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汝倫
在我看來,最值得讀的書是啟人心智的書,即能破除心中的種種偏見和誤解的書,能打開一個新的精神領域或精神世界的書。人最容易被自己頭腦中種種錯誤的思想、認知和成見所蒙蔽,因而無法看清真理,反而固執(zhí)地拒絕接受真理。最好的書就是能破除人心執(zhí)迷與魔障的書,也就是能解放思想的書?!敖夥潘枷搿闭f起來很痛快,可實際上不容易。啟人心智的書是讓人于無疑處有疑的書,是讓人覺今是而昨非的書,是讓人恍然大悟的書,是讓人深思不已的書。這樣的書,一定不會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之書,而是體大思精、遠見卓識的原創(chuàng)著作。這樣的書,一定不是文人舞弄風雅或小資紅男綠女之書,而是關懷人類和文明命運的憂患之書。這樣的書,也一定不會是十分好讀的書,好讀的書多數(shù)比較淺薄。啟人心智的書要能破我們心中的迷障,一定是初看會覺得不容易理解或不好接受。但我們想都不用想就能接受的東西往往是我們心中已有的東西,就談不上啟人心智了。
我還喜歡看用心,而不僅僅是用頭腦寫的書。尼采說他喜歡看用血寫的書,大概也是指灌注了作者生命之書吧。就像哲學一樣,有的哲學后面有哲學家那個人,有的哲學后面則沒有?,F(xiàn)在很多書只有所謂客觀知識,卻沒有作者本人對知識的體驗和融通。作者僅僅是用頭腦在寫書,而沒有同時也在用心在寫書。不知怎的,我對這樣的書總提不起興趣。也許人們會笑我不知學問為何物。不過依我淺見,司馬遷的《史記》、聞一多的《唐詩雜論》、熊十力的《新唯識論》,大概還是可以算是有學問的。
(作者為復旦大學西方哲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外社會科學》雜志特約編委,《當代中國哲學叢書》主編。)
好書使人精神發(fā)生變化
◎ 周國平
我心目中的好書有以下特點:
一、讀了以后,會使我產(chǎn)生強烈的沖動,自己也想寫點什么,哪怕所寫的東西表面上與這本書似乎毫無關系。它給我的是一種氛圍,一種心境,使我仿佛置身于一種合宜的氣候里,心中潛藏的種子因此發(fā)芽破土了。
二、一本好書會喚醒我的血緣本能,使我辨認出我的家族淵源。書籍世界里是存在親族譜系的,同譜系中的佼佼者既讓我引以自豪,也會刺激我的競爭欲望。
三、遙遠譜系中的好書不會使我產(chǎn)生仿效和競爭的欲望,但會使我感到欣賞的愉悅,就像欣賞一種陌生的異國風光。
四、有分量的好書往往使人的精神發(fā)生變化,在多數(shù)情況下是繼續(xù)生長,變得茁壯和豐盈,在少數(shù)情況下是摧毀然后重建。
五、卡爾維諾列舉經(jīng)典作品的特征,有兩點最為精辟:一部經(jīng)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讀都像初讀那樣帶來發(fā)現(xiàn)的書;一部經(jīng)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梢杂眠@兩個尺度來鑒定那些最好的好書,即偉大的書。
(作者為當代著名詩人、哲學家。著有《妞妞,一個父親的札記》《尼采:在世紀的轉(zhuǎn)折點上》《守望的距離》《人與永恒》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