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克梅
中國兒童的想象力狀況令科學界陷入憂慮。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世界21個國家的調查顯示,雖然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創(chuàng)造力在所有參加調查的國家中排名倒數(shù)第五。在被調查的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象力的只占4.7%。“想象力的缺乏已經嚴重制約了我國青少年的創(chuàng)造力。”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科普作家協(xié)會副理事長孫云曉舉例說,在國際科學組織評選的“2001年全球重要科學發(fā)現(xiàn)100項”中,中國僅有3項上榜,其中有兩項還是與美國科學家合作完成的;中國學子每年在美國拿到博士學位的約2 000人,為非美裔學生之冠。美國專家評論說,雖然中國學子的成績了得,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卻是大大缺乏。
由此,讓我們想到了一位美國媽媽“保衛(wèi)想象力”的案例: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已經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這位媽媽很吃驚,問她是怎么認識的。伊迪絲告訴媽媽是她的幼兒園老師薇拉小姐教的。母親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勞拉三世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象力。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能把“O”說成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后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 000萬美元。最后的結果出人意料:伊迪絲的母親勝訴了。
很顯然,西方教育將想象力的發(fā)展放到了神圣不容侵犯的重要位置。如果將知識比作一種交通工具,它就是汽車,讓工作效率提高很多,而想象力就是宇宙飛船,可以帶來開拓性甚至顛覆性的進步。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睙o論社會文化、教育文化和教育觀念,都將想象力當作寶貴的教育資源,當作值得放大,值得尊重的能力和魅力象征。所以,法院才對看似荒誕的事情進行了“想象力至上”的判決。
這樣的事情如果發(fā)生在我們身上,法官和法院肯定會認為家長“有神經病”,人們會認為家長是“胡攪蠻纏”。因為無論在學校、家庭還是社會,教育目標更多是強化知識養(yǎng)成。特別是在高考需要模式化答案的今天,孩子們的思維發(fā)展不得不圈定在一個既定范圍,進行奮斗拼搏。因為這種四平八穩(wěn)的答案更容易得到高分。老師喜歡聽話的孩子,反感“唱對臺戲”的孩子。那些鋒芒畢露、標新立異、奇思怪想、個性十足的答案總會被認為“荒誕不經”。鼓勵順從、聽話,不鼓勵獨立見解;鼓勵穩(wěn)妥、可靠,不鼓勵“異想天開”。我們的社會文化、教育文化為孩子制造了一個局限性很大的“思維鐵房子”,使孩子們不敢逾越。孩子想象和夢想的嫩芽被“統(tǒng)一化”和“標準化”給“吃”掉了。殷切希望我們的老師和家長像美國媽媽那樣保護孩子的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