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科慧
我在2003年11月第一次到溫州,那是浙江省慈善總會組織的采訪團,在江浙沿海城市組成的經(jīng)濟大動脈中,在龍飛鳳舞的高速公路網(wǎng)中,溫州是最后一站。邁著沉重的腳步登上溫州市慈善總會沒有電梯的四樓,疲倦得要睡去,工作介紹聽得斷斷續(xù)續(xù),很不完整。當時沒意識到,溫州這條“漏網(wǎng)之魚”,是全省乃至全國經(jīng)濟最富活力的地方。
2009年1月接到溫州市慈善總會的邀請:參加已舉辦七年之久并不斷擴大的“萬人千桌慈善宴”:看改革開放30年溫州首次“十大慈善家、十大慈善人物”頒獎典禮晚會現(xiàn)場:
帶著即將補上這一課的興奮,我于1月12日到達溫州。
只有在江浙一帶才能觀賞到的風景,只有在旅途中才能感受到的風情;一路的車聲,風聲,人聲,溫州市散發(fā)出一種明亮的、新銳的、向上的、飽滿的氣息,那種蓬勃之氣,大片大片地開放,像一把香料,刺激著我的神經(jīng),讓我滋生思想的欲望:慈善從來就是具體的東西,有形的可以感覺到的,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guān)。了解溫州,要從慈善開始。
萬人千桌慈善宴
1月13日中午,很大的廳堂,很多的人,熙熙攘攘,座無虛席,狹窄或者拐彎處,只能仄身而過,各種菜肴琳瑯滿目,杯盤碗碟光潔明亮。春節(jié)的濃濃的喜氣將我裹挾,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慈善靠項目,項目靠品牌,品牌就在身邊。
孫成堪會長把《溫州晚報》的鄭雪君女士介紹給我,在宴前的空隙里。她作為這個著名慈善品牌的策劃者,簡單介紹了一下來龍去脈:
2003年第一次舉辦,規(guī)模是100多桌,地點在阿外樓的酒店,當時的市長錢興中到了宴會現(xiàn)場,發(fā)紅包,敬酒,大家都很激動;以后慈善宴作為保留劇目,每年都搞,當時的慈善會長韓文德,組織慈善總會和《溫州晚報》一起為慈善宴搞募捐。今年的慈善宴是1000桌,對象也發(fā)生變化,不止于貧困戶,包括留學(xué)生、災(zāi)民,新溫州人等等都可以參加:溫州市民對此傾注了很大的熱情,有捐酒席的,有捐紅包的,藝術(shù)團獻演節(jié)目,志愿者也過來;這個慈善宴匯聚了四種人:捐贈者,受益者,志愿者,組織者……
從孫成堪會長的慈善宴主持詞中得知,今天的慈善宴,市本級以及在全市11個縣(市、區(qū))共投入資金約150萬元,在13個分會場同時舉辦,是歷年來規(guī)模最大的一次;一桌桌的慈善宴寄托著對來年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和期盼。
這是個非常自然的順理成章的過程,既轟轟烈烈又沉穩(wěn)厚重;誰做事業(yè)不渴望長久、渴望品牌呢;而且這品牌又做得如此氣定神閑,無可爭議;任何事物在量上的疊加和無限,都會使人產(chǎn)生崇高之感;這崇高會與城市的人文歷史錯綜復(fù)雜地結(jié)合在一起,有眼光的創(chuàng)造者和推動者,有責任感的慈善機構(gòu),對自己品牌的精心維護,這是給人帶來歡樂的事情。
誰沒看到過這樣的弱勢群體呢,薄薄的身體,薄薄的一覽無余的命運,像一個容器,吞咽生活所有的苦難;又像一種沉默的暗流,能包容一切;與他們對視會讓你感到非常不安,這個慈善宴讓我消除了一些這樣的不安。
看到了溫州市委副書記,市長趙德一,沒想到如此年輕;他逐一向來自宴會現(xiàn)場的群眾敬酒,并祝大家新年快樂;他還給來自兒童福利院的小朋友們送上紅包;他坐下來吃飯,吃與任何一桌相同的飯菜,他一直在,不走過場。
身邊的張勇大姐提醒我,要不要采訪一下市長?我茫然,問什么呢?她說,問問對慈善事業(yè)有什么優(yōu)惠政策啊,我點頭,這個可以問,但是現(xiàn)有的優(yōu)惠政策是什么呢,我并不太清楚,準備不充足;孫會長也來問我需要采訪么?需要的話他可以給引見,不需要的話就算了。我連忙說需要需要。
市長沒有拒絕,他走過來了,目光溫暖堅定,我看著他的臉,突然開始致幻,我聽見他說:“你打算怎樣采訪呢?”
我想怎樣采訪呢,成為品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這是不是溫州的城市品格呢,這個獨特的小環(huán)境提供了慈善生存和繁衍的空間,它的慈善含量迭到了這個境界,有資格,有自信堅持自己的品牌。而好的慈善環(huán)境,還要得益于這個城市的領(lǐng)導(dǎo)者清醒而深刻的認識,需要深厚強韌的文化因素,才能成全這個品牌。
我聽見自己說:“我想采訪得有點深度,要回去好好想想,準備幾個有分量的問題?!?/p>
他說:“好的,你把問題發(fā)給我,我也準備一下?!?/p>
那天真是個特別有意義的日子。
“愛心溫州,善行天下”慈善頒獎晚會
1月13日晚,在溫州廣電集團1號演播廳,舉行溫州市改革開放30年“十大慈善家、十大慈善人物”頒獎典禮。此次評選由溫州市慈善總會、溫州日報、市廣電總臺、溫州新聞網(wǎng)四家單位聯(lián)合主辦。自2008年10月啟動以來,評選活動引起社會廣泛關(guān)注和熱情參與。通過組委會初評,社會公示和報紙、網(wǎng)絡(luò)、短信三種形式的投票,由專家評審小組成員結(jié)合公眾投票后最終產(chǎn)生獲獎名單。
改革開放30年來,在創(chuàng)造物質(zhì)財富、形成獨具特色的“溫州模式”的同時,廣大溫州人特別是溫州企業(yè)家飲水思源、回饋社會,大力支持社會慈善事業(yè)發(fā)展,用高尚的慈善行為演繹了無數(shù)感人的慈善故事。自1998年溫州市首家慈善總會成立至今,由慈善系統(tǒng)募集的各界捐款已超過9億元,受助人數(shù)超過百萬人次。
溫籍臺胞何朝育、黃美英夫婦的愛心故事特別溫暖人心,他們先后在教育、醫(yī)療領(lǐng)域無償捐贈1.3億人民幣。是迄今為止向溫州市捐贈最多的溫州老鄉(xiāng)。典禮現(xiàn)場,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邵占維向他們授予“慈善事業(yè)終身成就獎”,何朝育先生之子何紀豪代為領(lǐng)取了這個獎項。
南存輝、胡成中、王振滔、韓天進、林圣雄、邱光和、項光這、余碎斌、孫國敬、翁銀巧、胡玲玲夫婦被授予“十大慈善家”榮譽。盧阿光、鄧洪如、蘭小草、紹平、楊余律、楊建南、周紹文、周笑蔓、潘明都、紅日亭愛心老人被授予“十大慈善人物”榮譽。頒獎典禮上,還表彰了慈善家入圍獎十名和慈善人物入圍獎五名。
會議程序有一項是“慈善家”們說頒獎詞,我很喜歡,因為說得很有性格,拿出錢來做慈善,大家都是相似的,但為什么拿錢做慈善卻各有各的說法:
王振滔: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可以決定生命的寬度,慈善不但是精神,而且可以當成一項事業(yè)。
項光達:只有把企業(yè)做好,才能更好地為慈善服務(wù)。
余碎斌:我的獎讓兒子去領(lǐng),不但把企業(yè)交給他,還要把慈善傳給他,讓他明白回報社會是應(yīng)該的。讓他懂得感恩。
孫國慶:慈善是一種快樂,也是一種文化。
胡成中:最喜歡人們說自己是有社會責任感的人,創(chuàng)造財富和使用財富,都是責任,慈善事業(yè)絕不是包裝宣傳自己,而是一種責任。
林圣雄:有夢想才有希望,捐建100所希望小學(xué)是自己的夢想。
……
我覺得是一個個內(nèi)心的寶藏被打開,太多的人完成他們一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太多的人內(nèi)心有過顛覆性的震撼,不同程度地做過強烈的掙扎,他們的眼睛里隱藏著內(nèi)心已定的主張。讓人在瞬間感受到自己對于人類的感情。
他們出于這樣一種熱愛,對自身所從事的職業(yè)的熱愛,對自己城市的熱愛,對周圍人們的熱愛,對慈善事業(yè)的莊嚴的膜拜,對傳統(tǒng)美德和文化慣性的深深的認同,那么這次聲勢浩大的“評選”不但很有必要,而且包含著這項工作所有的情感和技術(shù)含量。
值得一提的還有,與“頒獎典禮”穿插進行的“文藝晚會”舉辦得很成功,脫離了一些既定的俗套:比如讓受助者上臺,聲淚俱下地訴說苦難故事;比如生硬主題先行的半生不熟的小品;比如一些不成腔調(diào)業(yè)余味道很濃的愛心歌曲;都沒有出現(xiàn),一切都通過“藝術(shù)”來體現(xiàn),慈善晚會也是晚會,因為要打動人的心靈,比起別的晚會,尤其需要藝術(shù)。
歌唱慈善是一個很自然的主題。舞臺出現(xiàn)一幅幅巨大的攝影畫面,演員肩批彩巾,頭戴花環(huán),高山流水,清越動人,在詞曲意蘊的天地里漫游,歌唱的深情使得全場觀眾屏聲斂息,那種沉靜的氣質(zhì)迅速感染了整個會場,一排排的椅子都安靜了。
來自杭州殘疾人歌舞團的十幾住舞蹈演員的《千手觀音》體現(xiàn)了一種莊嚴的大愛,一個表現(xiàn)一對夫婦在地震災(zāi)難中的舞蹈也打動了我,那種痛苦、求生、扶助、希望的肢體語言非常豐富。
慈善事業(yè)非常美好,慈善工作卻是有壓力的。精力充沛、神采飛揚的孫成堪會長給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從他身上,我看到的是人格,是定力,是一種長久的工作歷練和文化積累;他還有強烈的激情和行動力,這點對于從事慈善事業(yè)的人來說,很重要。“對于慈善家和慈善人物,我還要想辦法加大宣傳力度,爭取家喻戶曉?!睂O會長的這個承諾,又讓我對他肅然起敬。他一定會繼續(xù)堅守這條慈善長廊,帶領(lǐng)溫州市慈善總會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地一路走過去,保持著慈善事業(yè)燈塔般的光芒和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