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有訓
粵教版選修4教材《中國現代散文選讀》所選鄉(xiāng)土作家王充閭的《碗花糕》,是一篇具有多重審美意義的散文。其中體現的親情之美、倫理之美、人性之美,至今讀來,讓人唏噓不已,感慨萬分。
其豐富的情感內涵,其表現的人物的美好品質和折射的人性之美,《碗花糕》讓我們重新審視現代社會與現代生活。在物質欲望充斥人們精神世界的今天,該如何重拾人性中的美好,讓我們的情感與物質一樣豐富,讓生活多一些生命的本真,少一些浮華的喧囂;多體味親情的溫馨,少追逐利誘的云煙。在紛繁的世俗街頭,不使自己的靈魂漂游。閱讀《碗花糕》,如能領悟這些,就是生命至美的回歸。
鑒于此,在引領學生鑒賞這篇精美散文時,我緊緊抓住全文的情感主線。作者瑣碎平淡的敘事中,包蘊著濃烈悠遠的情愫。作品寫了嫂嫂、父母、我等幾個生活在僻遠山村的普通人,一個幾經苦難煎熬的貧困之家,一份家庭生活中可貴的親情。全文以嫂嫂的命運為暗線,以我的體驗為視角,以家庭的喜悲為敘事著眼點,作者從四個方面即溫馨之愛、變故之痛、改嫁之爭、哀挽之悲一一展現親情之美、人性之光。
1.溫馨之愛樂融融。碗花糕,文中既是鄉(xiāng)風鄉(xiāng)俗的典型代表,更是美好歲月的歷史見證。作品中,它凝聚了一家人的快樂和滿足,凝結了嫂嫂的一腔真愛和對家的愛戀、對父母的孝敬、對“我”的疼愛。在文中,它是愛的化身,是情的代名詞。再者,文章以諸多細節(jié)呈現家之溫馨,如除夕守夜,場面熱烈,其樂融融:“一家人歡歡樂樂地說著笑著”,我到處“亂跑”,“聽從嫂嫂的調遣”;煮吃餃子場面熱烈而喜慶:包餃子、吃銅錢、揭謎底,“滿場轟然騰笑起來”。物質雖不富有,生活卻充滿溫情。除夕之夜,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期盼,家人間衷心的祝愿——普通的家庭,平凡的生活,傳遞著醉人的溫馨。
2.變故之痛欲斷腸。大哥的不幸病逝,使這個平靜和樂的家庭瞬間跌入萬丈深淵,家園失去支柱,家庭突然變亂,精神失去依托。就是這不幸,讓我們看到親情的不可缺失,親人的無可替代,更讓我們懂得珍惜世間最珍貴的情感。
作者給我們重現了幾個催人淚下的細節(jié)和場景: (1)父親的悲痛欲絕。大哥去世后,“父親逢人便講:‘人間難覓后悔藥,我真是悔青了腸子?!备赣H和嫂嫂“不合眼的枯守著”,“希望能看到大哥長舒一口氣,蘇醒過來”,入殮時,父親“雙手錘打著棺材,拼死命的叫喊”,“連續(xù)幾天,父親都在深夜里到墳頭去轉悠,幻想能聽到大哥在墳里的呼救聲”,父親的喪子之悲,甚于切骨之痛,都表現在那絕望里的幻想中了。(2)母親、嫂嫂無言的悲傷?!澳赣H和嫂嫂雙雙地病倒了,東屋臥著一個,西屋臥著一個,屋子里死一般的寂靜”,原本“總帶著盈盈笑意”的嫂嫂,“冬去春來”,“襯著一幅瘦弱的身軀和沒有血色的面孔,似乎一下子蒼老了許多”。母親和嫂嫂,一個喪子,一個喪夫,共同的愛的寄托瞬間消失。(3)嫂嫂綿綿的愛。嫂嫂對我的愛伴隨我的成長,哪怕在嫂嫂最消沉的時候。為了我上私塾,“一連幾天,起早睡晚,忙著為我縫制新衣,做碗花糕 。”嫂嫂承受著無情的精神打擊和內心的悲痛,為了家,為了“我”,那份堅強,那份愛心,給我們的,就不僅僅是感動了。
3.改嫁之爭顯大愛。大哥去世,嫂嫂的去留問題就擺在了父母與嫂嫂面前。按封建傳統(tǒng)觀念,在這山高皇帝遠的偏僻山村,即使嫂嫂想改嫁,也肯定會遭到父母的堅決反對,更何況家庭唯一支柱的坍塌!對嫂嫂而言,耽誤的是青春,毀的是一生的幸福。這個不幸的家庭卻給我們全方位展示了人性的光輝:失去哥哥這一頂梁柱,只留下年邁的父母、幼小的“我”、帶個小女兒的嫂嫂——這是個陷入絕望深淵的家!可父母為了年輕的嫂嫂的未來,壓抑內心的難舍與傷悲,想方設法勸嫂嫂改嫁,而嫂嫂為了“我”的父母和幼小的“我”,堅決不愿改嫁,不愿拋棄這個家。試想,誰不希望擺脫困境?誰不愿過幸福生活?嫂嫂,這一平凡女性,愛的無私、博大、善良;父母,這兩位老人的深明大義、大慈大悲,絕非“樸實”之類詞語所能簡單詮釋的?!改笎蹆合比缤瑦叟畠海瑑合本垂派跤趷鄹改?。他們內心都深藏巨大的痛苦矛盾:割舍親情,兒媳或許找到幸福;尋找幸福,摯愛的老幼將無所依靠。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每一個細胞都如此充滿親情,以親情阻隔功利,我們的社會將會多么的和諧!嫂嫂迫于壓力而忍痛改嫁,但每年回娘家都要接我和我的父母到嫂子的娘家住幾天。仍然像女兒見到父母,像外出的母親回家見到朝思暮想的兒子。讀著這些細節(jié),無異于一場心靈的暴雨蕩滌!在教學過程中,許多同學都感嘆:我有一個這樣的嫂子該多幸福!
4.哀挽悲慟空遺憾。從小承受嫂嫂愛的甘露,被嫂子視同己出的“我”,長期在外,未能關心、回報嫂嫂,對嫂嫂的離世,痛徹心肺!我“萬分難過”“萬分悲戚”,作者引用韓愈《祭十二郎文》中的一段文字,乃發(fā)自內心的深深自責與愧疚:“汝病吾不知時,汝歿吾不知日,生不能相養(yǎng)以共居,歿不能撫汝以盡哀,殮不憑其棺,窆不臨其穴……彼蒼者天,曷其有極!”一位“母親“,一位高尚的女性,對“我”付出了太多太多,而“我”回報的卻太少太少!作者如泣如訴,柔腸百結的悲苦情狀,讓我們看到嫂嫂愛的另一種回報!讀韓愈的《祭十二郎文》,我們墮淚,是因為親情血緣,而讀《碗花糕》,我們落淚,是基于親情而又超越親情的大愛!當我們讀到結尾處“經常把碗端起來看看,可是,你父親手哆嗦了,碗又太重……”時,我們的心也為之碎了!父母對嫂嫂的無盡懷念,睹物思人時的悲傷,因悲傷而無法自制的行為,寥寥數語,讓人悲何以堪?!嫂嫂的逝去已無法挽回,唯一的感情寄托也破碎了……
《碗花糕》敘事質樸,如話家常;真情涌動,汩汩如潑。這是作者的肺腑心語,真誠而清純,讓我們傾耳細聽;這是流過喧囂旁的潺潺小溪,流進我們干涸躁動的心田。讀《碗花糕》,讓我們的心靈一次次受到撞擊與震撼,使我們的情感世界激起一陣陣波瀾!“嫂嫂”、“父母”,這些平凡生活中最平凡的人物,常常淡出我們忙碌生活的記憶,而一旦展現在我們面前,卻是如此高大,令人難以忘懷——高尚與純潔,無私與善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碗花糕》中人性的璀璨光輝,親情的溫馨美麗,不僅映照了我們世俗的觀念,更喚醒了我們沉睡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