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平 馮慶元
北朝民歌《木蘭詩》在寫木蘭從軍歸來、恢復(fù)女妝的情景時說:“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zhàn)時袍,著我舊時裳;當(dāng)戶理云鬢,對鏡帖(貼)花黃。”那么,什么是“花黃”呢?花黃是古代流行的一種女性額飾,又稱額黃、鵝黃等,是把金黃色的紙剪成各式裝飾圖案貼于額上,或在額間貼上黃色。這種化妝方式起源于南北朝,當(dāng)時佛教盛行,愛美的女性從佛像上受到啟發(fā),漸成風(fēng)氣。關(guān)于“花黃”的由來,還有個傳說——
一天,南朝宋武帝的女兒壽陽公主正仰臥于宮殿檐下曬著太陽小憩,一陣微風(fēng)吹來,滿院落英繽紛,有幾片梅花正好飄落在憩息的壽陽公主額頭上,等壽陽公主醒來時,那幾片梅花已在她額上漬染出斑斑花痕,使得本就嬌艷的壽陽公主顯得更加嬌媚可愛,宮女們見后都齊聲驚呼,而適值妙齡的壽陽公主此時的心情也一如陽光般燦爛。
從此,愛美的壽陽公主便索性常將幾片梅花貼在前額上。慢慢地,許多富家大戶的女兒也爭著效仿,成為盛極一時的“梅花妝”。
但梅花是有季節(jié)的,不能滿足女孩子這種入時打扮的需求,于是便有人想方設(shè)法采集其它黃色的花粉制成粉料,根據(jù)各自的愛好。用粉料在額上或臉部畫出不同形狀的花紋;也有人用金黃色的紙剪成星、月、花、鳥等形狀,貼在前額或兩頰上,作為一種裝飾,這就是所謂的“貼花黃”。這種裝飾在女子中非常流行,在當(dāng)時的人們看來,不貼花黃就缺少了少女的特征和朝氣。由此來看,處于北朝時期的木蘭“對鏡帖(貼)花黃”之舉就不難理解了。
這種習(xí)俗上起南北朝,下迄于宋,長達700余年,直至金、元等游牧民族入侵中原后才慢慢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