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勝華
瞻仰楊開慧故居
板倉有女杰,領(lǐng)袖贊驕楊。囹圄憐子幼,復壁寓情長注。
井岡烽火盛,星河碧血芳。人間報伏虎,天亦淚如滂。
注:90年代修繕故居時于夾壁中發(fā)現(xiàn)楊開慧懷念毛澤東的長詩手稿。
紀念“五四”運動九十周年
◎ 陳忠輝
五四高擎兩面旗,
風雷滾滾震醒獅。
罷工罷課潮聲涌,
反帝反封雄氣馳;
大義維權(quán)懲國賊,
洪流拍岸決樊籬。
千年道統(tǒng)茲終斷,
革命新程樹界碑。
說說歌行體
◎ 王迎春
“歌”、“行”最初分別是中國古代樂府詩中兩種常見的體裁。如《隴西行》《孤兒行》《短歌行》《燕歌行》《子夜歌》《讀曲歌》《瑯琊王歌》等。久而久之,人們逐漸把它們當作“樂府”的代稱。
“歌行”在體式上并沒有嚴格的要求。它有五言體,如李白的《長干行》;也有七言體,如高適的《燕歌行》。但它采用得最多的卻是以七言為主的雜言體。在七言中雜以三言、五言乃至八、九、十言,這是歌行體最有代表性的體式。以李白的《蜀道難》為例,該詩主體部分為七言,但開頭的“噫吁口戲,危乎高哉!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包括了三言、四言、五言三種句式,中間的“上有六龍回日之高標,下有沖波逆折之回川”則達到了九言。這是非常典型的歌行體。
“歌行”在格律上也沒有嚴格的要求。它不強調(diào)平仄,但講究比較寬松的押韻。其中有逐句押韻的,如李白《將進酒》中“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的后三句;也有隔句押韻的,如同詩中的“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fā),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后一種押韻情況更為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