人處于既共存共榮又相互競爭的境地。賒旗規(guī)模宏大建筑精美至今完好的“山陜廟”,聽名稱為兩省商人所建,而翻閱清末民初時的《山陜廟捐資花名冊》,陜西只有韓城和華陰兩地商人姓名。韓城古為晉地,建筑、飲食、習俗等方面與山西多有相同之處,有此基礎,再接受其商業(yè)文化的影響,是很自然的事。
黨家村發(fā)財了,錢該怎么花呢?這是古今中外所有發(fā)財者都要遇到的難題。
發(fā)財了,錢該怎么花?
發(fā)了財后,黨家村生活自然豪華奢侈起來。一個僅半百來戶人家的村子里,開有酒家、藥鋪、羊肉店、雜貨店、打饃爐子、染織綢子的絲房、打造首飾的銀匠鋪、兩家有皇家參股的當鋪??為這個富有的群體服務。這還不夠,成箱魷魚海參,成捆綢緞夏布,景德鎮(zhèn)的瓷器,賒旗鎮(zhèn)的小五金,廣州十里鋪的水煙袋,甚至元宵節(jié)點的煙火,娶媳婦放的鞭炮??都要由南陽商號隨時送回。1858年,漢口被開辟為對外通商口岸后,黨家村又多了一些新鮮玩意,什么三炮臺雙刀牌紙煙、煤氣燈、手電筒、八音匣子、各式鐘表、留聲機、幻燈機、無聲電影??都比并不落后于時代的韓城縣城里早一二十年享用。
只知享受的財東過不了三代。仍然是受地域的影響,黨家村又在住房和文化教育上作了巨額投資。黨家村四合院的格局就是韓城四合院的格局,其特別的名聲只在于集中和完好而已。韓城四合院的特點深受地理環(huán)境影響。韓城西北部為山地丘陵,東南部為黃土平原與河谷川道。黃土平原被山地丘陵的水流沖刷出若干條溝谷,分割為成十塊南北窄東西長的小臺塬。這樣的地貌,怎能大量規(guī)劃安置晉中平原、京津平原上的豪宅大院呢?黨家村由康熙年間開始,廢舊建新,經(jīng)過幾代努力,至咸豐年間建成泌陽堡,才算完成基本建設。
同一時期,也開始了文教投資。韓城是座歷史文化名城,不僅是太史公故里,不僅是元代建筑保存最多的地區(qū),其科舉業(yè)績也足以傲視北方:明清兩朝,韓城共考取544名舉人,中解元者11人;自宋朝以來,中進士115名;元代,郝鼎臣高中狀元,清代,王杰又高中狀元。受其影響,在有了足夠財力后,從清朝中葉開始,黨家村就特別重視文化教育事業(yè)。多設私塾,聘請名師,努力與本邑名門望族聯(lián)姻,以求在門風和血緣上受到影響。幾代下來,效果顯著,從道光至光緒六十年間,村上中了1個舉人、1個拔貢、點了1個翰林,僅光緒一朝就出了44個秀才,其中有3個院考案首——州府舉行錄取秀才的考試的第一名。僅從私塾的數(shù)量就可看出黨家村對教育的重視。晚清時期,村中經(jīng)濟已經(jīng)嚴重衰退,但同時存在的能指出塾東、或處所、或塾師的私塾仍有6所之多。
科舉廢除后,黨家村讀書人沒有手足失措,而是順應時勢,為求變革,求真才實學,開始了新的努力。此后,賈家產(chǎn)生過一些有重要影響的人物,稱得上芝蘭玉樹,人才濟濟。新中國成立后,黨家村文脈依舊在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