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文
摘要:為了研究中國傳統(tǒng)繪畫形式語言特點,通過分析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審美意識以及審美形態(tài)等、引出其形式語言特點,從而獲取中國傳統(tǒng)繪畫體系中特有的藝術審美形式語言。
關鍵詞:中國傳統(tǒng)繪畫;審美意識;形式語言;筆墨
中圖分類號:J20-02/J2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0-2731(2009)03-0001-03
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發(fā)展過程中,相對穩(wěn)定的哲學體系和中國繪畫的特殊性成為雙重推動力,促使中國傳統(tǒng)繪畫逐漸形成具有民族特性的繪畫形式語言。
一、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形式語言基礎獨特的審美形態(tài)
藝術審美在當代已經(jīng)不是一個單純的審美樣式,人們在更加理解美的同時,進行著審丑和抽象的視覺心理審美過程。由于人們審美心理的復雜變化,作為視覺藝術造型的核心即視覺造型語言也在不斷地發(fā)展變化,審美范疇逐漸被擴充-雄渾之美、大氣之美、粗簡之美、陰柔之美、陽剛之美、樸素之美、肌理之美以及以丑為美等等。藝術家只有通過豐富的造型、色彩、技法等對物象進行組織和刻畫,才能達到繪畫審美表現(xiàn)的理想王國。
“中國繪畫系統(tǒng)中最基礎最核心的兩個層次,即情感表現(xiàn)核心和意象思維方式?!敝袊L畫的內在精髓在于用強烈的感情去感受生活,并將事物的形神傳達給觀者。正所謂“夫神思方運,萬涂競萌,規(guī)矩虛位,刻鏤無形。登山則情滿于山,觀海則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將與風云而并驅矣?!?《文心雕龍·神思》)綜合事物留存在腦海里的印象,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達到中國繪畫至高境界。如元代畫家倪瓚所繪《虞山林壑圖》(見圖1)。
中國繪畫見心之所見,觀察事物時加之有意識的藝術追求、取舍,甚至空白,是對客觀事物觀察熟悉后,經(jīng)過畫家主觀的概括、分析、提煉形成意象,然后加工成藝術形象的創(chuàng)作過程。(見圖2)南宋詩人陸凱詩言“寫梅未必合時宜,莫怪花前落墨遲。觸目橫斜千萬朵,賞心只有兩三枝?!敝灰獌扇龡6渌梢砸暥灰姡@種對事物“以一當十”,“遺貌取神”的提煉概括方法,正是中國繪畫以心觀景,以心思物,應物象形的主客觀交互作用的過程。
中國傳統(tǒng)繪畫服從心靈的表現(xiàn),是自我感情傳達的手段。王微在《敘畫》里說“古人之作畫也,非以案城域,辨方州,標鎮(zhèn)阜,劃浸流,本乎形者融,靈而變動者心也。靈無所見,故所托不動,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于是乎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以判軀之狀,盡寸眸之明?!弊诎兹A認為“繪畫是托不動的形象以顯現(xiàn)那靈而變動(無所見)的心。繪畫不是面對實景,畫出一角的視野(目有所極故所見不周),而是以一管之筆擬太虛之體。那無窮的空間和充塞這空間的生命,是繪畫的真正對象?!?/p>
在獨特的審美意識下,中國傳統(tǒng)繪畫從原始陶器稚拙的動物和人物,到魏晉繪畫中人大于山川、樹木的人物畫,到唐宋元時期繪畫技法的發(fā)展,再到明清以后水墨大寫意畫的大氣、豪放,發(fā)展到近代以及當代畫家富有視覺沖擊力的抽象形態(tài),無不是造型規(guī)律和審美性情的完美結合,這一演繹過程充分反映了中國傳統(tǒng)繪畫藝術中視覺形式語言的發(fā)展進程。
二、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形式語言特點
從獨特的審美形態(tài)特點來看,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形式語言特點有抽象化、象征化、模糊化、程式化等幾個方面。
抽象化的符號表達方式反映了中國原始繪畫時期的視覺形態(tài)特征,如圓圈中一個黑點表示眼睛;人物大多數(shù)為側面畫,而很少做正面描寫;鳥的足部以“個”字形為表達樣式等等不一而足(見圖3新石器時代彩陶缸繪鶴魚石斧)?!皬脑疾侍账囆g開始,中國繪畫就從原始巫術發(fā)軔,存某種巫術精神的幻想和符號中開始了民族繪畫的創(chuàng)造。存原始彩陶中,寫實的成分不多,尤其在馬家窯彩陶中,幾乎全部是各種抽象的幾何型圖案,整個仰韶文化中,均以抽象為主,少量的寫實圖形,也被明顯的簡化和抽象。青銅藝術中則隸屬于鬼神崇拜和祖先崇拜,所有來自現(xiàn)實的圖像都被簡化、抽象、規(guī)范為代表某種崇拜所需的精神性符號?!?/p>
中國傳統(tǒng)繪畫著重象征的表達方式,以山水寄情,以自然論道,以梅蘭竹菊隱喻君子,真實的物象已經(jīng)超越了其自然屬性而打上了人為的象征性烙印。正如莊子所言“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中國畫家存領會并發(fā)展了物象的表面意思并賦予其人文的象征,甚至舍棄其原有的含義,用金碧代表皇家富貴、用水墨代表文人雅逸。反映在民間藝術里,魚代表“富余”,瓶代表“平安”,佛手瓜代表“福壽”以及馬上封(蜂)侯(猴),在陜西西安東部地區(qū)以石榴娘娘代表繁衍,用野豬代表孩子有司勁(見圖4民間藝人王碧云泥塑野豬)等等。
中國傳統(tǒng)繪畫形式語言的另一個特點是模糊化表達手法,“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有精甚真,其中有信?!比缥娜水嬛械闹?,是畫家通過長期觀察竹子的生長過程和生物結構提煉出來的竹子,在這里竹子是自然、真實的。竹子枝桿的排列,竹葉的穿插是經(jīng)過畫家提煉之后的真實寫照。才能有鄭板橋“多得于紙窗粉壁日光月影中”的畫竹之法,正是模糊性的存在,才能有明清時期文人畫家們將中國繪畫的表現(xiàn)樣式轉而推向大寫意意象造型的高峰,在具象和抽象之、司找到了自我表現(xiàn)的精神家園。徐渭的水墨葡萄形態(tài)恍惚,水墨狂放明麗;石濤的《搜盡奇峰打草稿》墨點如雨、層層深厚;黃賓虹的山水近觀“團團黑墨”,遠觀峰回路轉,可居可游的妙境,無不體現(xiàn)了模糊性之于中國繪畫形式語言的重要性(見圖5)。
程式化是中國傳統(tǒng)繪畫形式語言的另個特點。“中國繪畫的民族特點的最根本的性質,便是種所謂‘程式化畫學體系的總體構成?!蔽簳x時期,顧愷之以形寫神,在《洛神賦》和《女史箴圖》中,人物衣帶飛舞生動,鞍馬樹木形象具體(見圖6洛神賦圖東晉顧愷之宋摹本局部)。線條運用較之原始繪畫時期更為流暢合理,極盡溫柔婉約之能事,但人物形象雷同,主大客小,在造型上表現(xiàn)出中國繪畫造型規(guī)律和作畫的技法程式。歷代畫家通過不斷積累和總結傳神達意的程式,歸納其規(guī)律,分門別類作為后人學習的范式。例如,《芥子園畫譜》中對于各種筆墨之法的總結與歸納:鐵線描、高古游絲描、釘頭鼠尾描等“十八描”技法;勾、皴、擦、染、點、拖、垛等筆法;中鋒用筆、側鋒用筆、順鋒用筆、逆鋒用筆、藏鋒用筆、露鋒用筆等用筆方法,斧劈皴、卷云皴、解索皴、披麻皴、米點皴等皴法:高遠、深遠、平遠的“三遠”空間表達法。
在中國傳統(tǒng)繪畫的發(fā)展歷史中,繪畫的形式語言是繪畫本體的延伸,是繪畫藝術研究的重要脈絡。從繪畫形式語言的角度進行分析、研究可以豐富中國繪畫的研究體系,是進步提出中國繪畫審美需求發(fā)展的重要基礎。
責任編輯柏一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