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威 彭小輝
摘要: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課題。筆者結合所在院校分析了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危機的現(xiàn)狀,提出了構建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網絡系統(tǒng)的策略,完善大學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理機制,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危機預防教育活動,有效實現(xiàn)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對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系統(tǒng)的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心理危機干預
高等職業(yè)教育與普通高等教育有著許多不同的特點,使得高職院校生與普通院校的大學生相比既有年輕人相同的個性特征,又有著不同的心理特點。因此,認真探索和研究高職學生的心理特點和發(fā)展規(guī)律,提升高校心理危機干預能力,對培養(yǎng)高素質的技術型和實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一、高職院校學生的主要心理問題
心理健康與心理危機是相對的,如果把大學生在日常學習與生活中表現(xiàn)出的暫時的心理異常,如:恐懼、煩惱、孤獨、抑郁、焦慮等統(tǒng)統(tǒng)視為心理危機是不妥的。只有當心理異常成為一種經常性的表現(xiàn)時,才可以說出現(xiàn)了心理危機。在高職院校中,高職生與同齡的本科學生相比,文化基礎相對較差。較早地面臨著擇業(yè)及社會化的問題?,F(xiàn)實與理想的矛盾在他們身上表現(xiàn)得更為直接、明顯。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學生常見的心理危機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自卑心理
高職院校的學生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自卑心理尤為突出。首先,許多高職院校不能滿足學生對于上大學的期望,導致部分高職學生存在自卑心理;其次,高職生是大專學歷,與高校本科生相比,又有低人一等的自卑感;另有部分高職學生來自貧困家庭,受到交納高額學費的經濟壓力和周圍學生超前消費的影響,容易出現(xiàn)自卑心理;部分貧困學生對教師和同學的言行較為敏感,并在處理人際關系時情緒容易起伏波動,影響正常交往;害怕同學憐憫,再加上不太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和其他社團活動,更容易導致自我封閉壓抑,產生自卑。
根據筆者的調查結果,大約45%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其中嚴重者超過21%,女生的比例較男生略高。
2.學習方式錯誤引發(fā)的厭學和焦慮心理
與本科院校的學生相比,多數(shù)高職生在高中時就沒有形成較好的學習習慣,在學習上缺乏主動性、積極性和自控能力,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也較中學有所不同。學習深度和難度比以前加大。很多學生存在學習效果不理想的情況,一旦專業(yè)學習跟不上,就容易產生失落感,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厭學心理,再加上就業(yè)的憂慮,從而引起心理上的考試焦慮和就業(yè)焦慮等。有調查發(fā)現(xiàn)。有70%的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心理,有超過15%的學生表現(xiàn)為焦慮癥,女生尤為突出。
3.感情問題引發(fā)的心理困擾
筆者根據調查發(fā)現(xiàn),筆者所在系約有14%的學生已談戀愛。大學生談戀愛已經是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但現(xiàn)在的學生情感比較脆弱,容易受到情感沖擊,影響學習和生活,如因單相思而自困,因熱戀影響學習而煩惱,因失戀而精神受挫,因多角戀愛難以自拔而內心焦灼,因看周圍的同伴成雙成對而自慚形穢。甚至還有個別同學因戀愛發(fā)生越軌行為而懊惱、悔恨。因擔心懷孕或已懷孕而不知所措,內心焦慮不安等。
4.困惑心理
高職學生充滿激情。富于幻想,但因認識偏差、閱歷較淺,對當前社會現(xiàn)實中的問題和現(xiàn)象不能正確、客觀地認識,出現(xiàn)了理想與現(xiàn)實的較大反差,產生心理的不平衡,導致迷茫、失落和困惑等心理問題。
另外大學生常見的心理問題還表現(xiàn)為由于家庭關系、沉溺網絡、職業(yè)選擇、就業(yè)壓力、個性發(fā)展等,這方面的問題處理不好也會帶來心理危機。
二、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的干預機制,有效地實現(xiàn)心理危機干預
筆者認為,大學生心理危機是指在校學習的大學生因為自身不能處理個體心理沖突或外部刺激所遇到的內外部應激時所發(fā)生的一種反應。這種反應在學生的沖突性行為中還時常表現(xiàn)為自殺、自殘、出走等。心理危機干預指對處在心理危機狀態(tài)下的個人采取明確有效的措施,使之最終戰(zhàn)勝危機,重新適應生活。心理危機干預需要一個完整的網絡系統(tǒng),健全的工作機制,才能夠有效地實現(xiàn)。
1.建立和完善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網絡系統(tǒng)
一是應該建立學生心理危機干預網絡系統(tǒng),詳細制定各級系統(tǒng)及成員的工作職責,并對相關人員進行心理危機干預的專題教育培訓,建立起早期識別心理問題學生的快速預警通道;二是制定并實施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制度和工作流程,對心理問題高危學生的篩選、精神障礙學生的監(jiān)護、轉診、休學、復學及通知家長等方面作出具體規(guī)定,并制定詳細的危機干預工作流程。確立應對危機事件的處理程序。筆者所在學院雖然是一所剛由中等專業(yè)學校和中等師范合并不久的高職高專院校,但學院一直把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當做學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并建立了學院、系和班級一宿舍三級心理健康教育保健網絡,設立“快速危機干預通道”(心理危機干預機構),力求能夠及早發(fā)現(xiàn)心理危機并進行干預處理。學院設有心理咨詢室,有專業(yè)心理輔導老師為學生提供心理疏導,院學生會建立“院心理健康協(xié)會”。各系分設心理輔導站,并建立了系領導一輔導員、班主任一班干部、學生“心理健康協(xié)會”“三位一體式”的心理健康監(jiān)測、教育體系,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預防,有效干預。
2.完善大學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理機制
心理危機干預并非一個教師就能夠獨立處理的。筆者認為。完善的大學生心理危機應急處理機制包括以下四個方面:第一。心理危機預兆識別的早期報告預警制度:學生干部、班主任、輔導員、任課教師等心理危機干預系統(tǒng)成員發(fā)現(xiàn)有學生出現(xiàn)心理危機預兆時,應及時向心理危機干預機構報告并在該機構指導下監(jiān)控其心理危機發(fā)展的態(tài)勢;第二,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機構的值班制度:學校心理危機干預機構應每天安排專業(yè)人員值班,以便及時有效地對處于嚴重心理危機中的學生進行干預;第三,心理危機應急處理中的快速支援制度:根據發(fā)生的心理危機的嚴重程度和影響范圍確定心理危機應急處理中的快速支援部門和人員的到位時間和地點;第四,心理危機處理的信息溝通制度:及時暢通的學校內、外部心理危機信息溝通對心理危機應急處理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應事先制定各種類型和程度心理危機的報告層級和通報范圍。
三、心理危機干預的預防教育活動
任何危機的處理都應重視預防措施,大學生,心理危機應該是預防為主、干預為輔,把預防心理危機工作下移,把干預危機工作前置。
1.開展形式多樣的心理危機預防教育活動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應該做到立足教育,重在預防。筆者所在學院重視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利用公共選修課、心理保健講座、播放心理電影、熱線電話等形式,對學生進行宣傳,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危機教育,充分調動學生自主教育的積極性,教會他們心理危機的基本知識,引導他們樹立防范心理危機的意識,幫助他們提高應對心理危機的能力,使他們學會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
度面對困境,明白當自身不能解決心理危機時懂得應該如何尋求幫助;并還在學院網站開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開辟宣傳園地、心理測試、情感世界、社交技巧、在線咨詢、理論研究等欄目,普及心理健康知識,進行網上心理咨詢服務,構建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2.發(fā)揮朋輩心理輔導作用
心理危機干預工作還特別重視以他人為媒介的間接干預系統(tǒng),那就是發(fā)揮班級“心理委員”及學生干部的作用,即開展朋輩心理輔導活動。心理委員的職責主要有兩個,一是宣傳心理健康和心理問題預防知識。二是發(fā)現(xiàn)同學中出現(xiàn)不正常的心理問題后及時向學院匯報。經過一定培訓的“心理委員”雖不能像心理學專業(yè)教師一樣對學生心理危機進行直接干預,但他可以最快的速度把學生心理危機的信息上傳給專業(yè)教師,為實質性的危機干預爭取寶貴的時間,因此必須對學生干部、班級“心理委員”進行預防心理危機的教育,使他們了解什么是心理危機,學生在哪些方面的問題容易出現(xiàn)心理危機,哪類個性特點的大學生容易出現(xiàn)心理危機,哪些言語和行為表現(xiàn)可能是自殺的前兆,對出現(xiàn)自殺預兆的學生如何處理,怎樣救助他們等方面的知識。實踐證明。這種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因為許多心理危機的征兆多是由同學和學生干部發(fā)現(xiàn)的。如筆者所在院系一女生有時表現(xiàn)沉默,不愿與人交流,表現(xiàn)異常。班級“心理委員”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認為該女生可能有心理問題,及時向班主任及輔導員匯報情況。班主任及輔導員通過多方面調查,了解到該生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而存在巨大壓力,并有沉迷網絡現(xiàn)象,還曾與同學談過輕生問題。于是對該生進行多渠道的心理疏導,聯(lián)系其家長說明該生情況,讓家長多表達關心與愛護;讓要好的同學經常與其談心,開解其心結,并鼓勵她參加有益的社團活動;班主任經常地在同學面前表揚該女生的一些閃光點,讓她感覺到自己的個人價值。通過一系列有效的早期干預,該女生越來越自信,性格比以前開朗許多,開始主動與他人溝通,成績也比之前有所進步。這是一例成功的心理危機干預個案,正是因為有比較健全的心理危機干預機制,才能將該女生心理危機消除于萌芽狀態(tài)。
3.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
學院心理健康機構應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普查,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心理普查識別出心理問題嚴重的學生,對這些可能發(fā)生或正處于心理危機的學生進行重點幫助。從2005年11月開始,筆者所在學院堅持將每一屆新生進行排查梳理,由各系建立“需特殊關愛學生”檔案,詳細記錄學生情況、關愛措施及工作效果;積極開展心理健康調查、測試和咨詢活動,對心理問題較嚴重的學生進行跟蹤教育和指導。此項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有效地避免了事故的發(fā)生。
加強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構建大學生心理危機防控機制、提高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能力已是迫在眉睫的重要任務。作為發(fā)展中的高職院校更應該要充分認識到加強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工作的重要意義,深入研討緩解、防控高職院校大學生生心理危機的措施與對策,構建科學化、專業(yè)化、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心理危機干預體系,切實提高高職院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能力,為高職院校的轉型、發(fā)展、穩(wěn)定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