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前
摘要:對美國中學生田徑運動發(fā)展的特點進行分析后認為:中學生田徑運動發(fā)展具有訓練競賽與教育體制相融合,優(yōu)秀青少年運動員從“百萬大軍”中脫穎而出,運動員在長期全面多樣的訓練競賽中逐漸突出專項以及通過廣泛開展訓練競賽來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等特點。并討論了這些特點對我國田徑運動發(fā)展的有益啟示。
關鍵詞:田徑運動;中學生;美國
中圖分類號:G8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09)04-0085-05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S high school track and field and its
inspirations for China
PAN Qia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F(xiàn)uzhou University,F(xiàn)uzhou 350002,China)
Abstract: Having analyzed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velopment of US high school track and field, the author concluded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US high school track and field is provided with the following characteristics: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are integrated with the education system; excellent teenage athletes come out of millions of competitors; during comprehensive and diversified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over a long period of time, the athletes gradually become eminent in a specific event; excellent teenage track and field athletes are cultivated via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 extensively developed. The author also discussed helpful inspirations of these characteristic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rack and field in China.
Key words: track and field;high school student;United States
美國是世界上著名的“田徑王國”。1988~2004年的5屆奧運會中,美國田徑一共獲得56枚金牌,平均每屆11.2枚,在世界處于絕對領先的地位。北京奧運會上,美國雖然喪失了短跨項目的霸主地位,但仍以7金9銀7銅共23枚獎牌列田徑金牌榜和獎牌榜的第一位,在47個奧運會田徑項目中,美國目前仍然保持著男子400 m、400 m欄、4×400 m接力、跳遠、鉛球和女子100 m、200 m、七項全能等8項世界紀錄,表明其田徑整體實力依然十分強大。在美國,中學是培養(yǎng)優(yōu)秀運動員的搖籃,大量的中學生通過多種形式,自發(fā)地開展早期運動訓練,為發(fā)展競技體育奠定了人才基礎[1]。剖析美國中學生田徑運動的發(fā)展特點,探討美國田徑長盛不衰和人才輩出的原因,無疑對我
國田徑運動的發(fā)展具有許多有益的啟示。
1美國中學生田徑運動發(fā)展的特點
1.1訓練競賽與教育體制相融合
美國中小學教育為12年制的義務教育,各地區(qū)小學、初中、高中的學制有所不同,但通常把1~5年級5個年段稱為小學,6~8年級3個年段稱為初中,9~12年級4個年段稱為高中,即高一、高二、高三和高四。按此劃分,開始上小學、初中、高中的少兒年齡一般分別為6歲、11歲和14歲,高中畢業(yè)時為18歲[2]。所以,美國中學生是涵蓋11至18歲共6~7個年齡段的青少年群體,其中以14~18歲的高中生在各項體育運動的發(fā)展中最具代表性。
美國中學生參加課余訓練競賽被視為對今后個人的長期發(fā)展具有積極作用的活動[3],田徑與其它項目一樣,與學校的教育體制高度融合,是典型的業(yè)余性質(zhì)。美國人沒有午休的習慣,中小學教職工和學生都在校內(nèi)就餐,學校的午餐休息通常在1 h以內(nèi)完成,然后立即進入下午的課程。大部分中學在下午3~4點放學。課余訓練以校代表隊為最主要的組織形式,由學校教練員(即體育老師)組織實施。訓練時間為星期一到星期五當中某幾天下午課后的2~3 h,星期六也可以用來訓練,但星期天不可以,因為大部分美國人都有在星期天上教堂的習慣。中小學生一般都在家庭所在地附近上學,如果家庭沒有搬遷,中學生運動員就一直在就近的中學念書、訓練直至畢業(yè)。
美國中學生田徑競賽實行以學校為中心的分區(qū)自治管理,即由一個區(qū)域內(nèi)的多所學校組成的體育協(xié)會或田徑協(xié)會來組織和管理比賽。各中學均按高中、初中進行分級,與鄰近地區(qū)相同層級的學校進行比賽或自行比賽。室外田徑的比賽形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有運動會、對抗賽、紀念賽、邀請賽、資格賽、測驗賽、聯(lián)盟賽、冠軍賽、接力賽、系列賽等。比賽規(guī)模大都在1~3所學校之間,規(guī)模較大的有10來所學校參加,在人口稠密地區(qū)如加州,不少地區(qū)的個別田徑賽參賽學校數(shù)多達30~40余所,2008年威斯康辛州的一場高中生冠軍賽參賽學校達到91所,亞利桑那州也有一場達到73所。室外比賽在春季進行,大部分比賽集中在3~5月份,南部地區(qū)有的比賽在2月份就先期進行,而北部地區(qū)有的比賽可以安排在6月份。8~11月份為越野跑比賽季節(jié),而室內(nèi)比賽都在寒冷的12月至次年2月進行。賽會的天數(shù)視其規(guī)模而定,大部分都在1 d內(nèi)完成,有的只有半天,最多的不超過2 d,除了星期天和重要的節(jié)日外,其它日子都可能安排比賽。
2008年(截至10月),進入“田徑網(wǎng)”統(tǒng)計的高中生田徑比賽就有12 992場(50個州),初中生田徑比賽1 738場(43個州)[4],一般來講,一個全國排名前100的高中生運動員在一個室外賽季中要參加3~10場運動會,比賽10~35項次,初中生的比賽次數(shù)相對較少。
1.2優(yōu)秀青少年運動員從“百萬大軍”中脫穎而出
美國是一個很早就實現(xiàn)高等教育普及化的國家,中學生運動員努力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是為了進入大學深造,因為大學不僅能為運動員提供優(yōu)質(zhì)的文化教育,而且擁有更加優(yōu)良的訓練設施和條件,能夠使運動員進一步提高技術水平。同時,NCAA(全國大學生體育協(xié)會)約600所Ⅰ級和Ⅱ級成員學校(也是美國規(guī)模最大、知名度最高的大學)每年向超過126 000余名具有體育特長的學生提供運動獎學金[5],即平均每年約有31 500個運動獎學金名額供高中畢業(yè)生競爭,根據(jù)Ⅰ級和Ⅱ級成員學校田徑運動員人數(shù)在所有項目運動員人數(shù)中占11%~12%的比例推算,每年約有3 400~3 800個運動獎學金名額供具有田徑特長的高中畢業(yè)生競爭。美國上大學的費用十分昂貴,獲得全額獎學金的人還可以減免學雜費,這對于來自美國普通家庭的中學生田徑運動員來說無疑是十分重要的激勵因素。根據(jù)NFHS(全國州立中學協(xié)會聯(lián)盟)于2008年9月3日發(fā)布的一項統(tǒng)計報告,在2007~2008學年按參賽人數(shù)計算的美國高中生10大運動項目中,參加室外田徑比賽的學校(9~12年級)有15 835所,僅次于籃球,列第2位,男、女運動員分別為54.9萬人和44.8萬人,男女合計為99.7萬人,僅次于橄欖球和籃球,列第3位[6],堪稱“百萬大軍”。如果把參加初中田徑比賽的人也算上,美國中學生田徑隊伍的規(guī)模則更大。
通過頻繁不斷的比賽,大批的優(yōu)秀青少年田徑運動員從“百萬大軍”中脫穎而出,逐漸進入大學教練員的視野。在世界上最早普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美國,大學田徑教練員物色和選拔運動員十分方便,如“田徑網(wǎng)”就公布了2008年高中組和初中組各比賽項目的排名,其中常見項目均排出1~1 000名,所有運動員當年(有的為近3年)各次比賽的運動會名稱、時間、項目、成績、名次全部可查,教練員足不出戶就能初步了解中學生田徑“苗子”。田徑成績優(yōu)秀的高中畢業(yè)生在升學時必然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有的人在高中畢業(yè)前就能收到多所大學帶有運動獎學金的錄取通知書,當然,他們首先必須在學業(yè)上達到學校的標準。
在截至2008年2月14日的世界青年田徑紀錄(運動員創(chuàng)造紀錄時的年齡不得超過20周歲)中,美國擁有男子400 m、400 m欄、跳遠、女子200 m、男女4×100 m接力和4×400 m接力等8項紀錄[7],這些紀錄的創(chuàng)造者在當時都是剛從中學進入大學的運動員。把幾個項目的不同紀錄進行比較,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中學生男子短跑的成績最為耀眼:由特立尼達和多巴哥選手達維爾在2003年以10.01 s創(chuàng)造的男子100 m世界青年紀錄被美國中學生杰夫?鄧普斯在2008年6月28日跑平[8],200 m、400 m的中學生記錄與世界青年紀錄或美國青年紀錄也十分接近(200 m美國中學生紀錄為20.13 s、世界青年紀錄為19.93 s、美國青年紀錄為20.13 s;400 m美國中學生紀錄為44.69 s、世界青年紀錄為43.87 s、美國青年紀錄為43.87 s)。
1.3在長期全面多樣的訓練競賽中逐漸突出專項
美國高中最常見的田徑比賽項目有:男女100 m、200 m、400 m、800 m、1 600 m、3 200 m;男子110 m欄、女子100 m欄、男女300 m欄;男女4×100 m接力、4×200 m接力、4×400 m接力;男女鉛球、鐵餅;男女跳高、跳遠、撐桿跳高、三級跳遠。有的比賽還設有男女5 000 m、男子3 000 m障礙、女子2 000 m障礙,男女標槍甚至鏈球。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增進田徑比賽的競爭氛圍,提高訓練的娛樂性,許多高中生比賽還設有4×800 m接力、跨欄跑往返接力,不同賽程的混合接力(如“1124接力”,4名接力隊員中的2人分別跑1個100 m,另外2人分別跑200 m和400 m)和長跑接力,接力跑占全部田徑項目的26.9%。初中生比賽的項目比較簡單,徑賽的距離一般不超過1 600 m,300 m欄、4×400 m接力、標槍、撐桿跳高在大部分比賽中也不多見。
美國中學生一般從7~8年級(12~13歲)開始參加田徑運動,并且長期堅持全面多樣化訓練,這一特點能夠從他們在比賽中的兼項情況得到反映:短跑運動員兼項最多,除了3個短跑項目外、還參加4×100 m、4×200 m、4×400 m接力賽,有的還參加跨欄或跳遠比賽,有的400 m運動員還兼中跑;跳躍運動員不僅參加2~3個跳躍項目的比賽,也參加短跑以及接力比賽;中跑運動員有的兼跑200 m、400 m,有的兼跑3 200 m,有的兩頭都兼,有的還跑接力,有的還參加投擲比賽;鉛球運動員通常兼鐵餅(反之亦然),很少兼其它項目,但許多標槍運動員通常兼短跑、跳躍、接力項目的比賽。
2008年10月“田徑網(wǎng)”公布了全美高中組和初中組各38個個人項目的第1名,其中高四男、女第1名合計人數(shù)占高中組第1名總?cè)藬?shù)的60.5%,高一(僅限于在年齡上可參加初中比賽的高一學生)和8年級男、女第1名合計人數(shù)占初中組的89.5%(見表1),顯示美國中學生田徑運動員隨著年齡增長以及通過長期全面多樣的訓練競賽,各種素質(zhì)能力得到全面和均衡的發(fā)展,并在此基礎上逐步提高了專項成績。
從表2可知,2008年(截至10月)美國高中男子100 m前100名都跑進了11 s,200 m前100名跑進22.21 s,400 m前100名跑進了50 s;初中組的成績也相當不錯,因為運動員的年齡只有12~13歲。此外,高中組分別有1 968支、1 961支接力隊參加男子4×100 m和4×400 m接力賽。美國高中生參加4×400 m接力賽的人數(shù)與參加4×100 m接力賽的人數(shù)不相上下,凸顯美國中學生400 m運動員通過全面訓練而擁有良好的專項能力。從1988年的漢城奧運會到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男子400 m和4×400 m接力是美國田徑隊惟有的2塊從未在奧運會上被其它國家奪走的金牌,這與短跑尤其是400 m跑在美國中學的高度發(fā)展,以及中學生田徑運動員各種素質(zhì)的全面均衡發(fā)展是密不可分的。
1.4通過廣泛開展訓練競賽來培養(yǎng)優(yōu)秀青少年田徑運動員
在2008年排出的美國高中室外田徑男、女各26個比賽項目共54個第1名(男子跳高有3人并列第1)中,共有13個州榜上有名。根據(jù)2007年美國各州人口統(tǒng)計數(shù)據(jù)和2006年美國各州人均收入統(tǒng)計數(shù)據(jù)[8-9],筆者將美國7大高中田徑強州的有關指標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獲得第1名個數(shù)排名分別與參賽運動員人數(shù)排名、舉辦比賽場次排名高度相關(r=0.885、0.880,P<0.05),參賽學校數(shù)與人口高度相關(r=0.887,P<0.05),參賽運動員人數(shù)分別與舉辦比賽場次、人口高度相關(r=0.921,P<0.01;r=0.803,P<0.05),其它各指標兩兩間的相關系數(shù)都不具統(tǒng)計學意義,而反映一個地區(qū)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公眾生活水平的“人均收入”與其它各指標的相關系數(shù)都非常低。
從表3可見,獲得第1名個數(shù)排名第2和第4位的俄勒岡、華盛頓2個州由于人口不多(在全美分別排在第27和第14位),參賽學校數(shù)排名明顯偏后(第26和第20位),而運動員人數(shù)卻相對靠前(第10和第9位),在舉辦比賽場次排名上更是分別列第3和第2位。在同一期間,這兩州還分別舉辦了417和337場初中組田徑比賽,僅華盛頓一州就比排在第3到第5位的愛達荷州(125場)、德州(108場)、加州(100場)加在一起還要多,其結(jié)果是,在2008年全美初中生田徑比賽排出的52個第1名中,俄勒岡、華盛頓又分別以13個與10個第1名列全美第1和第2位。表5還顯示,在7大高中田徑強州里,只有加州的人均收入排在前10位??偟膩砜矗乐袑W生田徑運動的發(fā)展與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和公眾生活水平的高低沒有明顯的關系,甚至可以說公眾生活水平不太高的地區(qū)反而更熱衷于開展田徑,加州、德州可以利用人口眾多的優(yōu)勢發(fā)展,而人口少的州尤其是俄州通過廣泛地開展田徑訓練比賽同樣也能成批地培養(yǎng)出優(yōu)秀的青少年田徑運動員。
2啟示
2.1夯實田徑基礎有賴于使青少年競技體育融入學校教育
美國田徑實力的強大得益于擁有堅實的青少年人才基礎,而這一基礎的形成與強化又得益于青少年競技體育與學校教育融為一體,青少年運動員訓練、競賽與選拔等各個環(huán)節(jié)都在教育體制的框架內(nèi)運行,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一邊學習,一邊嘗試體育,大批的中學生田徑運動員以獲取大學運動獎學金為目標,在長期不斷的課余訓練中挖掘自己的運動才能,成長為優(yōu)秀的青少年田徑人才。當代世界田壇的競爭愈演愈烈,我國三級訓練網(wǎng)人才培養(yǎng)途徑已經(jīng)難以滿足田徑進一步發(fā)展的需要,唯有把戰(zhàn)略眼光放到幾千萬中學生這片沃土,使青少年競技體育融入學校教育,才有可能夯實我國田徑的基礎。
2.2提高青少年田徑運動員的專項能力有賴于訓練的全面性
青少年田徑運動員處在各項素質(zhì)能力全面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其間通過參加多個項目的比賽和訓練來發(fā)展速度、力量、協(xié)調(diào)性和耐力等多種素質(zhì),能夠為其今后進一步提高專項技術水平奠定雄厚的物質(zhì)基礎。美國中學生田徑運動員就是如此,他們在比賽和訓練中盡可能多地兼項,什么都比,什么都練,不少人的專項成績看上去并不突出,但幾個項目之間卻十分均衡,經(jīng)過多年的全面訓練才逐漸突出了專項,這一特點對我國青少年田徑訓練是一個有益的啟示。
2.3調(diào)動中學生參加田徑運動的積極性有賴于訓練競賽方法的創(chuàng)新
美國中學一般都開展10~20個體育項目,學生選擇體育項目的范圍很大,但參加田徑運動的中學生人數(shù)最多,說明美國中學利用宣揚團隊合作精神以及青少年學生喜歡在競爭中追求刺激、在運動中享受快樂的心理,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接力跑競賽,有效地調(diào)動了學生參與田徑運動的積極性。我國中學田徑趨于被淡化,學生參加田徑運動的積極性不高,要扭轉(zhuǎn)這種不利局面,不僅需要加大對田徑的宣傳力度,使人們對田徑有一個正確認識,更有賴于對中學田徑教學以及訓練競賽方法進行不斷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提高田徑對廣大學生的吸引力,使他們在快樂愉悅的情感體驗中培養(yǎng)對田徑的興趣和愛好。
2.4促進田徑“苗子”的涌現(xiàn)有賴于廣泛開展訓練競賽
美國中學生田徑運動如同一個巨大的青少年田徑人才培養(yǎng)和篩選網(wǎng)絡,通過這個網(wǎng)絡脫穎而出的青少年田徑人才非常眾多。與其它項目相比較,田徑又是一個很經(jīng)濟的項目,中學生田徑運動在美國一些人口偏少、經(jīng)濟不很發(fā)達、公眾生活水平中下的地區(qū)得到高度發(fā)展,對我國中學開展田徑運動也是一個很好的啟示。我國在歷史上產(chǎn)生過朱建華、鄒振先、王軍霞、曲云霞等優(yōu)秀田徑選手,現(xiàn)在又出現(xiàn)田徑巨星劉翔,說明我國的人種也很適合搞田徑。同時,我國大部分中學都已經(jīng)擁有田徑場或跑道,逐步推廣以校代表隊為基本組織形式的田徑課余訓練并不存在硬件上的障礙,如果我國也能廣泛開展中學生田徑訓練競賽,把青少年田徑人才培養(yǎng)和篩選網(wǎng)絡拉得更大,就必定會從中涌現(xiàn)出更多的田徑“苗子”,產(chǎn)生更多的田徑明星。
參考文獻:
[1] 池建. 論競技體育與高等教育的結(jié)合[J]. 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2):149-150,159.
[2]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EB/OL]. http://en.
wikipedia. org,2008-10-25.
[3] NFHS. High school sports participation increases Again;Confirms NFHS commitment to stronger leadership[R]. NFHS,Indianapolis,IN 46206,USA,2006-09-18.
[4] High School Track and Field Statistics[EB/OL].
http://www.athletic.net,2008-10-12.
[5] 池建. 美國大學競技體育管理[M]. 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5:120.
[6] NFHS. 2007-2008 High School Athletics Participation Survey[R]. NFHS,Indianapolis,IN 46206,USA,
2008-09-03.
[7] 中國田徑協(xié)會. 世界青年田徑紀錄[EB/OL].
http://www.athletics.org.cn,2008-02-14.
[8] High School Records-boys[EB/OL]. http://www.
trackandfieldnews.com,2008-10-12.
[9] Population by States,1790-2007[EB/OL].
http://www.infoplease.com,2008-11-08.
[編輯: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