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遠華
摘要本文主要談了如何在教學中革新教學方式,指導學生探索物理規(guī)律,培養(yǎng)學生總結歸納的習慣,從而實現教師的有效教學和學生的有效學習。
關鍵詞高中物理有效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識碼:A
1 改革教學方式,由“重結果”向“重過程”轉變,實現有效探索
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總是被動地配合和適應教師的教學,教師大多用單一的講授的形式授課,這樣學生的接受學習狀態(tài)當然只能是被動的。由此也造就了學生對老師“無所不知”的崇拜。甚至物理實驗也把學生實驗當成演示實驗來做,教師處處恭親,實在是辛苦,而學生由于沒有親歷實踐探索的體驗,效果自然不好。由此可見,要想提高教學效率,必須變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
教學方式的變革首先是教學指導思想的變革。物理教學的指導思想要從“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觀念的轉變,也就是要把教學的重點放在探索事物規(guī)律的過程中,讓學生在感知、推理、概括、應用的探索實踐過程中發(fā)現真理,揭示事物規(guī)律,掌握知識,提高應用能力。舉個例子,在教學“牛頓第二定律” 、“向心力” 、“萬有引力” 、“動能定理”、“機械能守恒”等力學內容時,引導學生在完成牛頓第二定律的探索實驗過程中理解定律的實質,以及在此基礎上,探索理解向心力的規(guī)律,探索推導向心力公式;進而在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上探討萬有引力定律,推導萬有引力公式;再進一步引導學生在牛頓第二定律的基礎上推導動能定理,并進而探討機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導。通過這些定律和定理的推導過程,讓學生親歷探索和思考,不但加深學生的理解,而且還能更加清晰地理解各部分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理解這些定律、定理就不再是孤立的內容,從而在學生頭腦中建構了力學知識體系。在這樣的探索推導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受到了訓練,能力也得到發(fā)展。
2 提倡質疑求異,提出探究問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實現有效教學
倡導質疑與求異是新課標下教學改革的重點。在教學中,教師熱情地鼓勵學生積極思考,大膽提出疑問,這也是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手段。如:在自由落體運動的教學中,對物體下落快慢的探究中,亞里士多德通過觀察和經驗得出,重的物體比輕的物體下落得快。而伽利略提出,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下落一樣快。這就啟發(fā)學生產生疑問,提出問題:重的物體和輕的物體哪個下落快?從而對問題作猜想假設,設計實驗來加以驗證。同時,讓學生學習伽利略敢于思考,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勇于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他通過實驗和數學推理推翻了亞里士多德的“物體越重,下落越快”的錯誤觀點,從而揭示了自由落體運動的規(guī)律。同時,在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和思維水平,教會學生怎樣質疑,作為教師應在教學中從實際出發(fā),采用適當例子作引子,讓學生帶著問題學,隨著問題加深而深入學習??傊?科學創(chuàng)建于提問,沒有提問是不會有所創(chuàng)新的。為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激發(fā)學生質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質疑習慣,以開發(fā)學生的潛能,從而培養(yǎng)他們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
3 培養(yǎng)思維習慣,及時歸納、總結,建構知識板塊,實現有效學習
物理教學中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良好思維習慣,引導學生及時歸納總結。歸納總結的過程,就是對所學知識進行整理,將零散的知識點聯系起來,建構成有機的物理知識板塊,從而實現讓學生的學習在歸納和總結中得到鞏固提高。
在此思想指導下,教師上完一節(jié)課,下課前不再是教師單方面進行小結,而是引導學生進行總結和歸納。具體操作上要實行分階段培養(yǎng)。
在第一階段 “扶著走”。這一階段主要采用教師做部分課堂小結,學生進行補充。時間大約安排在在高一新生入學后的前兩個月的教學中。
第二階段 “領著走”。這一階段主要采用學生做課堂知識點的小結,引導學生補充,再由教師完善。教學安排上大約從《牛頓運動定律》一章開始。
第三階段 “自己走”。這一階段要放手讓學生自己歸納總結課堂知識點,形式上采用在一節(jié)課結束時讓學生自主歸納,交流補充。時間上大約是從《機械能》一章開始。
知識點的歸納和總結,不能只著眼一節(jié)課。在學完一章后,可以讓學生自己歸納本章知識點,還可以進一步要求學生畫出本章物理知識關系圖。推而廣之,在注重章節(jié)小結的同時,還可以進一步要求學生對已學的物理知識進行歸納總結。這樣,在每一學期、每一學年,在高中階段學習結束時,如果學生都能拿出一張物理知識結構圖,就能說明我們的學生在探索中較好地掌握了高中物理知識。
總之,新課標下的物理教學要求學生和教師擺脫傳統(tǒng)的思維方式和教學方式,敢于超出自我,針對一個問題,從多側面,多角度去思考。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