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琳
[摘 要]代位繼承是繼承法領域一項重要的制度。關于代位繼承的性質問題,理論界一直以來存在代表權說和固有權說兩種理論的爭議。我國代位繼承理論采用代表權說 ,存在明顯不足。本文從代位繼承的概念及特點、性質等方面對代表權說和固有權說加以分析,闡明選擇代表權說為宜。
[關鍵詞]代位繼承 固有權說 代表權說
一、代位繼承概念及特點
我國的《繼承法》第八條規(guī)定:“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 , 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卑凑找?guī)定,代位繼承是指在法定繼承中,未喪失繼承權的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時,由被繼承人的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代位繼承其應繼份額的制度。從代位繼承的定義我們可以看出代位繼承有如下特點 :
(一)代位繼承適用于法定繼承。
代位繼承作為法定繼承的一種特殊情況,適用法定繼承的相關法律規(guī)范來確定繼承人的范圍、,順序及遺產分配份額,只有在法定繼承中才能發(fā)生代位繼承。在遺囑繼承中,若遺囑中指定的繼承人先于立遺囑人死亡的,則遺囑中所涉及的遺產按照法定繼承辦理,即由立遺囑人的法定繼承人按照法定繼承繼承,因而在遺囑繼承中不發(fā)生代位繼承。
(二)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
這是發(fā)生代位繼承的前提條件。如果被繼承人的子女在被繼承人死亡之后死亡的,則按照一般法定繼承處理,不發(fā)生代位繼承。被繼承人的子女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既包括自然死亡,也包括宣告死亡。另外,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只能是被繼承人的子女而非其配偶、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其他法定繼承人。
(三)代位繼承人只能是被繼承人死亡時被繼承人子女的存活的晚輩直系血親。
根據(jù)我國《繼承法》規(guī)定,除了晚輩直系血親外,配偶、長輩直系血親、旁系血親等親屬都沒有代位繼承權,同時根據(jù)《民法通則》第 9 條規(guī)定 :“公民從出生時起到死亡時止,具有民事權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義務?!币虼耍挥性诒焕^承人死亡時尚存的被繼承人子女的晚輩直系血親才享有代位繼承權。
(四)須被繼承人生前未喪失繼承權。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貫徹 <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 >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第 28 條規(guī)定 :“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其晚輩直系血親不得代位繼承。如該代位繼承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或對被繼承人盡贍養(yǎng)義務較多的,可適當分給遺產?!睆倪@一司法解釋看,代位繼承人的繼承權受到被代位繼承人狀況的影響,因此我國繼承法在代位繼承權的性質上,采取的是代表權說。代表權說和固有權說是關于代位繼承權性質的兩種不同學說。固有權說認為:代位繼承人參加繼承是依據(jù)自己本身固有的權利,和被代位繼承人的權利無關,因此被代位繼承人喪失繼承權或放棄繼承權,并不影響代位繼承人的代位繼承權,代位繼承人仍享有繼承被繼承人遺產的權利。日本、瑞士等國的民法即采用固有權說。代表權說認為 :代位繼承人參加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不是依據(jù)自己本身固有的權利,而是代表被代位繼承人繼承被繼承人的遺產,也就是說代位繼承人在參加繼承時,是以被代位繼承人的身份,而不是以自己的身份出現(xiàn)的,并且代位繼承人只能以被代位繼承人的身份取得被代位繼承人應繼承的份額。根據(jù)該學說,如果被代位繼承人喪失繼承權或放棄繼承權的話就不能發(fā)生代位繼承。法國民法即采用代表權說。代表權說意義上的代位繼承明顯對于喪失繼承權的繼承人的晚輩直系血親十分不利。
二、代位繼承的性質比較
在法學上,對于代位繼承的性質,存在兩種學說。其一是代表權說,即代位繼承是代位繼承人代表被代位繼承人的權利而繼承。法國民法典就明確規(guī)定,代位繼承就是使代位繼承人取得被代位繼承人的地位,親等和權利,如同被代位繼承人未死而繼承。法國民法典就明確規(guī)定 ,代位繼承就是使代位繼承人取得被代位繼承人的地位,親等和權利,如同被代位繼承人未死而繼承。當被代位繼承人放棄或喪失繼承權時其直系血親卑親屬自然就沒有代位繼承權了;其二是固有權說 ,即代位繼承是代位繼承人以自己的身份享有直接繼承被繼承人的財產的權利。日本民法典就規(guī)定 ,子女先于父母死亡 ,或因繼承欠格 ,解除繼承權等原因而不能成為父母的繼承人時 ,允許直系血親卑親屬為繼承人。代表權說強調代位繼承人代替被代位繼承人行使權利 ,把被代位繼承人先于被繼承人死亡并在死亡前未喪失或放棄繼承權作為代位繼承發(fā)生的先決條件;固有權說則明確規(guī)定代位繼承是因代位繼承人固有的身份關系而發(fā)生的 ,已死亡且生前已喪失或放棄繼承權的被代位繼承人 ,未死亡但已喪失或放棄繼承權的被代位繼承人 ,其晚輩直系血親卑親屬均可代位繼承。我國代位繼承理論和實踐采用了代表權說。就這兩種學說比較而言 ,固有權說更科學 ,更符合我國繼承法及相關法律的立法精神 ,代表權說則是不可取的。
(一)代表權說違背了民法民事主體理論的基本精神。
代表權說認為代位繼承人是代表被代位繼承人的權利而繼承。但依照民法理論 ,被代繼承人已先于被繼承人死亡 ,他的民事權利能力已消失 ,不可能成為民事主體 ,自然也不可能享有任何民事權利 ,包括繼承權。所以根本就沒有繼承權讓代位繼承人來代表。同時被代位繼承人已無民事主體資格 ,也就無什么地位而言 ,因此代位繼承人也不可能代替被代位繼承人的地位而繼承。代表權說是不合邏輯的;固有權說認為代位繼承人是因自己固有身份直接繼承被繼承人財產的權利。表明代位繼承人是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直接從被繼承人那里取得遺產。被代位繼承人的存在只是表明代位繼承人與被繼承人身份關系的一個聯(lián)結點 ,所以固有權說是合理的。
(二)代表說違反了我國法律一貫堅持的責任自負 ,反對株連的原則精神。
被代位繼承人生前未喪失或放棄繼承權 ,其晚輩直系卑親屬享有代位繼承權。被代位繼承人生前喪失或放棄繼承權時 ,他的直系血親卑親屬便沒有代位繼承權。這樣 ,一個人的行為所產生的法律后果由與該行為毫無關系的另一個人來承擔 ,是不符合我國法律的基本精神的。放棄、喪失繼承權的行為主體是被代位繼承人 ,他的法律行為或違法行為引起的不取得遺產的法律后果只能由他本人承擔。若依固有權說 ,代位繼承人就不會因為被代位繼承人喪失或放棄繼承權而喪失自己的代位繼承權 ,即不會僅因他人的過錯或任意行為而使自己的正當權益受損。
(三)代表權說違背了創(chuàng)立代位繼承制度的目的。
世界各國創(chuàng)設代位繼承制度是為了保護代位繼承人的物質生活和經(jīng)濟利益 ,而不是被代位繼承人的權益。如果僅因與這一法律制度目的承受主體之外的人的個人行為便使該制度的目的不能實現(xiàn) ,表明該法律制度是不科學、不完善的。
參考文獻
[1]董淳鍔,《代位繼承的性質分析》,中山大學學報論叢,2003年第2期
[2]王娟,《關于我國代位繼承若干問題的探討》,甘肅政法成人教育學院學報,
2005年第56期
[3]劉春茂主編,《中國民法學·財產繼承》,公安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