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清海
南懷瑾先生在講解《莊子》時,強調(diào)了“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這其實是在講做人的道理。任何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意志,當(dāng)他專注于某一點的時候,什么都無法改變他。有時候。即使明明知道你是為他好,但他固執(zhí)于自己的立場,還是會忽略甚至否定你的好意。因此,人與人之間有時很難相處,無論是父母、夫妻、兄弟。還是朋友,總是“意有所至而愛有所亡”。
莊子曾經(jīng)看著飛進飛出的燕子說過,鳥都怕人,所以巢居深山、高樹,以免受到傷害。但燕子不同,它就住在人家的屋粱上,卻沒人去害它。這便是處世的大智慧。有的人見到鳥舉槍便射,卻對身邊縈繞的燕子視而不見。燕子的叫聲可謂婉轉(zhuǎn),卻沒有一個人將燕子放到籠子里,聽它的叫聲取樂。燕子智慧的核心是什么?那就是距離。
人類是一種你不能離他太遠(yuǎn),又不能離他太近的動物。比如珍禽猛獸害怕人,躲得遠(yuǎn)遠(yuǎn)的,人便結(jié)伙去深山獵捕它們,這是因為離人類太遠(yuǎn)。家畜因完全被人豢養(yǎng),人便可隨意殺戮,這是因為離人類太近。只有燕子摸透了人類的脾氣,既親近人,又不受人控制,于是人便像敬神一樣敬著燕子。其實,懂得這個道理,你就可以更巧妙地為人處世、成就大業(yè)了。
(摘自《焦作日報》,本刊責(zé)任編校肖雄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