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欣 張 尚
我國普及英語教學20多年來,學生從小學開始到大學經過十多年的英語語言認知訓練,完成英語基礎階段的學習,多數學生都能寫出沒有嚴重語病的文章。但是,我國學生受多年標準化考試模式束縛,大型英語考試中作文部分的基本要求都是限定時間、限定話題、限定文章字數。因此,為了考試作文獲得較高分數,無論是在中學英語作文、高考英語作文,甚至大學英語作文訓練中,教師都會給學生提供一些標準句型、套句,甚至被稱為“萬能句”的,學生的作文充滿了明顯格式化的句型,相同句義贅述,內容枯燥,思維僵化。因此,在訓練學生練習用英語寫作時,必須消除妨礙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種種弊端,鼓勵學生用已學過的英語單詞和語法知識,寫出自己想表達的思想。
一、改變話題訓練方式,鼓勵多層面話題
現行的英語寫作訓練過程基本采用“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教師講評”的方法,在此過程中,類似工廠生產車間里的零件:限定零件所用材料—按照圖紙加工—產品監(jiān)控,教師做了大量的控制性工作。經過如此訓練后,學生只不過學會了照葫蘆畫瓢,勢必會導致學生思維的僵化。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命題進行發(fā)揮,使原有命題得到開放式解讀。有些學生害怕寫作文,其主要原因是他們感到對教師所給的命題無話可說,再通過自己掌握有限的英語單詞表達枯燥的思想,最終變得對英語寫作不感興趣。引導學生就所給話題進行發(fā)揮,就是鼓勵學生求新、求異。訓練學生發(fā)散式思維,可以要求學生在同一個話題下討論不同的側面。如,要求學生練習寫英語的“通知”,在完全沒有限定“通知”內容的情況下,學生可能寫出五花八門的“通知”。
二、鼓勵質疑,引導學生提高評判能力
要鼓勵學生發(fā)表個人見解,培養(yǎng)學生主動質疑的內在動機。教師盡量避免直接評判學生作文,可以在教師的組織下,學生互相交換閱讀習作,并在閱讀后給作者提出建議。如,學生閱讀其他學生的作文時,指出其不合語法、單詞用錯的地方及拼寫錯誤,教師可以將學生總結的錯誤語句集中起來,再組織學生互相修改彼此的作文,這會使學生讀者和作者都能提高英語句式表達能力。閱讀他人的文章后,每個學生從各自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見解,教師可以收集學生評選出來的好文章,再組織學生輪換閱讀,互相啟發(fā),從而大大拓寬了思路和解決問題的范圍。
三、減少強制性寫作,引導學生主動思考
一般來說,學生英語作文受英語水平的影響,詞匯量、句型認知不足,再加上客觀條件如文章字數、話題的限定,教師有模式化的評判標準,導致學生缺乏寫作激情。如果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寫作文,就意味著我們“將馬兒牽到河邊,逼其喝水”,學生有可能提交一篇應付的文章。雖然作為受教育對象,但學生應有足夠的思維自由和思維活動空間,把學習知識、掌握語言技能與自己的生活體驗、興趣、價值觀結合起來。在實際生活中,一個人反復探索一個問題的答案而毫無結果時,可以把問題暫時擱置幾個小時、幾天或更長時間,然后再回頭思考,很有可能很快找到解決辦法,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中被稱為“醞釀效應”。在教學中,我們利用這種方法,給學生一定的權利,試行交作業(yè)最低量的方法,也就是允許學生在一學期應交的作業(yè)量中交不少于70%的作業(yè);學生可以選擇個人感興趣的話題,經過認真思考,寫出有個性、有新意的作文;允許學生對自己暫時沒有想法的話題作文延遲交上。這樣,學生可以變被動為主動,積極思考“我要表達什么”,這同時要求教師設定作文話題時要著眼于熱門話題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通過布置學生感興趣的、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話題,使他們開闊思路,活躍思維。
在幫助學生寫作文中,我們可以將一個母句分解為句型結構部分、關鍵詞部分和修飾語部分,讓學生找出不同的單詞、詞組和句型做替換練習,形成多個不同含意的子句,再比較多個子句之間的語意差異。此類練習可以擴大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不要囿于書上所給的答案,靈活地運用所學句型。
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師引導下的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的教學方法受其教育教學理念影響。只有教師的觀念更新了,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教學活動才能發(fā)生靈活多樣的變化,這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重要保障,它能喚起學生發(fā)自內心的求新、求異意識。學生學習英語寫作,不單純是語言知識學習,還是思維方式的訓練過程。教師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學會思考、學會解決問題和用現有知識去創(chuàng)新、超越的能力,這種能力基于一種求新、求異的意識。寫作以抒發(fā)個人觀點為宗旨,是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多維思考的良好途徑。
(責任編輯韓大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