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私生子之謎
臺灣臺北縣永和市豫溪街,蜿蜒盤繞的小巷弄,一幢屋齡超過30年,狹窄簡陋的二樓公寓里,住著一位70余歲貧病老人。這位名叫邱明山的老者,看似平凡,他的際遇卻極不平凡。因為他的親友認為他可能是蔣經國“另一個兒子”,或者是蔣介石的“另一個孫子”。與蔣家交情深厚的婦聯(lián)委員周秀蘭透露,蔣經國當年在江西認識邱明山母親邱楊氏,她生下這兒子一個月后去世。
談起邱明山,早年蔣孝勇(蔣經國三子)一位密友回憶:邱明山年輕的時候和朋友一塊喝酒,酒酣耳熱,毫不忌諱地說:“蔣家子弟當中,數我的血統(tǒng)最純正?!鼻衩魃窖韵轮?,只有他的父母都是純中國血統(tǒng)。一如蔣緯國和朋友開過的玩笑:我們蔣家真像是聯(lián)合國。蔣家家族成員除了中國人,還有俄國人、美國人、德國人、日本人……。說這話的蔣緯國,就有日本血統(tǒng)。邱明山殊不知他的酒后放言高論,犯了蔣家大忌,至少某些孝字輩兄弟聽了心里五味雜陳。
但日前媒體報道,邱明山本人否認了此事。此事或成鬧劇。
貿易保護害死外資公司?
盡管國際社會普遍期望中國能夠拯救衰退中的全球經濟,但外國人發(fā)現在中國做生意仍像以前一樣的困難。受本國國內經濟衰退影響,很多外資公司更加熱衷投資中國。但歐美出口到中國的貨物在過去一年里基本保持平穩(wěn),數量不到7%。盡管中國政府制訂的經濟增長目標為8%,但對外國公司整體銷售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當然也有外資公司在中國做得不錯,特別是在價值鏈的兩個極端:一是奢侈品、光纜、大飛機;另一端是石油、礦石和可循環(huán)利用廢棄物。但在一些中間領域,法律和其他無形的障礙阻礙著外國公司與中國客戶做生意。盡管中國加入WTO時作出承諾,但出版、通信、石油勘探、批發(fā)零售、制藥、銀行和保險仍存在保護和禁入政策。腐敗、貿易保護、政府法規(guī)在所有的領域限制著外資公司。
地方官員盡力保護當地公司,經常給它們優(yōu)惠的土地和信貸政策,或者放寬政策限制。政府通過它們掌控的媒體操縱著廣告的價格。外資公司想要克服那些障礙傾向于在中國本土生產產品;它們還花費很多時間和努力來建立分銷渠道和提升品牌知名度。
很多外資公司在中國取得成功所用的一個策略是提高定價——是不是很驚訝?因為中國的工資水平還很低。尼爾森公司的調查表明,中國人相信外資公司的產品是貴的,盡管事實有時不是這樣。他們建議外資公司應該更關注市場競爭而不是成本。蘋果、通用、李維斯都將在中國銷售的同樣產品定價高于其他地方,許多奢侈品牌也這么干,但很少有外資公司取得相應的回報。
電視拯救世界?
直至今日,電視——這項20世紀20年代發(fā)明的技術,許多人仍然視之為理所當然的重要變革力量。這種變革擁有巨大的潛在范圍:到2007年,全球每4人就有一個擁有電視,這相當于11億個家庭可以收看節(jié)目。到2013年,還有1.5億個家庭步入這一行列。
電視正在以驚人的速度在社會上蔓延。電視在印尼農村的普及就是一個例證:在農村電氣化兩年后,電視平均擁有率達到30%;7年內60%的家庭將擁有電視。而在這一地區(qū),人均收入每天約2美元,同電視相比,擁有冰箱的家庭只有不到5%。電視是如此可愛,以致于那些沒有通電的地區(qū),人們即便使用電池也要擁有一臺電視。
在不太遙遠的將來,全球每天播放的電視節(jié)目可能達到240億個小時,這意味著每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接近4小時。當然,在這些時間內的確可以有更好的活動,但看電視可以讓人面對新想法和不同的人,可以讓人們更好地認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