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廣
探究性學習是新課改的核心,教師在設計探究性學習方案時,要善于抓住學生的疑點,將學生可能出現(xiàn)的不同想法揭示出來,挑起他們的思維沖突,使之在強烈的求知欲中去積極探究,從而高效地達成探究性學習的目標。下面列舉有關案例供參考。
問題1:SO2通入Ba(NO3)2 溶液中得到的白色沉淀是什么?
甲方:是BaSO3,因為發(fā)生SO2+Ba(NO3)2+H2O=2HNO3+BaSO3↓反應。
乙方:是BaSO4,發(fā)生3SO2+Ba(NO3)2+2H2O=BaSO4↓+2NO↑+2H2SO4反應。
老師:化學家傅鷹先生曾說,只有實驗才是化學的“最高法庭”。請設計實驗加以驗證。
驗證:根據(jù)討論的方案,將沉淀過濾、洗滌后加入稀鹽酸。
現(xiàn)象:沉淀不溶解。
老師:甲方的反應原理錯誤,沒有考慮硝酸的強氧化性和強酸性。乙方合理。
問題2:向含有酚酞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新制氯水,邊滴邊振蕩,直到紅色褪去。紅色消失的原因是什么?
甲方:氯與水反應生成的HCl和HClO中和了NaOH所致。
乙方:氯與水反應生成的HClO具有強氧化性將紅色酚酞氧化成了無色物質。
實驗:向上述剛褪色的溶液中不斷滴入NaOH溶液。
現(xiàn)象:紅色不再復出。
結論:是HClO的強氧化性所致(若為中和所致,加入NaOH將變紅)。
問題3:對于CO32-和HCO3-,哪個結合H+能力強?
甲方:HCO3-結合H+能力強,理由是在等質量的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兩種粉末中加入等體積等濃度的鹽酸,碳酸氫鈉產生氣體速率快。
乙方:CO32-結合H+能力強,理由是在同一溫度下同濃度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的PH值,前者大于后者。
實驗:將同體積、同濃度的碳酸鈉溶液和碳酸氫鈉溶液倒入同一只試管中,慢慢滴加稀鹽酸。
現(xiàn)象:開始滴入的一段時間內幾乎沒有氣泡產生,繼續(xù)滴加才出現(xiàn)氣泡。
結論:乙方正確。相同條件下,PH值越大,說明陰離子結合H+能力越強。
問題4:向過氧化鈉與水反應后的溶液中滴入酚酞,先變紅后褪色。酚酞褪色的原因是什么?
甲方:由于過氧化鈉與水反應產生的氫氧化鈉過濃造成的。
乙方:由于過氧化鈉與水反應Na2O2+2H2O=2NaOH+H2O2生成雙氧水的強氧化性作用所致。
實驗:向上述褪色后的溶液中逐滴滴入鹽酸,使堿變稀。
現(xiàn)象:在滴加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紅色。
結論:乙方的解釋正確。
問題5:在室溫下,把銅片放入濃硫酸中,為什么沒有明顯的反應現(xiàn)象?
甲方:可能銅在濃硫酸里發(fā)生了鈍化現(xiàn)象。
乙方:因為銅與濃硫酸在室溫下反應速率太慢。
實驗:將浸沒在濃硫酸中的銅片取出,用蒸餾水洗滌后放入盛有硝酸銀溶液的燒杯中。
現(xiàn)象:銅表面有銀白色的物質析出,溶液的顏色變藍。
結論:乙方正確(若為鈍化,則表面形成一層致密的氧化膜覆蓋而不能置換出銀)。
問題6:在氯化亞鐵溶液中,加入1~2滴液溴,振蕩后溶液變?yōu)辄S色的原因是什么?
甲方:是溴的顏色所致,屬于物理變化。
乙方:是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三價鐵離子所致。
老師:請選擇:A.高錳酸鉀溶液;B.氫氧化鈉溶液;C.四氯化碳溶液;D.硫氰化鉀溶液進行驗證。
實驗:取兩支試管分別倒入少量上述溶液,一支加入C,另一支加入D。
現(xiàn)象:加入C,震蕩后有機層無色;加入D,溶液變紅色。
結論:乙方正確。
問題7:銅片與濃硫酸反應過程中(加熱),銅片表面上的黑色物質是什么?
甲方:是氧化銅。
乙方:可能是銅中混有的碳雜質。
實驗:將表面帶有黑色的銅片用稀硫酸洗滌。
現(xiàn)象:銅片表面變紅,溶液變藍,未見黑色固體小顆粒物出現(xiàn)。
結論:黑色物質是氧化銅,濃硫酸在反應中既起氧化劑的作用,又起酸的作用。
(責編 周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