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甫
人們或許能從他在一場音樂會后步下指揮臺的步履蹣跚中察覺到歲月的滄桑,但在指揮臺上,海丁克與50年前剛剛發(fā)跡時一樣,容光滿面
2008年2月份,在北京與上海的舞臺上,大眾終于目睹一位經(jīng)久不衰的唱片英雄跳出CD套封,活靈活現(xiàn)地出現(xiàn)在指揮臺,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演繹馬勒第九交響曲,布魯克納第七交響曲以及海頓的101交響曲。
不管是在事先還是之后,媒體均對芝加哥樂團的到訪給予了最高評價,毫不吝嗇地使用幾乎有悖新聞準(zhǔn)則的溢美之語,使得隨后到訪的維也納愛樂樂團和祖賓?梅塔都將面臨言窮詞盡之困。
率領(lǐng)芝加哥交響樂團訪華演出的,正是80高齡的指揮大師伯納德?海丁克。歲月不饒人,海丁克日漸蒼老,事業(yè)的炙熱程度卻絲毫不減。兩年前他剛剛從巴倫伯伊姆手中接下芝加哥交響樂團首席指揮的重任,并帶領(lǐng)樂團到包括倫敦逍遙音樂會等地巡演,大獲成功。
在北京,海丁克感慨萬分地述說起自己指揮音樂會的經(jīng)歷:“我為黑發(fā)人,聽眾為白發(fā)人;我為白發(fā)人,聽眾依舊為白發(fā)人?!毖韵轮?,音樂會年輕聽眾少之又少。如果說在歐美國家以及日本等傳統(tǒng)意義上的古典音樂大國,伴隨著人口老齡化聽眾也日趨老齡化,在中國,聽眾年齡層次的分布則令包括他在內(nèi)的不少指揮大師詫異不已。
國家大劇院對2月13日及14日兩場海丁克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音樂會作了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60歲以上的觀眾只有不到2%。
就在芝加哥訪華演出期間,傳來了美國格萊美獎的消息——由海丁克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錄制的肖斯塔科維奇第四交響曲奪得了格萊美最佳管弦樂錄音獎。
人們或許能從他在一場音樂會后步下指揮臺的步履蹣跚中察覺到歲月的滄桑,但在指揮臺上,海丁克與上世紀(jì)60年代剛剛發(fā)跡時一樣,容光滿面?!拔冶仨氄J(rèn)老,但如果我服老的話,就一事無成?!?/p>
也許除了世襲的王位和指揮,沒有一份行當(dāng)能夠干到耄耋之年。托斯卡尼尼和克倫佩勒80多歲依舊活躍在指揮臺上,傳奇式的斯托科夫斯基90多歲時還在指揮?!斑@便是指揮家的優(yōu)勢所在,”海丁克指出,“我們不是器樂演奏家或歌唱家。他們70多歲時根本無法演唱,因為聲帶已經(jīng)老化,你也演奏不動樂器,因為手指會得風(fēng)濕病。但指揮的技藝不需要指間的太多功夫,而是具有一種姜還是老的辣的特質(zhì)?!?/p>
當(dāng)今能與海丁克資歷抗衡的,除了洛林?馬澤爾、科林?戴維斯爵士、喬治?普萊特雷、庫特?馬舒爾和克里斯托弗?多納伊之外便別無他人。在京滬兩地的新聞發(fā)布會中,海丁克言簡意賅,沉默寡語,一雙銳眼時刻注視著翻譯和發(fā)言者,雙手?jǐn)[弄著小動作,不知是急于離開發(fā)布會去看看中國的大好河川,還是想與隨同而來的太太帕特里莎和在耐克中國區(qū)擔(dān)任總經(jīng)理職位的兒子團聚,美美飽餐一頓。他明確告訴樂團和中國主辦方,拒絕任何媒體采訪,卻對堅定的樂迷網(wǎng)開一面,為他們簽名并合影留念。
在他此次與芝加哥訪華之前,唱片便是大師與中國樂迷的音樂信使??v觀海丁克職業(yè)生涯,由他擔(dān)任音樂總監(jiān)或者首席指揮的樂團包括荷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樂團、倫敦愛樂樂團、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德累斯頓國家交響樂團和現(xiàn)在的芝加哥交響樂團。經(jīng)常與他合作的還有柏林愛樂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以及倫敦交響樂團。這些團體無一不是錄音界的寵兒,占據(jù)了名版唱片的半壁江山。
伯納德?海丁克毫無疑問也是昔日唱片列強之一Philips的頭牌紅人。
海丁克龐大的唱片目錄包括了諸多重量級的交響樂全集錄音,極富代表的是三套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錄音,分別為Philips和LSO Live錄制,以及一套LSO Live再版的Philips錄音,讓人直接聯(lián)想到了同樣留有3套DG貝多芬交響曲全集錄音的卡拉揚。他與柏林愛樂樂團合作的馬勒交響曲全集錄音在強者如林的馬勒錄音中屹立不倒,自成一派。
除了大部頭的交響樂,海丁克也秉承指揮大師的一貫風(fēng)范,在指揮歌劇方面神采奕奕。他與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為EMI錄制的瓦格納《尼伯龍根的指環(huán)》也是最接近于瓦格納1876年首演標(biāo)識的錄音,較之其他版本更為小巧玲瓏,干凈利落。若不是埃娃?馬頓的布倫希爾德有失水準(zhǔn)(對于《指環(huán)》來說是致命的打擊),這一版本無疑將會成為《指環(huán)》的絕佳版本。
此外海丁克道別歌劇后數(shù)年再度指揮蘇黎世歌劇院,由DG錄制發(fā)行的瓦格納《帕西法爾》DVD也備受好評。錄制完DVD后半年不到,海丁克重返闊別5年的倫敦科文特花園皇家歌劇院,指揮了《帕西法爾》,引起轟動,被譽為歌劇院有史以來最佳的《帕西法爾》演出,至今仍無人超越。
值得一提的是,海丁克的指揮功底深厚扎實,絕無嘩眾取寵,而更多的是超前的思考和細(xì)致的研究。這位學(xué)者型指揮的錄音水準(zhǔn)猶如“石佛”李昌鎬的收官功力,堅不可摧,且一貫維持在高標(biāo)準(zhǔn)和高水準(zhǔn),也使得海丁克的錄音成了質(zhì)量、品牌與名氣的三保險。 ★
(作者為KLASSIKOM音樂資訊中心總監(jiān))
伯納德?海丁克 1929年3月4日生于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個富裕世家。26歲時就被聘為荷蘭廣播樂團副指揮,次年擔(dān)任荷蘭希爾沃?jǐn)⒛窂V播樂團首席指揮。此后,海丁克的指揮生涯一帆風(fēng)順,而且輝煌。
1961年,他成為阿姆斯特丹皇家音樂廳樂團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常任指揮,1964年任樂團的音樂總監(jiān)兼首席指揮,這意味著他坐上了世界一流樂團的頭把交椅,此時他才35歲。
海丁克在皇家音樂廳樂團任職的1967年到1979年期間,還兼任倫敦愛樂樂團首席指揮。1977年,英國格林德伯恩歌劇院音樂總監(jiān)由海丁克接任,1982年,海丁克首次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指揮演出。
1985~1986年樂季是海丁克最忙碌的一年,他先后指揮了波士頓交響樂團、蘇黎世音樂廳管弦樂團、柏林愛樂樂團、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等,并在倫敦皇家歌劇院指揮演出理查?施特勞斯的歌劇《阿拉貝拉》。
50多年來,海丁克的敬業(yè)樂業(yè)在世界樂壇上有很高威望。為了表彰他在音樂文化上的卓越貢獻,各國政府授予他多項勛章及頭銜,如1969年被荷蘭女王冊封為爵士,1977年被授于大英帝國榮譽爵位,1988年榮獲牛津大學(xué)音樂榮譽博士學(xué)位,1991年獲得荷蘭伊拉斯默斯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